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重申语文的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应该通过美读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情境,探寻教材中所蕴含的美点,对教材进行审美分析和把握,通过联想和想象实现文本美的再创造,从而使美的情趣溢满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审美情趣,能促进创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从设置情境,创谩美的氛围,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充分利用文本,找准审美契合点,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美”是语文教学的主题,语文教学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真正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生活美、意境美、文化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美的课堂?如何对学生进行美的引导、美的认知与培养呢?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走出文本,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语文美育是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在帮助学生感知体验美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美育可以塑造人的灵魂,改善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之美、结构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来实现这一目标。下面作者主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如何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不仅让我们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美的事物、美的形象达到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他们,我认为要从以下两点做到: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的思想情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选自出于名家之手的文学作品,所以字里行间美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的感性特点和儿童精神成长的美感需求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美感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运用美学理论,利用语文学科中美的元素、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美的培育。具体的做法有:活化形象,在琅琅书声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含英咀华,在涵泳揣摩中体会语言的精当美;立象尽意,在还原想象中品味语言的意蕴美;言近旨远,在静思冥想中领略语言情理美;互文和解,在文本重构中激活语言的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的感性特点和儿童精神成长的美感需求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美感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运用美学理论,利用语文学科中美的元素、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美的培育。具体的做法有:活化形象,在琅琅书声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含英咀华,在涵泳揣摩中体会语言的精当美;立象尽意,在还原想象中品味语言的意蕴美;言近旨远,在静思冥想中领略语言情理美;互文和解,在文本重构中激活语言的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努力挖掘文本中的人性美、语言美、文化美等方面的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文化传承教育,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语用能力提升、思维发展,在感性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理性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是当下语文老师该做的事。带领学生徜徉在优美的语言文字和情境中,获得审美体验,培养他们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教会学生赏析语言文字之美,也就赋予了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罗拔坤 《广西教育》2011,(29):46-47
语文是人文性极强的学科,熔铸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文学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全方位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形式多样地提高学生的智力,生动活泼地激发学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欲望。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教材文本内涵的美和教师推陈出新的教学形式的美,可以高效率地调动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王海燕 《考试周刊》2014,(24):30-30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总是片面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美的因素。殊不知,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文本美、情景美和语言美的结合,让美走进语文课堂,相信语文课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应彰显文本之美,启发学生通过朗读、细读、体悟,展开审美想象,感受文本中的音韵美、语言美和感情美。帮助学生不仅领略到"美",而且领略这种"美"所蕴涵的高尚情操。语文是一个洋溢着美的学科。它展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良辰美景,书写着"大江东去,浪淘尽,  相似文献   

14.
语文阅读是不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和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一个享受美的过程。通过走进鲜活的文本,理解体验、感悟思考,体会文本所表现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人性美,以达到用美吸引学生,用美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之美,感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文化素养,是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在与语文教学相关活动中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把大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美再现出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学到知识的同时,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判断能力,初步懂得什么是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而美读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真正的美读,不仅包括以优美的语言传递文本,更重要的是抵达作者的心灵,通过情感诠释文本。在教学中,要营造氛围、激发想象、提升感悟,培养学生美的兴趣,增强美的感悟,受美的熏陶,让学生在浅唱低吟中亲近文本,让诗意和激情在语文课堂上流淌。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则是美学的渗透,美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尽情彰显,涉及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而美能启真,美能导善,美能移情,美能怡性。因此,语文教学要让美育呈现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