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学理论是以现代汉语为工具的学问。在学理论的建构中,无论从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滤,还是从印欧语(主要是表音字体系)向现代汉语的转换,现代汉语都是最终的归宿。马宗霍《学概论》模式的“中体西用”和“古语今用”,夏炎德《艺通论》模式的“西体中用”和“西语中用”,刘若愚《中国学理论》模式的“西体西用”和“西语西用”,都不能使我们满意。我们希望一种中西“互为体用”的学理论建构方法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要以本土学的媒介——现代汉语为起始,来建构起一套本土化的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景观社会"(Society of the Spectacle)中视觉文化的颠峰之作,<阿凡达>正在成为影史上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伟大制作,它成功地跨越了审美与科技、艺术与商业之间的难平沟壑,并获得了极高的美誉度.正如德波(Guy Debord)在其名作<景观社会>开篇所言:"在现代生产条件盛行的社会,所有的生活都将自身展现为巨大的景观的积聚",[1]当这种积聚的周期达到顶点的时候,就出现了<阿凡达>这样的跨世之作.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新文化,刘悦笛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新青年"独立宣言",章诗雯,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新千禧年以来,当今中国文化中那个最年轻的群落,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岁月的累积,越聚越多、愈滚愈大,逐渐独立了出来,成为了当今中国文化架构中的重要维度。这个渐进而成的独立群落,从孱弱走向了成熟,从边缘走到了中心,我们而今就给他们起一个崭新的名字——“新青年文化”(New Youth Cultures)!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当你们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是否会付出你的责任心去干好这件事情呢?那么,你又是怎样理解“责任”这个词的呢?  相似文献   
5.
当代“审美泛化”已成为了“后现代”的美学特质,然而,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这种历史趋势都被直接等同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实际上,“审美泛化”包涵着双重的逆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另一方面则是“审美日常生活化”。前者是就“后现代文化”的基本转向而言的,它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主要包括“表层审美化”与“深度审美化”两类;后者则主要是就“后现代艺术”的大致取向来说的,它力图去消抹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但这种趋势在前现代与现代主义艺术那里就已存在。由此观之,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图景,便在历史整体性上被呈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谈到“哈佛看中国”,它“在中国”的意义就不可小觑,因为在本土许多大众眼中,这种大洋彼岸的遥远凝视,似乎就代表着“美国看中国”,乃至于“世界看中国”。由张冠梓主编的《哈佛看中国:全球顶级中国问题专家谈中国问题》(三卷本,人民出版社,2010),以近70万字的篇幅,对于健在的哈佛大学共48位汉学家与中国问题专家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全面而深入地展现出这座世界学术名府“本色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7.
自陈康时代开始,柏拉图的研究可谓“曲高和寡”,纵有论者,也往往只是笼统地对《理想国》一书进行整体的观照,尚无专题性研究结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想国〉的诗学研究》一书有其独特价值。作者将柏拉图的诗学定位为一种带有“政治工具论”色彩的“道德理想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地艺术”可以被视为沟通中西“自然美学”的会通。这是由于,大地艺术反对艺术与自然的对峙关系,要求艺术活动真正走向广袤的“天地之际”,也就是回到“天地有大美”的自然那里;其次,大地艺术重新思考了天、地、人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人在其中决不是“顶天立地”的,而是“与天地参”的,顺应自然规律的;再次,在大地艺术里,就连自然本身亦是“无中心”的,这同中国传统美学的“游观”相当接近;第四,大地艺术强调要尽量保存自然的原生态,反对未经深思熟虑的人为重建“第二自然”,亦即要“原天地之美”;第五,从艺术手法上看,大地艺术要采取“极度写实主义”这种“无法之法”。  相似文献   
9.
“英国文化创意十年”对文化产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梳理了"英国文化创意十年"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启示,包括:1.打造"创造性的未来"的语境;2."一臂间隔"的文化扶持制度;3.注重文化事业的"法律保护";4.有"分"亦有"合"的"文化管理权";5.对"私人投资"文化产业的鼓励;6.推动"创新式文化合作".  相似文献   
10.
美与生活构成了一种"对话的辨证法".美的活动在直观中才能达到本质或者说,让本质呈现于审美直观之中,作为"本质直观",美的活动其实也是"回到事物本身"的本真生活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