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4年暑期,鲁迅先生等10几位学者应西北大学邀请来陕讲学,其间适逢西安易俗社成立12周年,先生在该社看戏5场,"对其办社宗旨、训练方法、管理制度、舞台演出,颇为赞赏,除向该社捐赠部分讲学金外,还亲题"古调独弹"匾额以志庆贺.此事易俗社至今引为殊荣.但是目前所见该匾有两个文本,一个做为插页收在单演义《鲁迅在西安》中,一个欲为印证,见于《陕西省戏剧志》(西安市卷)等书;前者隶书,单氏注明复制,看不出究为何人所写,后者行书,一望即知是大家熟悉的"鲁体".  相似文献   

2.
林辰先生是一位从事鲁迅著作出版的编辑,也是鲁迅研究界的老前辈。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他就开始阅读鲁迅的著作,几十年来,他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早在四十年代就已经出版的专著《鲁迅事迹考》,一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和好评,成为从事鲁迅研究不可缺少的参考书。此外,从1951年至1958年,1977年至1981年,他曾先后两次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两版《鲁迅全  相似文献   

3.
鲁迅编辑出版活动及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巨人,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就一直是中外人民研究和学习的对象。“鲁迅研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在汗牛充栋的鲁迅研究著述中,唯有鲁迅与近现代出版事业的关系这一研究领域尚著述罕见,大有开掘价值。之所以如此,一是鲁迅一直将其编辑出版活动当作“零碎事”,  相似文献   

4.
1924年暑期,鲁迅先生等十几位学者名流应西北大学的邀请来西安讲学。其间适逢易俗社成立十二周年,先生在该社看戏五场,“……感到西安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而能有这样一个立意提倡社会教育为宗旨的剧社,起移风易俗的作用,实属难能可贵”因而除独出机杼地给社题赠“古调独弹”匾额一块以志庆贺外,还向该社慨然捐赠了五十元现洋的讲学酬金。此事至今在西安秦腔界传为美谈,而易俗社尤其念兹在兹,引为殊荣。但是此匾的原匾文本如何,至今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说道说道。  相似文献   

5.
关于鲁迅研究的论文可谓成千上万,有的人甚至说“鲁迅先生光了”,真的如此么?姜德明同志的新作《书叶集》就严肃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姜德明同志是位报纸老编辑,他特别喜欢阅读鲁迅的文学作品,并从事业余鲁迅研究,广泛搜集有关资料,日复一日,小川成海,终于汇集了一本鲁迅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6.
汪洋 《采.写.编》2016,(1):198-199
全球化语境是与全球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以全球化为基础,是全球化现实处境的自我营构.全球化语境下,对鲁迅的跨文化研究进入视野.本文从鲁迅与日本、日本的鲁迅研究史、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等角度梳理日本的鲁迅研究对鲁迅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为了研究鲁迅著作,学习鲁迅精神,用实际行动来纪念我国这位现代文化革命的先驱者,早在一九七九年六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就成立了“鲁迅著作研究编辑室”,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两年来,已经编辑出版了鲁迅研究著作十五种,约二百五十多万字。这些著作既反映了老一辈研究鲁迅的专家如冯雪峰、唐弢、李霁野等人的研究业绩,也介绍了中青年研究工作者如陈漱渝、包子衍、陈安湖等人的劳动成果。这些书是:  相似文献   

8.
为隆重纪念9月25日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全国各地出版社将出版图书70余种。其中有鲁迅先生的著作,包括重新整理、校勘、注释的全集新版本,新编的作品集,辑录的专题论著及影印的手稿等。也有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以及鲁迅研究专著、资料等等。这些图书的出版,对整理和保存鲁迅先生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对学习、发扬鲁迅的革命精神,推动鲁迅研究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卢军 《出版发行研究》2018,(2):106-108,105
薛绥之是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鲁迅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从1975年至1986年,先后主持编写了多部鲁迅作品研究资料和大型资料丛书,以及工具书《鲁迅杂文辞典》,为鲁迅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薛绥之编辑出版的五辑六册《鲁迅生平史料汇编》,是当时最完备的一套鲁迅生平资料丛书,在海内外鲁迅研究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前瞻眼光、实干精神、出色的组织才能值得后辈学人永远铭记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鲁迅学早已是一门显学,而鲁迅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又是这门显学中成就卓著的领域。诚如王富仁先生所说:“在新时期开始之后,中国大陆鲁迅研究界的比较文学研究很快得到了发展,……不论研究规模上,还是研究的细密度上,这时期的比较研究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综观以往鲁迅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的著作,有的业已成为这一研究的里程碑甚至是难以逾越的高峰,这本《鲁迅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确实对以往的同类著作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1.
周海婴日前建议,重新编辑和出版《鲁迅全集》。周海婴是鲁迅先生之子。他说,18年来,鲁迅研究领域取得了大量新成果,有的研究者还发现在1981年版本中存在不少批误。我们理应在以往各种版本的基础上,通过汇校整理出版一种更为准确无实的《鲁迅全集》,这对于正确理解鲁迅和更好地普及鲁迅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周海婴建议新编《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拿来主义>,开篇谈及当时的"送去主义"时,说:"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1]云云.对于梅兰芳先生的博士学位问题,即梅兰芳先生荣获名誉博士学位的具体原由,在鲁迅研究资料中均没有详尽的交代,从鲁迅研究的角度也许没有必要,但作为一则史实,从知人论世角度出发,有必要弄清楚.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了一套6本的鲁迅研究方面的丛书.我刚拜读完其中的一本《鲁迅这座山——关于鲁迅的随想与杂感》,感触良多,不揣浅陋,就《鲁迅这座山》一书,发表一些愚见. 先解释一下题目.书中有一篇《“托尼”之痛》,讲到“从前刘半农先生赠给鲁迅先生一副联语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换成白话的意思是:思想来自托尼,文章师法魏晋.  相似文献   

