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行省编高中数学第一册对数计算一章中,有关于一个数的整数位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等三个概念。如果对于这三个概念分别用数学式子来表示,那么,在利用常用对数和对数计算尺进行计算时,讲解道理就要方便一些。现在,叙述  相似文献   

2.
新编初中《数学》第四册第六章是“指数和常用对数”,下面就这一章的教材系统、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等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新编教材把指数概念作为引入对数概念的基础,并在指数运算的基础上建立对数运算法则。关于指数和对数知识的叙述也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分  相似文献   

3.
“6”的集珍     
公园的亭子大都是“六角形”的,其美学价值为人们所欣尝。末位数字是“6”的整数,它的任何次幂的末位数仍然是“6”。解分解成两个不同素数的积的最小的合数是整数“6”。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介绍了小数的初步知识。我们知道,小数有两种:一种是有限小数,另一种是无限小数。小学课本里所说的“小数”,实际上都是指有限小数;考虑到小学生的可接受性,不引入无限小数的概念。因此在小学数学里,所谓“小数”,实际上就是“有限小数”的同义词,它们之间毫无区别。事实上,小学课本在阐述“小数”的意义时,是通过实例把它规定为:根据十进位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即分母是10、100、1000、……、10~n的分数)改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的数,叫做小数。例如2481/1000=2 4/10 8/100 1/1000可以写成2.481。由于任何一个十进分数,其分子都是一个确定的整数、分母都是一个确定的10的整数次幂,所以按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第四册(试用本)共有三章。前两章是代数内容。其中“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包含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包含了能归于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一些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根式方程以及一些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指数和常用对数”一章包含了零指数、负整数指数、分数指数、n 次根式,以及关于常用对数的一些性质和计算,至于对数函数的内容,则在高中第一册。  相似文献   

6.
检测范围、要求和目的 试题检测初中代数第三册第十三章常用对数和第十四章函数及其图象中第1~4单元。试题分A、B卷,共100分,90分钟内完成。 本学段教学内容的检测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理解常用对数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对数进行计算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了解函数的意义,掌握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正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数学》第四册(试用本)共有三章。前两章是代数内容。其中“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包括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包括了能归于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一些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根式方程以及一些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指数和常用对数”一章包含了零指数、负整数指数、分数指数、n次根式,以及关于常用对数的一些性质和计算,至于对数函数的内容,则在高中第一册。最后一章“相似形”是几何内容。这是继初中《数学》第三册的“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以后的内容。到了第五册,还有“圆”的一章,就结束了平面几何部分的内容。现分别对本册各章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第一试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若既约真分数ba满足a+b=2007(a、b∈N+),则称其为“理想分数”.那么,理想分数的个数为().(A)337(B)666(C)674(D)13322.分别以方程x22+3-5-12+13x+2+13+5=0的两根为离心率的两条二次曲线是().(A)椭圆与双曲线(B)双曲线与抛物线(C)抛物线与椭圆(D)椭圆与椭圆3.如果三个常用对数lga、lgb、lgc中,任两个的对数尾数之和大于第三个对数尾数,则称这三个正数a、b、c可以构成一个“对数三角形”.现从集合M={7,8,9,10,11,12,13,14}中选择三个互异整数作成对数三角形,则不同的选择方案有()种.(A)2C42(B)C33+…  相似文献   

9.
《常用对数》原是初中代数第三册的内容,去年秋季起,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移到初中代数第四册来教学,这对调整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主要是,正确理解对数的概念;熟练掌握积、商、幂、方根的对数的运算法则;能用对数和反对数表熟练地进行对数计算。《常用对数》是初中代数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之一。笔者试图就如何从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出发,切实抓好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谈谈肤浅的认识和体会。关于对数概念的教学。这是这一单元教学的关键,必须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第四册(试用本)共有三章。前两章是代数内容。其中“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包含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包含了能归于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一些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根式方程以及一些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指数和常用对数”一章包含了零指数、负整数指数、分数指数、n次根式,以及关于常  相似文献   

11.
零不仅表示没有,而是代表一个数,零属于偶数,零不属于自然数,零是整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小于一切正数,零大于一切负数;零的相反数是零,零的绝对值是零;零没有倒数,零没有对数,零不能作除数,零在数轴上用原点来表示;零的正数次幂是零,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零的负数次幂没有意义,非零实数的零次幂是1;零的偶次方根是零,零的奇次方根是零,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得零,1的对数得零;零乘以任何数得零,零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得零;若干个数相乘,其中只要有一个为零,其积得零;两个因式相乘其积为零,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因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K-循环置换的任意整数次幂,并给出了一个统一的公式。  相似文献   

13.
对一种可逆矩阵A,给出了A的正整数次幂与负整数次幂的统一计算公式,所得结果在组合数学中有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对数解决问题时,经常会遇到对数值的大小比较.一般说来,同底的对数比较常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法;同真数的对数比较常用对数函数图像法;底数和真数都不相同的对数比较常用中间量法(如比较log7 6与log6 7可选中间量1,比较log1.1 2.3与log1.2 2.2可选择中间量log1.1 2.2或log1.2 2.3).但是对有些对数利用上述三种方法都会不同程度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15.
教学小数乘除法,应先复习小数的意义,六年制统编教材第八册第69页上说: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佯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怎样表示呢?(小数)“和整数一样,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份按整数的写法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  相似文献   

16.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将要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6~98页“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加减计算的本质非常重要。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说明...  相似文献   

17.
44.为什么说求对数运算与求指数幂运算具有互逆关系 ?答 :学生知道 ,2的 4次幂等于 16 ,可以记作 2 4=16 ,这里 16是 2的 4次幂 ,2是底数 ,4是指数 .在计算中 ,学生将遇到相反的问题 :2的多少次幂等于 16 ?为了表示 16是 2的多少次幂 ,我们采用了式子log2 16 =4,这里 4叫做以2为底 16的对数 ,2仍然叫做底数 ,16叫做真数 .一般地说 ,如果a(a >0 ,且a≠ 1)的b次幂等于N(即ab=N) ,数b就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 ,记作logaN =b ,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 (简称底 ) ,N叫做真数 .在实数集R内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在式子ab=…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对数的认知是从整数开始的,整数对应具体的事物的量,是可数、可累加的。分数是数系的重要扩充,但分数没有整数那样的十进位值制的计数系统。整数可以由“一”“十”“百”等计数单位构建与累加,分数的教学似乎更需要努力强化数之间的关联。要想解决这样的教学问题,我们要从分数的意义切入,让学生从数的建构入手,理解整数与分数的一致性,灵活使用分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整数高次幂的末位数字,有下列一些性质: 1.当正整数的个位数字是0、1、5、6时,这个整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的末位数字都不变. 例如,1990~(1999)的末位数字是0;20001~(1989)的末位数字是1;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简析“分数乘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数乘以整数.第二部分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第三部分是带分数乘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十个知识点: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4.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5.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6.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和文字题.7.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8.带分数乘法和连乘.9.倒数的意义.10.求倒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