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从新课导入处预设矛盾,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捕捉教材新旧知识矛盾,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紧扣认识与知识内在矛盾,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课堂结尾处预设矛盾,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巧借学习矛盾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杜紫红 《福建教育》2023,(27):59-60
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洞察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可在“知识发生处”“深化理解时”“回顾反思中”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数学素养培养的角度,提出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观点:从思维困惑处切入,启动深度思考;从教学关键处切入,触发深度探究;从知识联系处切入,促进深度迁移;从学生易错处切入,有效深化思维。  相似文献   

4.
核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命脉。核心问题能够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能够激活儿童的数学思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核心问题,可以在新旧知识链接处设置,可以在知识本质处设置,可以在知识整合处设置,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思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呈现层次性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懂得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时间与空间,在知识的留白处、知识的困惑处、知识的断层处、知识的延展处驻足,让学生潜心体验,沉思默想。这样,学生思维才会向纵深跃进,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不是很严密,"说数学"是他们进行数学表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基于知识的"生长处""冲突处""易混处""变式处"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规范、有条理地"说数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追问”是一门重要的数学教学艺术.适切的追问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思维,挠到儿童思维的“最痒处”.在“关联”处追问,能够挠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痒处;在知识“内涵”处追问,能够挠到儿童“认知错误”的瘁处;在“意外”处追问,能够挠到教学“非预设生成”的痒处.数学追问,让儿童的数学思维始终处于深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8.
将“辩论”适时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符合新课程理念,且能够改变传统的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式输入模式,使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更加丰富多样。在教学重点处、难点处、意外生成处以及学生思维受阻处展开辩论,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  相似文献   

9.
黄凤森 《教师》2020,(12):71-72
正所谓"不愤不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巧妙地运用问题来进行教学,用问题来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促使学生快速地深入探究,真正理解数学本质。问题驱动是建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范式,当学习任务与问题相结合,则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便是数学问题的设置。文章从思维生长点、思维困惑处、知识关键处、知识难点处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设置数学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三、四步计算的应用题要从学生运用数学概念、数量关系、解题步骤和方法等处着手,在发展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上下功夫。应用题教学要从对类型、套解法的“模仿——记忆”型转变为“知识——思维”型。“知识——思维”型的应用题教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有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应超越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深入到思维的发展。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过渡,学生的学习习惯将直接影响其思维的发展。如今的教学,教师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情况,忽略思维的培养。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平稳过渡到高年级,教师提出建构深度教学的实施路径与建议,规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从学生的思维根源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深刻性、灵活性和变通性,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促进转识成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内容繁多、概念复杂,抽象性、系统性、思辨性强,教学课时少,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挖掘课堂提问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联系处、在课程核心知识处、在"最近发展区"处、在学生思维障碍处等提问,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从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起,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从沟通前后知识的结构化联系、沟通教材结构和学生思维、化繁为简,发展思维等方面探究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缪仕本 《黑河教育》2014,(12):44-44
数学的心脏是问题,这道出了问题教学的重要性。因为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教师可以在承上启下处、知识盲点处、知识的联系处、揭示意义处、明确意图处、凸显本质处设问。  相似文献   

15.
数学思维经验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营养基,是孕育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温床,思维经验的积累能够有效引领、助推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劝学生从已有知识、点状知识以及相关知识中积累思维经验,发展思维经验,提升思维经验,依次助推学生数学学习,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助推器。因此,教师可在学生理解片面处、知识发展处以及困惑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7.
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师驾驭问题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对教师而言,好问题是驾驭课堂的法宝.巧妙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该从何处着手提问、找准问点呢?本文从问在学生兴趣处;问在知识链接处;问在新知重点处;问在知识疑难处;问在思维受干扰处;问在教材可想象处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教学离不开提问,而高质量的提问又离不开追问。从概念形成中的追问、动手操作中的追问、解决问题中的追问三个方面入手,阐释了教师如何在教学内容的"本原"处追问,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本质,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19.
二项式定理是近年高考数学中的高频考点,将二项式定理与其他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试题设计的创新亮点,又体现了新课标高考理念——"要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要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会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赏析以下归类解...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制约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数学思维是联接知识与技能的桥梁.本文从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分析,来思考和寻找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的源由,并提出从思维的求异性、批判性和敏锐性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