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中职教育的工作母机,其能否培养出适应中职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是检验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是保障教师培养质量的基础。调查发现,中职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内部结构严重失衡,难以满足中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郭家灵 《现代语文》2009,(1):105-106
现在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中学习成绩比较靠后的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以专业课为主,教师和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文化课成了副课。还有,中职教育没有升学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农科类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如何提高他们的专业课技能是我们中职教师探究解决的问题.而农科类学科,大多数学生也都停留于书本知识,不会有很大的兴趣去实践和掌握技能.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增强学生们学习本专业技能的兴趣.本文根据中职学校农科类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针对中职学校农科类实践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翟宇 《教育教学论坛》2019,(13):271-272
当前中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边缘化现状令人堪忧,中职学校重专业教育而轻艺术教育是违背素质教育的做法。其实,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不但不妨碍各专业课的教学,反而有助于单一、枯燥的专业课的学习。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以音乐、美术欣赏课为主,基础绘画技巧、乐理知识、观摩活动等为辅。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完善中职课程结构。学校培育创新人才,必须进一步深化艺术教育,严肃认真地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切实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几年来 ,河北省迁安市职教中心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注重提高职中农科专业课教师的素质。一、加强考评 ,做好引导。改革考评标准 ,为建设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定好导向。一是突出专业活动 ,将专业课教师与文化课教师分开 ,对专业课教师单独排队进行量化考评。二是考评农科专业课教师以是否做到“六有”为主要依据 :要求每位教师有自己的试验基地 ,有自己的科研项目 ,有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 ,有自己的学生致富典型 ,有自己的科技推广项目 ,有自己的科技示范村、示范户。三是建立教师专业…  相似文献   

6.
杨冬梅 《教师》2013,(11):120-122
通过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校本培训上的探索,论述企业实践是提高中职教师综合能力的突破口,说明了中职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职生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阐述了中职学校校本培训应以企业实践作为突破口,加大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的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健康稳妥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中不同来源的教师,要培养成为"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有着不同的途径,参加专业课教师培训班是其中的一条捷径。职师本科生是中职学校较为理想的人才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培养存在缺乏系统规划、考证流于形式和疏于跟踪管理的问题,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培养机制进行实践与思考,提出中职学校应缜密规划,确立与学校专业建设相匹配的专业课教师培养规划;搭建平台,构建专业课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规范管理,确保专业课教师培养从有效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9.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质量的问题与重要性日渐凸显,作为培养教师的职前教师教育(师范教育)也开始备受关注。在影响教师教育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其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艺术教育课程"是中职学校美育最主要的载体和最有效的途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目前中职学校艺术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地位不高,笔者从中职学校中了解艺术教育课程的地位现状,从观念偏颇、体系杂乱、基础资源缺失等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中职学校艺术教育课程地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因素甚多,如教学设施、教师能力、生源素质、教学管理办法、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校园环境及社会环境等。本文针对目前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教师能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和提高中职营销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高校开设的植物线虫学相关课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目前我国农业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不足以及优势作用。提出加强农科专业课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以及双语教学和自媒体的应用等五个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观点,阐述通过增强植物线虫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兴趣,改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为培养国际化、高水平的农科人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其主要突出的就是学生的技能和应用,根据实用和实践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有助于社会需求的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中职学校电气控制课程的实践教学,以便于为相关专业课教学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调查发现,中职教师课程实施认知能力表现为多元取向并存,但与实际行为有不一致的现象。中职教师课程实施实践能力方面,技术工艺生产属性有待进一步融入;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但不了解新技术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状况;学生与教材内容、教学设计之间的差距迫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不得不灵活调整;在课程内容更新中,与企业生产实践对接的常态化不足;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还不能完全轻车熟路。中职教师课程实施反思能力表现为有反思但是自觉程度有待提高。中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素养教育、开展职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培训、优化中职教师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农科数学是农林院校的重要基础性课程之一,其教学成效关系到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以及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培养面向21世纪跨世纪人才为目标,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本文作者对农科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探索,提出了农科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新农科建设迫切需要高等农林教育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些新变化对农林高校教师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由于农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速度和质量滞后于新农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在教师引进和培养环节能力考查不完备,师资队伍培养多方合作融合不足等原因,导致新农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短板。农林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爱农情怀教育,高质量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强化产学研融合创新,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立德树人成效,为教育强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课程建设的新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地实施。因此,提出应进一步深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意识、改进课程思政育人方式、健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等有效实施路径,以期推进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发展,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8.
本探讨了职技高师农科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应确立的教育思想、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课程意识的生成是教师专业素质养成的核心.个体接受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知识体系,涉猎职业教育的内容、课程与教学的知识不仅决定了个体知识体系的构建,更重要的是生成表征其胜任职业学校教师的课程意识,从而影响着他们的教师生涯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经历了主动接受社会课程意识和反思自身教育实践经验阶段.学校和社会文化是影响中职教师课程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应当从学校层面保障教师的课程权利,从社会层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及其教师的社会地位来保障中职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颜秀芬 《广西教育》2004,(7B):85-86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中等职业(以下称中职)教育就一直处于低迷之中,中职学校的社会效益不断下滑:面对中职教育的严峻形势,中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大学热”、“普高热”等是影响中职教育的外部因素;办学质量不高,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才是影响中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各类中职学校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求得生存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对文化基础课教育重视不够,存在着随意削弱文化基础课的现象:中职学校突出专业课,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是完全必要的,毕竟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这是学生就业的现实要求,也是中职教育和普教的本质区别。但中职学校若仅满足于“技术人”、“职业人”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素质结构单一,人文底气严重不足,适应能力不强,发展后劲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