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庆林 《新闻实践》2003,(10):16-17
钱江晚报的经济报道,强调"关注民生、有效服务",就是用理性的目光去关注和思考国内外一些重大的经济政策、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努力为老百姓解读经济事件,提供有效服务。钱江晚报的经济报道策划,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用人物,解读经济现象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人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创造了浙江精神和浙江现象,我们的经济报道只有抓住创造浙江精神和浙江现象的人物进行解析,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好地理解浙江精神和浙江现象。钱江晚报非常重视经济人物的报  相似文献   

2.
主题报道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运用典型的事物和人物来有效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在我们的新闻工作中具有灵魂地位。如何与时俱进,搞好主题报道,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到两篇人物报道,感到有一股清新之气,沁人心脾,令人难忘.说清新,首先是说报道反映的人物面貌清新.这两篇人物报道(见附文),一篇写的是一位县委书记,一篇写的是一位村支部书记.他们都不同于以往在我们的传播媒介中和文艺作品中已经形成“定势”或曰概念化的人物.我们以往的“老支书”、“七品官”是什么形象?关于这方面的先进典型的报道不外乎公道、勤勉、俭朴和忠诚;改革开放以来,又多是突出他们的创业精神、开放意识.这些固然亦富有时代精神,但从新闻报道角度来说,千篇一律,也就失去了新意.  相似文献   

4.
符刚 《记者摇篮》2009,(3):25-25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手法,从而使通讯人物有血有肉较为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呢?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采访中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5.
谈通讯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上的通讯最能迅速反映当前的运动、事件和人物的思想动态。通讯报道不但应该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并且要有清晰的政策思想。在这方面,同志们比我懂得还多些,我就不讲了。首先,谈谈写作的准备。对于描写的对象,不论人物和事件,我们都应该进行一番观察、体验、分析和研究。没有进行这一番工作,随便提笔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流于空洞,就一定是公式一套。社会上的各个阶级、各色人等,都是互不相同的,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外貌、行动、心理和语言,所有的人,各各不同。比方我们到了海边上,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手法,从而使通讯人物有血有肉较为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呢?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采访中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7.
人物报道,是我们日常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在我们从事记者的过程中所做的人物报道有很多,但真正有影响力、感染人、打动人的人物报道却是凤毛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申,最重要的是经济政策的宣传。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够使党的方针、政策最迅速最广泛地和广大群众见面。群众看我们的经济报道,最关心的也是涉及经济政策的报道,或者要从我们的经济报道中,看看经济政策方面的动向。因此,要搞好和改进我们的经济宣传报道,最重要的恐怕是要研究如何搞好和改进经济政策的宣传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样的经济政策的宣传才算是好的宣传呢?我认为至少应该是: 1.传达准确及时。中央的重要政策必需通过我们的新闻报道准确地传达出去,不仅准确,还要及时,不能  相似文献   

9.
人物报道是我们中国青年报的长项。《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的人物通讯。从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读者从中国青年报发表的各类重大典型报道中都能看到本报的特色。本报几十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人物报道的高手。比如王石、李海燕、马役军等等。都是本报在人物报道方面非常有建树的老记者。但不可否认,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的人物报道始终沿用的是一种典型人物的报道模式。记得我第一次提出人物报道的非典型性也是在八十年代末,今天看来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0.
读完沈峥嵘的人物通讯,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这种人物通讯报道的时代感。也就是说,作为省委机关报的人物报道,在奏响时代主旋律的同时,其节奏与旋律又与这个时代是合拍的。这就是这些人物通讯的特色。从这些人物通讯的选题上看,沈文找到了上与下的较好结合点。即上符合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下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看了许多企业报登载的人物报道,非常高兴。真是丰富极了,好像交了各行各业的许多朋友。我们在想,一个企业就是一个集体,企业的兴衰就在于这些人在怎样的思想指导下怎么做的。我们办企业报是为了这个企业发展壮大,如果不宣传这些人就有违了宗旨,因此,企业报应该把人物的报道做为重要内容。加强人物报道不但使这些人物受到鼓舞,还可以互相学习,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于建设和发展企业,构建和谐社会肯定会发挥促进作用的。下面举几个报道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读完沈峥嵘的人物通讯,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这种人物通讯报道的时代感。 也就是说,作为省委机关报的人物报道,在奏响时代主旋律的同时,其节奏与旋律又与这个时代是合拍的。这就是这些人物通讯的特色。从这些人物通讯的选题上看,沈文找到了“上”与“下”的较好结合点。即“上”符合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下”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正>人物报道一直是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也是在新闻阵地上宣传主旋律的主力军。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色,应该紧紧跟随时代的节奏,其表现的声音要与时代的主旋律产生共鸣。人物的报道要体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物报道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一、人物报道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制约人物报道是受到时代的局限性的,在历史上,一些报道被蒙上浓厚的"左"的思想,有的甚至成为一些不法之  相似文献   

14.
人物新闻是新闻作品中最具魅力的华彩乐章,如今,报道对象的选择打破了以往"高、大、全"的模式,丰富多彩的人物新闻、人物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教育我们,感动我们,甚至让你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手法,从而使通讯人物有血有肉较为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呢?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采访中实现互动。 (一)实现采访互动的必要性。 人物通讯有其特定的写作要求,一篇人物通讯要写得有血有肉,要有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能展示人物精神境界的语言和动作,这就要求采访者和采访  相似文献   

16.
穆青是中国当代名记者,从1942年步入新闻界以来,从写第一篇人物通讯《赵占魁》,到建国后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及新时期采写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优秀人物通讯,都用恰当的画面艺术,提高产品的感染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这些作品仍令我们常读常新。 一、利用画面艺术 反映时代精神 穆青在人物通讯写作中,首先注重用画面艺术,  相似文献   

17.
人物消息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新闻人物、反映其思想和事迹的新闻体裁。近年来,笔者发现众多报纸中,人物消息少得可怜。许多通讯员、记者一涉及写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通讯、人物特写。这也许是“消息写事,通讯写人”的说法给人们思想上留下的框框。对先进人物,可以用人物通讯来反映,也可以用人物消息来报道。用通讯介绍人物,固然写得生动活泼、具体细腻、富有文采,还可以较深地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笔者以为,它毕竟不是报道人物的唯一写作形式。采用消息的形式不  相似文献   

18.
吴菁 《新闻爱好者》2000,(12):38-38
世界上任何一种报纸,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不能不报道人物。威廉·大卫、斯隆等人在编写《最佳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时说:“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它写人,影响人。而且通常只有当它对人有影响时,最无生气的题目才会显得重要。”虽然说中外记者都十分重视人物报道,但二者在人物报道的采写上有着较大差异。在我国,人物报道多以一种典型报道的形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承担着宣传教育的功能。在西方,人物报道更注重趣味性和人情味。下面就几点主要差异作出比较分析,以便开阔我们的眼界,取长补短,丰富我们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家县市区域报,东阳日报曾经推出不少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报道都有个特点:由上级部门指令推出。尽管这些人物不乏崇高的品格,也确实有宣传的价值,但有的人物事迹远离多数受众的生活与工作,对受众而言是"事不关己","强行植入"。近两年,我们通过改版而更新典型报道理念,于一年中推出了包青春、孙炎明、林南珍三位典型人物,重新夺回了人物报道的"高地"。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所说的新闻人物是指新闻事件和时尚中的代表人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新闻事件和时尚中可供报道的代表人物范围扩大,人物报道出现新机遇。对新闻人物的认识在变化、深化新闻媒体报道新闻人物,与报道新闻事件一样,要坚持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