14.
话说孙犁     
我过去的一位同事,每年春节都要回天津老家去。到天津时,也都顺路去见孙犁先生。那时我所在的鲁迅研究室,每月要出版—本《鲁迅研究动态》,孙犁是期期都看的。孙犁见了我的同事,总要聊起那本杂志,说他对有关鲁迅史料的文章,很感兴趣。鲁迅研究室的同仁,对先生热衷于鲁迅的态度,颇为感动。直到现在,杂志还期期赠送与他。孙犁对鲁迅的敬仰,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据说1949年“进城”后,他有个时期的购书,是参照鲁迅的书帐单来选择书籍的。对鲁迅的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研究,这其实是可以看出他的人  相似文献   

15.
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现已出书25种,这是一套已经引起学术界,特别是鲁迅研究者关注的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再复同志,在评介这套丛书中的《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哲理和心理内涵》和《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的文章中,称赞陕西人民出版社“热心鲁迅研究事业”,注意到“近两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正默默地,坚实地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支持这套丛书出版的有遍及全国各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著名学者、研究人员和其他方面的鲁迅爱好者。  相似文献   

16.
在鲁迅诞辰120周年之时,怎样反思鲁迅先生是一个迫切的话题。围绕鲁迅展开的无休无止的论争,是鲁迅的宿命,也是鲁迅研究的宿命。如今精神上缺乏某种支撑的中国人。除了像鲁迅一样用坚韧和冷硬面对世界的阴暗,还应该有另一种抵御世界黑暗的方式。长期以来,对鲁迅的纪念丝毫没有停止。但每一次的纪念对先生都是一种神化。学认为.其中还夹着不少门户之争。如果老把鲁迅当成圣人,认为20世纪中国只有一个鲁迅。就会影响中国化势力的发展,这是一种悲哀。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有家报纸发表了于宗瀚《<鲁迅译文集>再版无必要》一文,文章作者断言“在鲁迅的全部文学业绩中,译文部分是差的”,“他的译笔十分不畅,读起来是很吃力的”,“他的译文水平未必比得上今日大学外语系的学生。”文章作者还妄加评论地说,“鲁迅先生的译著是从来不为民众所接受的”,“是没有研究价值的”,“今日的外国文学研究者们有谁会去参考那些文笔也不通顺的资料呢?!” 此文发表后,立即引起此间出版界人士和鲁迅研究工作者的忿忿不平,认为这是一篇以“各抒己见”之名,行诋毁、贬损鲁迅之实的奇谈怪论。出版界有关人士指出,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举世公认、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岂  相似文献   

18.
鲁迅照片的发表和出版,虽受世人的瞩目,却经历了人们难以意料的曲折历程。由此电反映了我国研究鲁迅、介绍鲁迅的事业的艰难跋涉。它也就成了我国现代出版史、摄影史和鲁迅研究史上不应忽视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鲁迅早年曾经留学日本,和日本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因此,日本不仅是翻译和出版鲁迅著作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研究鲁迅和出版鲁迅研究的论著最早和最多的国家。日本研究鲁迅的论著,我国翻译和介绍的还不多,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和吉林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日本文学研究室合作,编选了一本《日本人论鲁迅》的论文集,由戈宝权同志负责主编,供我国鲁迅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参考之用。《日本人论鲁迅》收集了五十年来日本人研究和论述鲁迅的文章五十余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堪称中国的民族魂。关于他的论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新时期以来,在鲁迅研究领域更是发生了频繁的论争。这固然是因为鲁迅及其著作这一研究客体,即鲁迅思想的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