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贝贝家与学校相距360米,晶晶家与学校相距480米。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贝贝家与晶晶家相距多少米吗?看过题目,有的小朋友可能会认为这道题很简单,只要把他们两家与学校相距的米数加起来,就能求出贝贝家与晶晶家相距多少米了,即360 480=840(米)。但这个回答不够全面,它只是其中的一个答案。要想完整地解答这道  相似文献   

2.
[题例一]常规题:小明从学校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返回距学校1200米的家中拿东西,妈妈同时从家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40米的速度给小明送东西,几分钟后他们相遇?列式:1200÷(240 60)=4(分钟)答:4分钟后他们相遇。尝试题:学校举行音乐会,李明要表演口琴独奏,可是口琴忘在家里,他打电话让妈妈把口琴送来。妈妈放下电话拿着口琴,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40米的速度到离家1200米的学校,李明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去迎妈妈,请你们算算李明几分钟可以返回学校。1.相遇后各自返回,所用时间是李明往返的时间。列式:1200÷(240 60)=4(分钟),4×2=8(分钟)。2.…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 教师出示例题:小方和小平同时从家里出发。小方每分钟走25米,小平每分钟走30米,经过10分钟后,他们在学校门口相遇,小方、小平两家相距多少米?  相似文献   

4.
[题目]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下午1时从学校出发,走了一段平地,爬了一段山后沿原路返回,下午7时回到学校。已知他们的速度为:平地4千米/时,爬山3千米/时,下山6千米/时。返回所用的时间为2.5小时。求他们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5.
[题例一]常规题:小明从学校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返回距学校1200米的家中拿东西,妈妈同时从家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40米的速度给小明送东西,几分钟后他们相遇?列式:1200÷(240+60)=4(分钟)答:4分钟后他们相遇。尝试题:学校举行音乐会,李明要表演口琴独奏,可是口琴忘在家里,他打电话让妈妈把口琴送来。妈妈放下电话拿着口琴,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40米的速度到离家1200米的学校,李明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去迎妈妈,请你们算算李明几分钟可以返回学校。1.相遇后各自返回,所用时间是李明往返的时间。列式:1200÷(240+60)=4(分钟),4×2=8(分钟)。2.…  相似文献   

6.
有的数学题包含不止一种情况,如果没考虑到各种可能情况,计算结果就不能全对。下面这两道题就容易"对一半"。(一)刚刚、强强的家与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刚刚家距离学校3千米,强强家距离学校2千米。问刚刚和强强家距离多少千米?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两人的家分别在学校的两侧。两家的距离是3+2=5(千米)第二种情况,两人的家在学校的同一侧。  相似文献   

7.
1由一次听课说起 案例1:一次学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小彬和小明每天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如果他们站在200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钟后两人相遇?  相似文献   

8.
文摘月汇     
国家规定,学生到高中毕业时,每人必须掌握一种以上生产技术,一种乐器演奏技能,一种文艺、体育技能.女生百分之百都要练艺术体操.金日成主席提出,学生不仅要健壮,而且要健美.学生在高中毕业时,男生应长到1.65米以上,女生应长到1.6米,学校的体育课、体育活动都要努力使学生达到这一目标.朝鲜民族能歌善舞,这是他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是学校对学生的艺能教育使这种传统下来,发扬  相似文献   

9.
教师出示例题:小方和小平同时从家里出发。小方每分钟走25米,小平每分钟走30米,经过10分钟后,他们在学校门口相遇,小方、小平两家相距多少米?  相似文献   

10.
象牙塔里宜聆教,大师身旁好读书.当又一届学子初入大学,开启他们的梦想之旅时,有些学子所就读的专业注定了他们的青春篇章会稍显"特殊".他们就读的专业是凝聚两所学校之力而办,他们会聆听到两所学校大师的教诲,会享有两所学校优质的学科资源,会辗转奔波于两个校园甚至两个城市学习,会与不同学校的学子共撷芳华……这些联合培养的专业让...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可将例1分解为两个小题,分步进行.第一步:小黑板出示分解出的第一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张华从家走向学校,每分钟走65米,经过4分钟到达,他家距学校多少米?"要求学生回答"求距离,怎么列式?"第二步:出示第二个一步应用题"李诚从家走向学校,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到达,他家距学校多少米?"同样要求学生回答"求距离,怎么列式?"  相似文献   

