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追求目标。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终生健身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这一目的的最有效时期。本文从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将健美操养成自己终身体育项目的能力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在健美操教学中,从重视基本知识,培养音乐素质,掌握创编技巧三方面入手,促使学生能够有能力将健美操培养成终身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2.
健美操教学与女生终身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伟玲 《体育科技》2003,24(1):77-79
终身体育作为当前教改的主线 ,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最终目的。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 ,在这一阶段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兴趣、自我锻炼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健美操教学培养女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的方法的研究 ,并以此作为保证终身体育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大学体育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最有效阶段。本文以郑州市5所省属本科院校健美操的教学现状为落脚点,从健美操的特点切入,结合健美操的价值,分析了健美操有助于女大学生终身健身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健美操与女子终身健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终身健身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意识和习惯,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主要的最高阶段,对培养终身健身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研究了通过健美操来培养女生终身健身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健身健美操与女生终身体育锻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清 《体育学刊》2000,(6):80-81
终身体育锻炼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最终目的,大学体育作产体育的最手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最有效阶段,也是实施全民健身这一目的最有效时期,章研究了通过健身健美操来培养女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并以此作为终身健身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全民健身、终身健身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终身健身的关键所在,对于社会体育而言起着奠基作用.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因此在目标上要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应注重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身能力,增加学生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7.
刘瑞峰  李凯  王东  璩琨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117-118,121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健康状况不佳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失误 ,致使人均接受 16~ 19年学校教育的高校教师们身上反映出来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育知识贫乏等 ,导致他们体质严重下降。为了改善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 ,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转移教学重心 ,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 ;强化学生体育意识 ,树立终身体育观 ,注重学生体育健身能力的培养 ;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目标应是终身体育 ,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要大力开展群众体育 ,尤其是广大教职员工的群体活动 ,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强化他们的体育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校体育的新观念是学校体育应着眼于健身目标 ,学校体育与成年人的健康相关 ,学校体育是一个人终身体育的起点。依据上述思想高职体育教学健身目标应为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有足够而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和适当的活动强度 ,以健身为目的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月红 《体育科技》2004,25(4):92-93
高职院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之一 ,具有与社会全民健身衔接的特点。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在不断增强体质的基础上进行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和教育 ,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0.
高职体育教学健身目标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学校体育的新观念是学校体育应着眼于健身目标,学校体育与成年人的健康相关,学校体育是一个人终身体育的起点。依据上述思想高职体育教学健身目标应为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有足够而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和适当的活动强度,以健身为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 ,要求高中体育教育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调查法 ,探索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研究认为 ,现阶段的普通高中体育教育 ,是完全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 ,但应加强学校、家庭、地域社会的联系 ,让学校、家庭、社会互为补充 ,形成一体 ,共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高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出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在教学改革的实施中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法调查了目前辽宁省中学生的对体育的认识,分析研究了形成中学生体育认识的内外因素,为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今后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以家庭体育教育为起点,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体育教育一体化的新体系;要从体育管理部门入手,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中学阶段体育课程设置的建设;要增加体育教育资金的投入,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张军东 《当代体育科技》2021,(7):125-126,129
中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众多素质中便包含了身体素质。学生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知识学习和探索中,也能转变学生的精神风貌。此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出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培养途径,该文从阐述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角度着手,结合自身教育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实施途径,以期为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处方模式教学与常规体育教学进行对比实验,探讨在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处方模式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推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健身的科学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依据。本文通过对06级篮球选项课240名普系学生实施为期16周的处方模式教学实验,以验证运动处方模式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处方模式教学对学生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有显著的改善,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是实现大学生体质最优化的一种有效可行、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符合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的国家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的大环境都不利于学生们对体育产生正确的认识,不能真正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使人们对体育存在偏见,导致现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下降。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程度和高度,找出国家现行的教育制度、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家长的重视程度、学生本人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等影响因素,并提出转变观念,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大社会对体育的关注程度;提升家长对体育锻炼意义和价值的认识高度,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氛围;提高学生自身运动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等提高的具体途径,切实提高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高度,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健身运动意识与城市居民健身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韶关学院学生的健身活动意识、习惯和韶关市城镇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情况的调查 ,来验证大学生在全民健身活动所起的生力军与带头人的作用。结果认为 ,大学生健身运动意识的增强与淡化 ,是导致他们是否形成健身习惯的直接原因 ;而大学生的健身运动观念与习惯 ,又直接影响着他们周围城镇居民健身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毕业班学生的体育能力掌握情况与获得途径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求了解我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现状,摸索和掌握学生活动的内在规律,为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掌握程度方面反映出较大的不均衡性;在获得途径方面主要表现在课外活动和平时的关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体育教学改革如何寻求最佳的方法让学生全面均衡的获得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