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随着竞技游泳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和造就优秀游泳运动员除精心选拔具有游泳天赋苗子和掌握正确的游泳技术外,还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发掘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中。好的训练方式在整个训练组合中会起积极作用,本人采用将游泳超长距离递速训练方式融合进训练组合中,对本组队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践操作,起到了良好的收效。  相似文献   

2.
对于每位受过游泳专门训练的运动员来说,随着肌肉力量的增长,游泳速度应相对提高。但游泳训练实践发现,运动员有时力量增长了,游泳速度并没有提高。本拟通过对肌肉力量生理解剖特点的分析来制定有效的加强关节、韧带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练习,使训练目的能够达到。  相似文献   

3.
中外竞技游泳训练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武山  甘清瑛 《体育学刊》2005,12(2):111-114
通过对目前我国游泳技术训练、力量训练、训练平衡、训练监控和训练分期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训练和水上力量训练是我国游泳训练的薄弱环节,这一情况实质上反映了我们认识落后;我国对训练平衡问题重视不够,导致训练结构欠合理,影响训练的整体效果;我国游泳训练监控系统比较薄弱,应着重改革训练体制和机制,提高训练监控的科学化程度;能量模式和机能模式是游泳训练小周期划分的两种主要模式,应从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遵循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两种模式,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当今游泳运动发展迅速,运动水平突飞猛进,其主要原因是科学化训练在游泳训练中广泛运用。游泳成绩的突破除了游泳技术的不断改进,更为重要的是游泳训练方法、手段的更新,同时运用了许多生理、生化指标来帮助对运动员机体承受运动负荷进行监控(如骨龄、血色素、血乳酸、肌电图等),充分挖掘了运动员自身的运动潜能,提高了机体对运动负荷承受的能力。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一般只能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基本具备各方面条件、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队或运动员中实施。在目前对我国众多参加业余训练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要进行测试较复杂、代价较昂贵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可行性是很小的。本文通过在青少年游泳训练中,运用脉搏和尿蛋白两项可行的生理生化指标来控制训练强度,使教练员有效地控制运动负荷,尤其是对运动强度的控制,探讨游泳科学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武晓兰  李昌军 《游泳》2003,(6):37-38
我们在挑选和训练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时,都会思考下面的一些问题:训练的近期和远期目标是什么?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运动潜能有多大?各游泳项目最高成绩的发展与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各年龄阶段训练有何关系?游泳技术、战术以及心理因素发展的趋势怎样?改进少年儿童游泳训练有什么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少年儿童游泳训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6.
游泳运动员的选材问题是多年系统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选材是多年系统训练成败的关键。根据游泳项目特点,必须从小系统培养,打好基础。如何从少年儿童中发现游泳苗子,并进行系统培养,对从事业余游泳训练工作的教练员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竞技游戏运动已不再被认为是一项年轻选手的运动,而被视为一项具有高龄化趋势的运动项目。27届奥运会上许多高龄选手的出色表现令人深思,我国游泳选手普遍过早退役现象令人担忧。据日本《SWIMMING》杂志2001年3期资料分析,近年来,游泳运动趋于高龄化的原因主要有3点。第一,技术要求更高级化。要掌握完善的技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第二,比赛的复杂化和趣味更广泛化。国外大龄选手都愿意延长运动生涯,他们均对游泳训练和比赛感兴趣,有继续参加训练和比赛的热情、欲望及自我要求;第三,游泳训练环境得到完善和保障。其中高龄化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运动员自身想再坚持练下去。本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退役选手中,过早退役的首要原因是不喜欢游泳、自己不愿意再练下去。过早退役选手的答卷结论与国外的大龄选手因为喜欢游泳才愿意延长运动寿命的反差现象令人担忧,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游泳运动的兴趣是能否延长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拟就游泳兴趣的培养对延长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以达到完善游泳训练理论及延长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训练手段与方法的探析,探讨影响和制约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旨在归纳出现代游泳训练的主要特点,总结出游泳运动的训练的方法,从而为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游泳训练的规律以及训练方法等方面做了分析和归纳,从中找出可借鉴的成功游泳训练经验,对游泳科学训练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游泳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世界竞技游泳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竞技游泳水平的发展速度已跟不上步伐。当今国际国内游泳赛场上进入决赛的都是天才,这是先进的训练理念和科学化训练的结果。根据我国的训练体制,95%以上的优秀游泳运动员来自于业余体校,而天才游泳运动员的天赋又有早期化表现的特点,重视基础训练的理念创新已是当务之急。随着专项运动的迅速发展,对基础训练的要求更高了。提高选材理念和创新训练理念是当今我国竞技游泳加速发展的重要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游泳姿势对速度和效率的影响,为游泳运动员提供科学的指导。通过深入分析水力学原理和个体差异,设计了游泳姿势的训练方法。这将有助于提升游泳者的技术水平,为未来的游泳训练和比赛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参考,推动游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有效提高游泳运动员力量耐力的训练手段.方法:使用理化测试方法,将常规力量训练、游泳下肢打腿训练器训练与比赛强度进行比较,找出近似比赛强度的力量耐力训练方法.结果:游泳下肢打腿训练器训练可提高游泳运动员下肢训练强度和力量耐力水平,强化运动员专项体能,使专项强度负荷训练可以接近或达到比赛要求.结论:游泳下肢打腿训练器训练更接近游泳运动员专项训练,在实际训练中可提高运动员下肢力量耐力.  相似文献   

13.
牛哲斌 《精武》2013,(19):29-29,31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是离不开力量的,很多运动队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游泳这项运动。因为游泳运动中有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在里面,所以对运动员的稳定性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的掌握是不可缺少的。结合游泳这项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只有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并且能与游泳运动巧妙结合的力量训练方式,游泳运动队的成绩才能显著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力量训练在游泳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归纳出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如何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外游泳水槽的建造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从专业游泳训练的角度分析了水槽训练对运动员技术和体能的影响,旨在为我国游泳训练实践及其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走访有关训练专家、教练员以及科研人员等,重点从辽宁省少儿游泳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和训练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辽宁省少儿游泳运动训练现状展开调查,并对调查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与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和掌握辽宁省游泳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为辽宁省少儿游泳运动能够继续健康、合理地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贺晓萍 《体育科技》2007,28(3):35-38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对现代游泳技术的发展方向、训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游泳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年龄组游泳运动员训练的状况和水平直接影响竞技游泳的发展。在年龄组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中"能量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年龄组游泳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有氧训练的阐述,讨论有氧训练在年龄组游泳运动员基础阶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快速提高大学生游泳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如城 《体育学刊》2004,11(5):129-131
基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任务、训练时间等条件,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初级水平游泳运动员进行了速成训练实验,旨在探索初级水平大学生游泳速成训练的思路与规律,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力竭性游泳训练对建立过度训练动物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力竭性游泳训练对建立大鼠的过度训练模型的影响,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n=6);(2)1h训练组(n=8),每天进行1h的游泳训练;(3)力竭性训练组(n=12),每天进行力竭性游泳训练。结果表明:8周运动训练后,力竭性训练组大鼠普遍出现了运动能力下降,体重不增加,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h训练组;与对照组和1h训练组相比,力竭性训练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以及血清睾酮含量均显著下降,睾酮/皮质醇比伦比对照组下降了71.6%。从而说明:力竭性游泳训练对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强 《四川体育科学》2005,(4):63-65,74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它己成为游泳、田径、自行车等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所采用的训练手段之一。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游泳高原训练发展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为游泳高原训练方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旨在为游泳运动的科擘运动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