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琳 《体育与科学》2011,32(3):60-63
随着体育活动国际化和大众化发展,体育赞助成为赞助领域发展最快的部分。由于投入资金的增加,以及从商业利益角度的考虑,赞助企业要求对体育赞助效果进行评估。本文从追踪调查的评估方法入手,对体育赞助效果评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了在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与难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调查,回顾了可口可乐体育赞助的历程,认为可口可乐体育赞助的成功经验在于:坚定不移的赞助理念;锁定经营商、消费者、代理商为沟通对象;坚持独家现场销售权、将体育形象成功地转移到企业的形象中去、坚持接待经销商的制度;赞助奥运会的创新轨迹等值得人们深思和吸取.  相似文献   

3.
体育赞助已经发展成为企业行之有效的营销工具,并且其产业规模仍在增长,随着投资的增加,企业开始关注体育赞助的效果评估。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体育赞助的目标进行分析,并从企业赞助信息传播的角度建构体育赞助效果评估的理论架构。此理论架构以三方面的体育赞助目标,即认知目标、形象目标以及关联目标为指导,并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区分出五个评价指标,即曝光、感知、鉴别、态度和行动。以五个评价指标为依据,从理论层面对体育赞助效果评估的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体育赞助所具有的积极的社会效益和其公共产品属性是其获得税收优惠的理论基础。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体育赞助是提升我国体育市场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现行税法有关赞助的定位不明确,税收优惠力度有限,政策导向性不突出,制约了企业赞助体育的积极性。为推动体育赞助市场发展,有必要重新定位体育赞助的税法属性,扩大税收优惠的范围和力度,为体育赞助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试论体育赞助协议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体育赞助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有许多体育赞助协议却得不到履行,使体育部门处于尴尬境地.该文通过对体育赞助协议的性质进行分析得出体育赞助协议分为捐赠性质的协议和赠与性质的协议.结合我国<合同法>和<公益事业捐赠法>,分析了体育赞助协议的法律效力,并提出了在签订体育赞助协议时,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并予以公证,确保合同的强制执行力.  相似文献   

6.
赞助跟随是指在竞争对手(被跟随企业)采取赞助行为后,作为应对,跟随企业采取的相对应的赞助行为。运用实验法,以体育赞助为具体研究背景,针对跟随企业,研究如何运用赞助跟随策略,以较小的赞助投入获取较大的赞助效果,为后发赞助企业和品牌劣势企业等无法短时间获取稀缺赞助资源的企业提供了赞助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体育赞助发展的阻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咨询法,对我国体育赞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我国体育赞助中尚存在以下问题:法律制度限制体育赞助的发展;人力资源极度匮乏;企业对于体育赞助效果评估不乐观;赞助商的合法权益受到忽视;强有力的体育中介机构尚未形成。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广开言路,活跃体育赞助的学术研究;健全法制,立法上为体育赞助重新定位;加大体育经纪人的教育培养力度;提高体育赞助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当前.职业体育赛事的赞助行为已成为推广品牌的重要营销手段。高校体育赛事刚刚步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企业与高校体育结合,利用高校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使其品牌更具亲和力.从而达到巩固现有消费群、最大限度开辟新的消费市场的目的:高校则要利用自身体育赛事的优势.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资金更好地发展高校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9.
以奥运赞助的历史脉络为主线,回顾奥运赞助的演变历程,总结它的演变规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论:奥运赞助的发展历程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对企业赞助商的经济依赖愈加明显.赞助企业与奥运已存在一个相对稳健的合作关系并且关系愈加复杂.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与资料分析方法,对广州地区3人篮球赛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认为有统一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爱好是基础,赞助企业的大力支持和传媒的宣传是保证。目的在于为促进我国的3人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向会英 《体育科研》2011,32(3):31-35
体育赞助的相关法律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体育赞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对体育赞助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和探讨,对我国体育赞助法律规范保护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赞助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存在短期行为较多,市场开发过多、过乱等问题。赞助企业和体育行政机构、体育赛事组织机构要积极协调、沟通,通过建立赞助目标、诚信市场体系、多维评价体系等方式,将体育赛事的人文理念与赞助商的企业品牌融合在一起,积极有效地实施并实现赞助合作,保障赞助商的合法权益,使体育部门与赞助商的共同利益得到协调有序的发展。更快的使我国体育赞助市场走向一条良性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了体育赞助的概念及其对体育产业发展、赞助商的作用和所存在问题等,提出了开拓我国体育赞助市场的决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体育赞助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经济来源,对体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体育赞助中存在排他性交易协议、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以及损害消费者权益等反竞争行为,这些行为必然与我国近年颁布并逐步实施的《反垄断法》产生冲突。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如何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体育赞助的反垄断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我国《反垄断法》进一步实施以及与体育赞助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赞助市场若干问题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社会学、市场学、传播学等有关知识,对我国体育赞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力图找出制约我国体育赞助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体育赞助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赞助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赞助作为体育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部分,已经成为繁荣体育市场和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制约我国体育赞助发展因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体育赞助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排他性权利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赛事的商业化离不开赞助商的赞助,为吸引赞助商则需要保护赞助商的利益.在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约定适用排他性原则,可保障赞助商在赛事市场开发中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在对大型体育赛事、体育赛事赞助、体育赛事赞助合同进行分析之后,对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排他性进行解释,继而对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排他性权利的含义和特点进行研究.按照权利的构成要素,对体育赛事赞助排他性权利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在研究排他性权利的法源、排他性权利状态和排他性权利效力的基础上,提出排他性权利的保护策略,以保护赞助商权益,推进体育赞助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赞助广州亚运会的中国体育品牌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3种态度(对赛事的态度、对赛事活动的参与、对赛事赞助的信任)预测3种赞助后的效益(对赞助商的印象、口碑以及购买意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赞助的信任,对该赛事的态度可以较好地预测出购买意愿;对赞助的信任也可预测出对赞助商的口碑以及印象;从而确定对赞助的信任在对赞助结果的预测中取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赞助是职业篮球联赛的重要市场行为,直接影响着职业篮球联赛的市场收益。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CBA的赞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与NBA市场赞助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CBA的赞助企业的数量较少,整体规模较小,赞助金额较少;CBA赞助形式缺乏规范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CBA与NBA赞助行为的首要差异性在于联赛及俱乐部的冠名权的出售。文章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完善CBA联赛的市场赞助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骆雷 《体育科研》2011,32(3):25-3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总结体育赛事及体育赛事赞助的概念、属性及类别。根据体育赛事的多维属性及其分类,对体育赛事赞助资源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比较,并从两个角度对赛事多维属性下的赞助行为进行了分析:赞助目标选择、赞助资源的分割与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