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德国学者弗尔辛教授在《爱因斯坦传》中披露,爱因斯坦回忆他的学生时代"几乎是充满创伤的".有一次,他的父亲问中学的训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应该从事什么职业,这位主任直截了当地回答:"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你的儿子将来是一事无成的."后来,这位训导主任干脆向爱因斯坦宣布,由于败坏班风、不守校纪,他被勒令退学了. 经过补习,爱因斯坦最终被苏黎世工学院录取.但由于迷恋麦克斯韦、赫兹等物理学家的最新成果,他只顾埋头自学,很少去听教授上课,即使去听也常常在课堂上批驳老师.因为离经叛道、不守规矩,即使当时最富盛名的韦伯教授也未能发现他的才华,致使毕业后他连份稳定的工作都很难找到,最后,还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专利局里谋到了一个小职员的位置.但就是这么一位处处碰壁、穷困潦倒的人,五年之后居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惊人的创造力,完成了五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论文,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苏新民 《初中生》2005,(7):34-35
爱因斯坦未成名时,经常穿一件旧大衣,步行在纽约繁华的大街上.有一次,有位朋友碰见他,发现他穿着一件破旧大衣,就劝他买件新的.爱因斯坦笑着说:"没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数年之后,他已成了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可他仍穿着那件旧大衣,甚至在接见客人时也是如此.凑巧,他又和那位朋友相遇,朋友再三劝他换件新大衣,否则实在太不相称了.爱因斯坦却不以为然,说:"没关系,反正这里的人对我很熟悉."  相似文献   

3.
绊脚石     
电台记者要求爱因斯坦演讲,答应给他酬金一千美金.爱因斯坦拒绝.原因是他认为自己的话不值那么多钱.他顺便告诉电台记者,最近收到基金会寄来面值一千五百芙金的支票,他拿来当书签使用,后来连书一起丢失了.记者惋惜,他却微笑:"依我看,每一份财产都是绊脚石."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坚决反对核战争的,但在一封即将公布的,爱因斯坦写给他笔友的信件中,他试图为自己参与研制原子弹进行辩护。条原正瑛是日本哲学家和翻译家,他在爱因斯坦生命的最后几年成为了这个伟大科学家的笔友。日前,条原正瑛的遗孀表示,她将在长崎、广岛核爆炸60周年纪念日,将他逝世的丈夫所保留的爱因斯坦的信件公之于众。爱因斯坦与条原正瑛的交往始于1953年,当时条原正瑛写了封信给正在德国的爱因斯坦,愤怒地批评他用自己的天才,使世界上出现了一种超级恐怖的武器,并且使几十万人丧命。爱因斯坦在这封信的后面用打印机写了回信…  相似文献   

5.
一、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1.重新审视什么是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应该有两项内容: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相比之下,我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注意学生"学习什么"而完全忽略了"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就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之后,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他所得到  相似文献   

6.
<正>【设计理念】《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语文》四下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和相处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巨人。在世人眼中他是"伟大"的化身,但在课文中当他与一个年龄、地位、名誉等悬殊甚远的普通的小女孩相处时,却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一个在柏林饱受歧视的波兰学生曾去拜访爱因斯坦,请爱因斯坦为他写一封推荐信,使他能够顺利地在柏林求学.问清缘由后,爱因斯坦答应了他的请求,为他起草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和核弹政治的瓜葛是众所周知的:他签署了那封著名的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信,说服美国认真考虑他的想法,并且在战后从事阻止核战争的各项努力.事实上,爱因斯坦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踌躇于政治和方程之间".  相似文献   