12.
1.问题背景。班上的小强和小丽的家离学校都不远,其具体位置学生都知道。在一堂复习行程问题课中,教师以此为背景,设计了下面的问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2.问题初探。教师出示上题后,学生写出了两种解答:(1)65x4+70x4=540(米);(2)(65+70)x4=540(米)。面对笑容可掬的孩子,教师莞尔一笑,“你们是怎么想的?”一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了线段图(图1),说明了他的思考过程。教师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题的教学,在肩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解答应用题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兄妹二人同时由家去学校。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时发现忘带课本,立即按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学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分析:从题目中的条件看,共有两个“差”,一个是哥哥和妹妹行走速度的差(90-60),另一个是哥哥与妹妹行走路程的差(180×2)。如下图:相遇180米学校哥哥每分…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在学校中都会遇到许多的孩子米告状.教师处理的时候,往往会随意对学生发火,以及"粗糙"地解决他们的问题,结果往往是让学生对教师心生不满,或者敬而远之.学生事情处理得不好,就直接影响了下一堂课他们学习的状态,他们往往表现得心不在焉,甚至有的心中怀着仇恨的心理,在课堂上给老师捣乱.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如何确定点的位置问题,这个问题在数学上可以借助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一、利用数轴例1(2004灵武中考题)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上,有青少年宫、学校、商场、医院四家公共场所.已知青少年宫在学校东300米,商场在学校西200米,医院在学校东500米.若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小朋友,快乐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又伴随你度过了一个学期,相信你一定收获很大,现在请大家快来完成下面的题目吧!一、试一试,下面的题目你一定会1.看图列式。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3.(1)小丽从家出发,向____走10米到公园,再向____走50米到少年宫,再向____走____米到学校,小丽从家到学校共走____米。(2)小刚从家出发,向____走30米到人民桥,再向____走20米到少年宫,再向____走40米到学校,小刚从家到学校共走____米。二、动脑筋、想一想1.先圈一圈,再填空。☆☆☆是☆的()倍。□○□=□2.画一画,填一填。(选自…  相似文献   

17.
白岩松曾提到自己的两次失败经历. 当时,白岩松在百米短跑和跳远这两个项目中的成绩一直是数一数二的,每次学校开运动会,他都能为新闻系争得荣誉.但有两次,他却输得很惨,倒不是输在百米短跑和跳远这两个项目上,而是输在足球和4×400米的接力赛上.  相似文献   

18.
轻松学英语     
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米加高到2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口气将笼子的高度加到10米. 一天,一只长颈鹿和几只袋鼠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相似文献   

19.
正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初入校门的那一天,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成两排,向他敬礼。那天白雪飘飘,那一只只举过头顶的手都没有戴手套。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生物,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孩子们来自不同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最远的孩子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3000米的雪山。那个住在最远地方的孩子,名叫也措,黑黑的小脸,泛着两坨高原红。据说他是学校最穷的学生,学费一直欠着,全家仅靠一匹马跑运输为生。  相似文献   

20.
李国华 《考试周刊》2015,(21):88-89
1.合理优化教材,激发学习热情英国数学家罗素说:"教育应该培养追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很快的讲授,多从事于讨论,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受到鼓励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地尝试使教育的内容能使学生感到一些兴趣。""认识千米"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生活中的经验,但具体感知1千米的长度是一个难点。教师借助卫星定位搜索地图,引导学生从学校门口出发,沿着学校路口向南走,感受100米,200米…900米,1000米,此时电脑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