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美学"的发生研究,对中国乃至东方各国有重要意义,神林恒道的《"美学"事始》一书就"美学"理论的近代东方旅行所进行的观念的辨析就非常值得关注. 在日本,最初从科普与启蒙的角度传播西欧美学思想的人是西周,1867年开始他就在京都的私塾讲授美学类的课程,并在明治七年(1871年)出版的《美妙学说》中首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美学的相关概念.此时正值西方国家盛行"日本风",特别是浮世绘版画,基本成为了西方国家关于"日本"的集体性想象,而这样的风潮最初竟是始于1856年法国画家费利克斯·布拉克蒙对一进口日本瓷器的包装纸的发现,这张"包装纸"上就印有北斋的浮世绘版画.  相似文献   

2.
魏硕 《采.写.编》2022,(3):127-128
20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股"美学热",一些学者借此将美学引入同样属于新兴学科的编辑出版学,于是"出版美学"一词应运而生.出版美学是出版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出版活动中的美学蕴涵,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编辑出版活动就是美学与实践的外在表现.在人民精神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数字化产品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本文浅析出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出版美学三大基本问题——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为例,对近二十年来出版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文章系统分析了各学者的观点后,得出结论:出版美学是研究出版活动的美学意义的社会科学,是出版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的外延是包括编辑、印刷或复制、发行等在内的出版活动,其学科体系由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历史研究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研究电视新闻价值的时候,也要研究它的美学规律.观看电视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信息,同时要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精神愉悦.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用自己的"新闻眼"去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本文分析了电视新闻美学的个性与特征,以及如何实现电视新闻美学.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者托马斯·芒罗在其所著《东方美学》一书中谈及“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本土与外来传统”时,写有这样—句话:“共产主义成功后,蔡元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了艺术与美学,写下了《新美学》(1948)和《艺术社会学》。”(中译本第16页,199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出版)这里,将“蔡元培’和《新美学》联在一起,实为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6.
由汝信先生和聂振斌先生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金雅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共计6卷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这也是中国美学界2012年的重要成果.这套丛书包括《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聂振斌著)、《蔡元培美学思想研究》(聂振斌著)、《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金雅著)、《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王德胜著)、《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宛小平、张泽鸿著)、《丰子恺美学思想研究》(余连祥著)6本专著. 丛书深入研讨了6位中国现代美学家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在总结中华民族美学的代表成果、发掘中华民族美学的精神传统、梳理中华民族美学的血脉学派上作出了切实的开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相信丛书的出版,将会有力地推动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所谓意境,是中国艺术美学中乃至于东方美学中的最本质的特征。中国艺术美学着意追求的是超越客观物像的神韵意境,是所谓"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弦外之音"。这种见于言外的无穷无尽之意是中国美学推崇的极致。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制作的各种类型的新闻标题具有这种东方美的神韵呢?1、标题意境美:"犹矿出金,如铅出银"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学术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古代美学经典的研究秉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沿着中西视域融合的向度,从而完成对传统经典的现代阐释,无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新的研究路径.这既无须存"以中套西"之疑,也不用有"以西代中"之忧,实乃全面彰显和深度开掘传统经典的人文内蕴的有效取向,薛永武的《《礼记·乐记》研究》(以下简称为"薛著")就是这种研究路向的很好尝试.  相似文献   

9.
管远祚 《新闻窗》2005,(3):57-58
新闻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闻边缘学科,它既是当代美学向实用学不断分化的产物,也是新闻实践合乎逻辑的理论追求。由于世界性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加之新闻改革实践不断深入的呼唤,这一领域的研究已有了较长足的进步。贵阳日报副总编辑贺微同志的《新闻美学探索》就是这方面的一部新著。该书从一个崭新的角变——审美的视野观察新闻传播现象,探讨新闻美学的本质、功能、价值,新闻美的创造以及受众审美心理活动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0.
《美学意识形态》,[英]特里·伊格尔顿著,王杰、付德根、麦永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如果要从我的阅读史中找一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恐怕非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莫属了。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是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不久读到这本书的。虽然作为伊格尔顿被翻译为中文出版的第三本著作。  相似文献   

11.
唐若愚 《兰台世界》2012,(30):52-53
音乐美学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主流之一.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儒家思想中音乐美学的发展、基础、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探究儒家美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对《周易》六十四卦中鼎卦的艺术设计美学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鼎卦概况并就其艺术设计美学体现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周易》鼎卦的设计美学给现代设计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品位的论坛 高质量的园地──谈《东方丛刊》的编辑意识王昶由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全国高校东方文学研究会等五单位联合主办的《东方丛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下称《丛刊》),是一套专门研究东方文化、东方美学、东方文艺理论、东方文学、中...  相似文献   

14.
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周谷城先生主编的“世界文化丛书”,现在已出版20余种。丛书中收有一种日本中村元著《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阐述东方民族文化的特点,是很值得阅读的。 中村元是日本著名的研究东方文化与思想的学者,曾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50年代被聘为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客座教授,现为日本东方学院院长、东方研究会理事长。他的著作颇丰,纫《世界思想史》、《亚洲佛教史》、《印度思想史》、《亚洲与日本》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短视频App的使用普及,短视频媒介的美学特质与叙事潜力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得到深入探索.基于手机竖屏画框的影像创作逐渐兴起,竖屏银幕微电影《替身》等竖屏微电影的成功使传统电影宽银幕影像受到挑战.竖屏影像在现实感、空间感、时间感方面具有"新"的美学特征,使影像美学出现"竖屏转向".同时,经由这一转向带来了新的影像文化生态,即在真实空间的回归中,通过口语叙述,产生了主体间的共鸣.本文在银幕画框发展历史中理解竖屏银幕,阐述影像美学的竖屏转向,并探讨竖屏转向对传统影视的补偿与补救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格式塔心理美学在网页设计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格式塔心理美学的特点1912年,德国学者M·韦特海默(1880—1944)发表了《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一文,这标志着格式塔心理美学在学术舞台上的正式亮相。"格式塔"可以意译为"完形",在这里的"形"既不是事物客观存在的外形,也不是艺术理论所指的形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12):27-35
1982年作为连续剧集体发力的一年,形成了以《武松》、《蹉跎岁月》、《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为代表的范式文本(序列),也拉开了"四大名著改编连续剧"的序幕,树立了全新的参照坐标。而随着单本剧的式微,电视连续剧创作进入繁荣期,并逐步明确了连续性叙事作为电视剧最根本的本体美学特征,形成始终保持现实主义美学精神的主类型剧(序列)。特别是《渴望》在转折年份的出现与成功,标志着中国自1982年始,80年代中后期初成,经历了近十年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的连续剧美学风格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8.
陈慧 《大观周刊》2013,(2):22-23
儒家美学思想在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发展史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孔子是儒家美学思想的始祖,《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是以中庸之道作为指导.以仁学理论为基础.强渊是美与善的结合。《论语》中的美学精神在儒家美学中的地位是奠基性的,其反应出来的社会美、自热美、艺术美的美学思想不但对后世中国古代美学的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出版美学学科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活动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与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编辑出版活动中,有关人员理应采集美、整合美、传播美,做出版物的美容师.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和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理论编辑室合编的美学研究丛刊《美学》(第一期),最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丛刊为十六开本,第一期三十九万字,印行三万册。与《美学》(第一期)的出版几乎同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学论丛》(1)。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编。三十二开本,本期为二十万字,印一万六千册。在我国,美学还是一门年幼的学科,文化革命前,关于美学方面的一些学术论文均散见于各个报刊(后陆续汇编成《美学问题讨论集》),并无专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