9.
一、爱因斯坦论科学的功能 针对当今世界人们普遍重视"做事教育",而忽视"做人教育"的现实,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反复指出:科学有两大功能,一是"作用于心灵",一是"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因此,他强调"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人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一个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志昂 《初中生》2008,(3):15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     
1879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的乌尔姆。小时候,他学东西并不快。但在14岁的时候,他竟然自修完了教科书中的高等数学。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他的相对论,这一理论震惊了整个科学界。科学家们懂得它的价值,爱因斯坦也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希特勒开始在德国执政后,爱因斯坦遭到了迫害,被剥夺了德国国籍.不得不离开德国。1940年,他在美国获得了终身教授席位。爱因斯坦爱好音乐。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提琴手,业余时间,经常拉小提琴自娱自乐。爱因斯坦并不看重金钱.他曾经拒绝了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2007,(24)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都过着俭朴的生活。有一次,比利时国王邀请爱因斯坦去作客,并派司机驾着豪华的汽车去车站迎接。司机从来没有见过爱因斯坦,他想,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一定很气派,穿着一定很讲究。于是,他的目光专门关注那些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旅客。不久,走来一位手拿高级提箱,衣着十分讲究的人。"请问,你是爱因斯坦先生么?"司机主动上前招呼。"先生,您认错人了。"那人有礼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早晨,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功课不及格,我和你的母亲都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相似文献   

14.
正爱因斯坦出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时,给学生讲的第一堂课是: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拿着一个盒子走上讲台,他一言不发,从盒子里拿出一枚又一枚骨牌,在桌子上摞起来,摞到20几枚时,骨牌"哗啦"倒了,他不紧不慢地捡起来接着摞。当爱因斯坦摞到四五次时,平静的礼堂开始骚动,但爱因斯坦依然慢条斯理地摞了倒、倒了再摞……30分钟过去了,学生开始纷纷离去,也有的学  相似文献   

15.
再次读李后主"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诗句之后,联想到自己,总是想改一个字,即改为"梦里已知身是客"。爱因斯坦在临终之前,嘱咐他的家人在他的墓碑上只要写上"爱因斯坦到过地球一回"。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经历了人生的沧桑之后,只觉得自己曾到地球做了一次客人,过客而已,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伟大贡献",生怕人们忘记他。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故事我一直铭记在心.爱因斯坦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道手工作业.他打算做一只凳子,他做了第一只后,很不满意,就做了第二只.做完后还是不太满意,就做了第三只.第二天,他带了后做的两只凳子去学校.老师检查时,他拿出最好的(第三只),老师看了后说:"噢,我想世界上没有比这只更糟的凳子了."爱因斯坦听了后说:"有的."他说着拿出他做的第二只,说:"看,如果您想看更糟的还有,是我做的第一只,在家里."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究竟应教给学生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说曾有人问爱因斯坦"光速是什么",爱因斯坦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不知道.对这种可从书本上查到的数据他从不去死记硬背.难道我们这位在相对论中反复提到光速的举世无双的科学大师真的忘记光速了吗?当然不是!爱因斯坦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他更重视在知识背后潜形匿迹的思想,而不是书本上可以查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入门的向导,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积极性就会十分高涨.因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9.
移民美国之后,爱因斯坦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他几乎没有买过什么新衣服,每天上街都穿得破破烂烂。走在富丽堂皇的纽约街头,他的打扮很是扎眼。一天,当他又穿着那件破大衣在街头散步时,碰巧遇到一位老朋友。老朋友指着他已经破了洞的大衣说:"你这一身与周围太格格不入了,赶紧换一件大衣吧。""有什么必要呢?"爱因斯坦反问道,他又说:"反正这里的人都不认识我。"几年之后,发现了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已经誉满天下。当他又一次在街头碰到那位朋  相似文献   

20.
扔掉错误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因受德国纳粹迫害而流亡美国。不久,他便应邀到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当他进入学校专门为他准备的办公室时,工作人员问他需要些什么用具。爱因斯坦环顾了一下四周,说:"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铅笔就足够了。啊!对了,还要有一个废纸篓子,最好大些。""为什么要大的?"工作人员很好奇。爱因斯坦微笑着略带神秘地回答:"能让我把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