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P(AA—AM)超大孔水凝胶(SPH)为基体,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第二聚合物网络单体,采用分步法合成P(AA—AM)/PDMDAAC互穿网络超大孔水凝胶(I—SPH),利用FTIR、SEM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并将I—SPH应用于吸附染料。结果表明:可成功制得I—SPH,且I—SPH仍维持良好的孔结构;I—SPH对阳离子红染料(X—GRL)及酸性蓝染料(5GM)的脱色率分别为90.7%、97.6%,吸附容量分别为8.98mg/g、9.73mg/g;第5次重复使用,其脱除率仍分别达80.3%、90.4%。  相似文献   

2.
利用Na2SiO3和Al2(SO4)3为原料在35℃条件下制备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铝(polymericsilicatealuminumsulfate,PASS),并利用自制高岭土悬浮液为模拟废水对制备的PASS性能进行了评价。对Al3+/SiO2摩尔比、聚合时间、搅拌、pH、陈化时间等制备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PASS时Al3+/SiO2摩尔比nAP3+/nSiO3为1、聚合时间为10d、搅拌速率在1000rpm、搅拌时间为90min、陈化时间为1h、pH在3-5.5之间时较为合适,PASS对模拟废水浊度脱除率最高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聚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氮、硫原子的新型氨基硫代甲酸螯合树脂(PADC),并与CuCl2溶液作用形成PADC—Cu(Ⅱ)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利用热失重一差热分析研究了热稳定性的变化,并研究了以水为介质的条件下PADC—Cu(Ⅱ)/Na2SO3体系引发VAc的聚合。实验结果表明,PADC的合成方法简单,功能基转化率较高,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ADC—Cu(Ⅱ)/Na2SO3体系可以有效地引发VAc聚合.  相似文献   

4.
由于 Na2 CO3/Al2 O3吸收剂的活性成分 Na2 CO3与 CO2反应活性较低,选用 TiO2作为掺杂剂,采用浸渍法将其添加到 Na2 CO3/Al2 O3吸收剂中进行改性,研制一种新型具有高反应活性的钠基固体吸收剂。利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了14次循环脱碳/再生试验,并对吸收剂进行了 XRD 和氮吸附表征。结果表明:掺杂 TiO2后,吸收剂与 CO2的反应速率加快,特别是在碳酸化反应的前10 min 内;反应前后除 TiO2外无其他含 Ti 化合物生成;碳酸化反应产物为 NaHCO3和 Na5 H3(CO3)4;14次循环反应后吸收剂仍保持稳定的微观结构。采用 XPS 和 FTIR 分析了 TiO2对 Na2 CO3/Al2 O3吸收剂脱碳特性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大豆渣吸附Cu^2+的五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浓度(X1)、加入量(X2)、pH(X3)、温度(X4)、时间(X5)对吸附率(Y)的回归数学模型:Y=73.58219+5.50153X1+4.61857X2+19.47253X3+5.84406X4+3.62286X5—4.77678X1^2-2.69559X2^2-6.6478X3^2+2.78751X4^2-4.53383X5^2+0.14936X1X3—0.37914X1X4—0.12638X1X5+0.26425X2X3+1.02252X2X4—0.56296X2X5—3.55009X3X4—0.3102X3X,-0.33318X4X5。得出各因素对大豆渣吸附Cu^2+影响顺序为:pH〉温度〉浓度〉加入量〉时间。从模型可知,在浓度、加入量,pH、温度、时间为40mg/L、0.1g、8、60℃、4h时,大豆渣对Cu^2+吸附率最高可达98.82%,验证值为97.98%,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用红外光谱法对以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制各的交联壳聚糖进行表征,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其对水中As(Ⅲ)的吸附行为。实验探讨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As(m)初始浓度和体积等因素对交联壳聚糖吸附As(Ⅲ)的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0、As(Ⅲ)初始浓度30ng/mL、吸附时间15min、吸附剂用量50mg、溶液体积50mL时,交联壳聚糖对As(Ⅲ)的吸附率可达81.9%,饱和吸附量为51.43ng/mg,As(Ⅲ)浓度降至5.43ng/mL以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铅(Ⅱ)-胱氨酸-甘氨酸体系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特性。在0.001mol/L甘氨酸溶液中(pH=8.2),加入铅(Ⅱ)溶液后,使胱氨酸的峰电流增大,最佳实验条件下,该峰电流与优氨酸浓度在3.3×10-8~1.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过3.3×10-9mol/L。通过对该峰的性质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证明此峰为配合物吸附还原峰,吸附反应物为铅(Ⅱ)与胱氨酸形成的1:1配合物,电机反应为二电子还原。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共混和相转移技术,经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和三聚氰胺(MA)共价键合作用,制备了具有螯合配位作用的改性聚偏氟乙烯共混膜(DTPA-MA/PVDF),研究了DTPA-MA/PVDF共混膜对水溶液中Ni^2+的吸附性能、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DTPA-MA/PVDF共混膜对Ni^2+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热力学参数△G^0〈0、△H^0〈0、△S^0〉0,证实了DTPA-MA/PVDF共混膜对Ni^2+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DTPA-MA/PVDF共混膜对Ni^2+的等温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D-R等温吸附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经4次吸附/脱附循环后,DTPA-MA/PVDF共混膜对Ni^2+吸附量仍大于0.025mg/cm^2,脱附率仍超过90%。  相似文献   

9.
例1 (2007年天津)现有Na2CO3和Na2SO4的固体混合物,共12g,将它放入98g20%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向此酸性溶液中加入80g10%的NaOH溶液,可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恰好完全中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0.
以硝酸铋[Bi(NO3)3·5H2O]和钨酸钠(Na2WO4·2H2O)为原料,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辅助水热法成功合成了B2WO6晶体,并用XRD、SEM、IR、Raman、UV—vis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呈圆饼状形貌,属于正交晶系B2WO6晶体,平均晶粒尺寸约89.5nm。样品可见光降解罗丹明溶液(1×10^-5moL/L)表现为准一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3111min^-1,光照60min时的光降解率可达9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