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彦 《四川教育》2003,(5):34-34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最喜欢谜语了,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红旗见它舞蹈,风铃见它歌唱。”生:风!师:对!是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画风》。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生:谁在画风?他们是怎样画的?生: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怎么画?师:快打开书,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生:(自由读课文)师:刚才你们提的问题都找到答案了吗?告诉同组的同学,你读懂了什么,看谁的收获多。生:(组内汇报)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想请教一下大家,…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风娃娃》。教学现场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画一画关于风娃娃怎么做的句子。(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圈画、交流)他急忙跑过去。对着帆船吹起来。师:风娃娃帮助风帆的句子共有3个,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出示)  相似文献   

3.
封潇 《教育艺术》2013,(11):9-11
一、一读识文师:今天我们用"读"这种方法来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读"字)请全班同学先齐读课文。(全班第一次齐读课文。学生有些字音出错,多媒体显示第一部分:识文)师:好像在一些字的读音上我们发生了歧义,在初读文言文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字音问题,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几个字。(多媒体显示文中几个重要的字,学生读,教师指导)师:请齐读字词两遍!(学生齐读字词两遍)师:请同学们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齐读课文,注意读准  相似文献   

4.
〔实录〕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两位同学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生甲朗读《过故人庄》。生乙朗读《游山西村》。)师:呵,读错了一个字,两个字读反了。再读的时候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你们听我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学生齐读《过故人庄》《游山西村》。老师板书:朗读。)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板书:吟)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  相似文献   

5.
课堂回放 《猫》教学实录(节选) 一、品味语言,把握感情 师:同是小猫,在“我”和家人看来却有天壤之别,接下来请男同学自由诵读文章叙述第一、第二只小猫的内容,女同学自由诵读文章叙述第三只小猫的内容,并说说文中“我”和家人对它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我”和家人对它们的感情有何不同. (生读并勾画相关内容,师巡视并俯身轻声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有答案了.男生先来. 生:第一只小猫我们叫它“相伴的小侣”,活着的时候,它让“我”感到“生命的新鲜和快乐”,看得出我们都很喜欢它;病死后,“我”感到“一丝酸辛”.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学《颐和园》(第八册)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课文第5小节中“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的“滑”应是“划”字。不少学生也纷纷颔首。我马上意识到如果对这个问题含糊过去,将影响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便抓住这一问加以引导。师:为什么应该是“划”呢? 生:人们通常都说是“划船”,没有讲“滑船”的。师:请再仔细读读课文,这一节主要描写昆明湖的什么特点? 生:主要描写昆明湖很平静,课文说它“像一面镜子”,“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师:对,湖面平静得像一面光滑的镜子,因而游船、画舫在上面划行,就像在光滑的镜面上——(生  相似文献   

7.
最近,听了周步新老师教学《买猫头鹰》一课。其间指导学生理解“七嘴八舌”一词的教学,使我深受启发。 课堂上,当学生体会“丽丽和小伙伴们围了上去,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句话时,出现了这样的场面: 师:读读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整体感知这个句子) 生:读了这个句子,我读懂了丽丽和小伙伴们为了猫头鹰展开了热烈讨论。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七嘴八舌”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读读“七嘴八舌”这个词,说说是什么意思?(先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师:是七张嘴八条舌头吗?(反诘,激发思维的火花) 生(笑):不是,…  相似文献   

8.
一、研读自悟师 :《荷花》这篇课文那么美 ,咱们一句一句地读觉得不过瘾 ,我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节 ,找出你觉得美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师 :好 ,咱们来交流。交流方法 :先读一读找到的词或句 ,再说说它美在哪儿 ?能讲出理由更好。生 :“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觉得“小莲蓬”很美。它从雪白的花瓣中露出来 ,黄黄的 ,嫩嫩的 ,真好看。你们瞧—— (指点银幕图 )。师 :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生 :我觉得“有的还是花骨朵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很美。从“花骨朵…  相似文献   

9.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渔夫的故事》.我想先来考考你们预习的本领.大家可以读课文,看注释,查词典,翻教参,做摘记,互相讨论,可以设想老师将要提哪些问题.谁备的时间为4分钟.师:现在请合上课本.我提几个问题,看哪个同学先答上来.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选自哪一部作品?请你上来准确无误地写出这部书名.生:这篇课文的体裁是民间故事,它选自《天方夜谭》.(在黑板上写《天方夜潭》.)(学生笑.进行订正.教师用形声字的知识讲解为什么得写“谭”而不能写成“潭”.)师:“天方”是指人名、地名还是国名?生:指国名.(读《现代汉语词典》中“天方”条目的含义,说明理由.)师:现在提第二个问题:这个故事里提到了几个人物?人物中包括鬼神.(学生情绪激动.有的回忆,有的动笔写,有的想翻书看.讨论中有说二人的,有说三人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段〗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二句诗,我是这样教的: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二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孤单单的一只船。师:“碧空”呢?生:晴朗的天空。师:“尽”怎么解释?生:消失了。师:“唯见”什么意思?生:只见  相似文献   

