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孤独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240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自我和谐与孤独感存在极其显著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灵活性"对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师范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孤独感二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56名中职生的自我和谐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职生自我和谐状况总体上处于中上水平;自我和谐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城乡来源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朋友支持与其他支持是自我和谐总分及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有效预测变量,朋友支持与家庭支持是自我的灵活性与刻板性的有效预测变量;朋友支持是社会支持诸因素中预测中职生自我和谐的最重要变量。最后,对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促进学生自我和谐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测量360名大学生。结果: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的影响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结论:经济状况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中发挥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高职生自我和谐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采用自我和谐量表、16PF人格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598名高职生进行测量。发现人格是影响自我和谐的主要因素;自尊是影响自我和谐的关键因素;社会支持通过自尊间接影响自我和谐;心理控制源的机遇量表直接影响自我和谐。人格、自尊等诸因素能解释自我和谐48%的变异。因此,高职生的人格、社会支持、自尊、心理控制源对自我和谐的作用方式得到了模型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56名中职生的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自我和谐状况总体上处于中上水平;自我和谐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城乡来源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朋友支持与其他支持是自我和谐总分及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有效预测变量,朋友支持与家庭支持是自我的灵活性与刻板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其中,朋友支持是中职生自我和谐最重要的预测变量。最后,文章探讨了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和谐的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儿童社会支持、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问卷法对湖南26个县市的33所学校的638名中小学生的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诚实可靠性及支持总分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一般自我、学业自我、亲子关系、诚实可靠性、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积极应对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维度上存在儿童类型差异,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上不存在儿童类型差异。2.自我概念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3.自我概念在消极应对方式的主效应显著,社会支持在积极应对方式的主效应显著,两者不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职校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职校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依据.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应付方式问卷对770名职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校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上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应付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应付方式对职校生的自我和谐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为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职校生的自我和谐.而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付方式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中职生人格特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职生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两个维度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而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性和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及社会、个人自我价值感等,都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中职生人格特质和自我价值感能显著预测其社会适应能力;自我价值感在人格特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预测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经验量表为测查工具,对460名藏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藏族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生活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与生活压力各维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客观支持维度对生活压力的异性关系发展存在显著影响;主观支持对生活压力的四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影响;支持利用度对生活压力的异性关系发展和自我认同与期许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杜智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44-45,130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洛阳市267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支持对女大学生自我和谐和自尊水平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女大学生比农村女大学生的自尊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社会支持多、自我和谐程度高。社会支持与自尊之间有不同程度正相关,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有显著正相关,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社会支持影响女大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了493名高职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社会比较倾向。结果表明,高职生的自我和谐处于中等水平,且在不同生源地、专业满意度和社会比较倾向上有显著差异;能力比较能显著预测总的自我和谐程度、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的刻板性;观点比较能显著预测总的自我和谐程度、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测验法对福州市初中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女生客观支持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社会支持得分最低,抑郁程度最高;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有一定影响;初中生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支持总分与抑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初中生社会支持水平对其抑郁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抑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二者的关系。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自我接纳量表对179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水平整体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均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在生源地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接纳总均分及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因子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和谐得分越高,自我和谐水平越低),并且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对自我接纳存在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对自我接纳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杀态度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定,以探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存在极其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对自杀者态度与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存在显著相关,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不存在显著相关;对自杀者家属态度与支持总分相关极其显著,与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相关,与客观支持不存在显著相关;对安乐死态度与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杀态度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Gati&Saka编制的《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及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对458名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点及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职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得分低于平均水平;关于三个分量表缺乏准备、缺乏信息、不一致信息得分及总分在性别、是否接受过职业指导、专业与兴趣是否一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得分与自我和谐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职生自我和谐的一般状况,探讨高职生自我和谐与人格特征中内外向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了768位高职生.结果:总体自我和谐状况适中;自我和谐的各因子与人格各因子之间大多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人格因子对自我和谐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内外向有利于个体的自我和谐.结论:高职生内外向与自我和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高中生感恩、自我和谐与领悟社会支持三者的关系,采用感恩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2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在高中生感恩与自我和谐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感恩、领悟社会支持均与自我和谐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感恩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达48.26%。  相似文献   

18.
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和积极的应对方式上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生除了在客观支持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外,在自我效能、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和应对方式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贫困生在自我效能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各个维度上均没有明显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焦虑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203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查了师范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间的关系及其在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师范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专业上构成显著差异;其状态焦虑在性别、生源地上构成显著差异;其特质焦虑在性别上构成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情感量表测量500名在校大学生.结果社会支持、自我和谐是内外向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同时,自我和谐是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人格特征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相互作用间接地影响主观幸福感.结论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