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教育是赋予人以人文精神的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应处理好学生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的关系,实行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建立完善人文素养的评估体系,既要培养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才",同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任,具有基础性、综合化和服务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功能。经过对辽宁、湖北、江苏等地1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梳理了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三个阶段,分析了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在新的形势下对公共基础课建设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熔铸灵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人文基础课程是审美教育的前沿阵地,然而目前,人文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由于教学方法和内容缺乏时代感等多种因素,难以发挥美育主阵地的作用.本文旨在更新人文基础学科教育观念,将审美教育融入公共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人文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审美教育的优势力量,为...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工具,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大学语文在各高等院校中是一门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在大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语文"和"教做人"要同步进行,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感悟得到加强,具备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最终达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目的。本文将对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在医学院校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培养良好医德人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可是在很多医学院校《大学语文》的授课存在着教材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文章就《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大医精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概论”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大的价值与现实意义。要充分发挥该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应该做到:正确定位课程性质。合理安排开设时段;加强教师人文素养,优化授课师资配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中国哲学》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中国哲学》课程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哲学》的特点和笔者长期进行作为选修课的本科《中国哲学》课程的实践阐述"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指出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浓缩在问题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完成从接受知识向发现知识的转变、从学习被动者向学习主动者的转变,真正提升哲学课程开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成人高校对传统国学知识教学的愈发重视,非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已经出现了诸如《国学经典选读》这种初级以上难度的课程.本文尝试从课前准备、课中把控和教师自我素养等方面浅谈在成人教育的大环境下,针对学生特点、利用有限课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训练学生对传统国学的敏感度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必须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把提高大学生的品德素质与人文素养作为终极目标。文章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语文教学效果的多视角评价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语文》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及人文精神构建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高等教育学校中,既想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英美文学教育课程,因此,本文主要探索在高校教育中英美文学课程,如何更好地将人文素养渗透到教育中去,通过对其展开叙述和研究分析,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