11.
教例;苏版国标一年级(下)《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自由读书师:老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请小朋友来帮助找准它们的位置。生贴图,并组织评议。师:有一天,山上的小松树正在欣赏四周的景物,它低头一看,看见山脚下的大松树,心想:你看我多高哇!于是,它就神气起来了。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小松树的话,并认真读几遍,然后说说你从小松树的话里读懂了什么?学生读书,划句子。交流。生:我从小松树的话知道,他能看到很远的地方。生:我从“你看我长得多高哇!”这句中读懂了小松树长得高!生:我知道小松树没有礼貌!很骄傲。师:你怎么…  相似文献   

12.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以简洁而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妙的江南风景图。为了让学生真切地领悟、体验到文章所描绘的那种诗意的美,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爱画画的特点,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读了一节课,也“画”了一节课。一、画文中景师:同学们既然都那么爱画画,那么你们先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如果让你画,你会画下哪些内容?(学生认真读了课文,很感兴趣地与同学讨论)生:我想画禾苗,我要用很浓很浓的绿颜色来画。生:这绿颜色还是亮亮的。(一学生立即迫不及待地补充)师:你们真是小画家。文中的“绿油油”就是指浓得发亮的绿颜色。那你们画的禾苗在…  相似文献   

13.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教学中的片断实录。师:这时候的小柳树一定是变得更美了吧?生:(读)“春天,小柳树发芽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了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师:这么美,能给我一次机会也来读一读吗?在我读  相似文献   

14.
特殊的录像     
周东军 《山东教育》2003,(16):32-32
课案:《第一场雪》在引导学生读讲课文,学生初识雪景之后。师:“大家觉得这‘第一场雪’美不美?”生:“美!”师:“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生:“想!”师:(展示一盘普通的录像带)“看,老师拿来了一盘录像带。”生:(欢呼起来)“噢,看录像了!”师:“我这盘录像带可不是一盘普通的录像带。它只能用心看,不能用眼看。而且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到。请合上眼睛。”教师声情并茂朗诵描写雪前、雪中、雪后的几段话。学生闭眼想像雪景。(读完后,让学生睁开眼。)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我看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生:“我看到了雪后大…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8课《借生日》。师:(导入)同学们,你们会唱《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吗?生:会唱。(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高声齐唱)师:看来同学们都对生日很感兴趣,都会唱这首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将生字多读几遍。(学生开始读课文,基本上是以齐读的形式进行的,能在书中“画出生字”的少。然后老师又要求学生俩人一组互相读一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学生时有将生字读错、将句子读断的现象)反思这是一则典型的“学生主体式”…  相似文献   

16.
“要我探究”即学生感觉到的是教师要我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教学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要探究”即学生产生“我要进行探究以满足我的需要”,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状态。我们先来看一段教学实录(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磁铁单元《磁铁的两极》)。1.引入师:研究了磁铁的性质后,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生:磁铁有磁性;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师:今天我们来研究磁铁的两极。要研究磁铁的两极,我们首先要辨认一下方向,在教室里,哪方是东方 ……(学生辨认教室里东、南、西、北的方向,作为研究“磁铁有指南、北”的基础。)2.对两…  相似文献   

17.
师:这一段写了千里马的什么遭遇?生:千里马食不饱,不能展示才能。师:对。(板书:有才能———食不饱)食不饱会产生什么后果呢?生:“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师:“见”是什么意思?生:显露。师:(板书:美不外见)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生:有,王敏平时跑步最快,但那天没吃早饭,结果体育课上连我这个体育差生都没跑赢。师:俗话说“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怎么行?所以老师平时让你们多读点书,就是为了让你们“吃饱”。(学生及后面听课老师都笑了起来)请大家自读、背诵这一段。师:千里马不受礼待,才美不见,不被重用,都是食马…  相似文献   

18.
师:我国古代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就辉煌,苏州园林、故宫都是杰出的代表,从它们的整体与局部,无不显示出一种难以言表的美,所以,那故宫的雕金蟠龙、那苏州园林的廊子、花墙、门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古人为了追求室内的审美效果,还创造了一种叫“屏”的器具,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器具,现在虽不多见,但我们从《说“屏”》一文中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板书:说“屏”)师:同学们先将《说“屏”》快速默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做出相应的笔4郾屏的制作和放置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师:大家读完了课文,然后将自己在书上做的笔记跟周围的同学…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流动的空气》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并展开教学的:一、猜谜导入师:咱们来猜个谜语,“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打一自然现象。生:是风。师:对,是风。哎,同学们,什么是风呢?(学生都说了自己对“什么是风”的解释。)师:自然界中有哪些现象告诉我们有风的?学生回答自然界中风的不同表现。师:那么到底什么是风呢?请自学书本第17页,学好后请站起来说说。(课上到这里,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似乎进入了低谷,打开书本都有些无奈和不情愿,我好焦急。)二、游戏师(试图改善一下课堂气氛):下面让咱们来做个小游…  相似文献   

20.
王静亚 《湖南教育》2005,(24):38-39
寓释词于生动形象的活动中教学片断一《:(小稻秧脱险记》)师:我们读了一节课的书,黑板上的词有些同学肯定都读懂了。如果还有不懂的,请听于老师读课文,听后自己再读两遍,我想大部分词语都可以读懂。(老师有感情地配音朗读课文,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师读完后,同学们禁不住鼓起掌来)师:怎么样?生:好——!师:请像老师一样读书。(学生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读,老师不时地进行表扬)师:读到这里,我想“,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这些词语的意思同学们肯定懂了。谁知道“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