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新民晚报》原名上海《新民报》晚刊,(1958年4月改名《新民晚报》)于1946年5月创刊,日出对开一大张。当时上海是国统区,有大小日报数十家,《新民报》是抗战胜利后晚出的一家报纸,发行量不足一万份。在上海《新民报》出世之前十七年,即1929年已经有南京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现存报纸中历史最久的一家,《新民报》今年9月9日年届花甲。旧称“上海新民报晚刊”的《新民晚报》,是这个曾经拥有五社八报的中国报刊集团硕果仅存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3.
先学做新闻编辑,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编辑?就我自己的体验,认为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的编辑”好。每一个报纸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编辑工作有它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律。初学新闻编辑的人,得先有感性知识,掌握自己报纸编辑工作的特殊规律,才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去掌握新闻工作、包括编辑工作的一般规律。新民晚报原名新民报晚刊,解放前就已在上海出版。如果从1929年新民报在南京创刊的时间算起,它  相似文献   

4.
1929—1989。新民报送走了一个甲子,迎来了六十大庆。新民报在她的全盛时期,在重庆、成都、南京、北平和上海建立了5个分社,出版有日、晚刊8张报纸,形成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民办报系,在中国报业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创办于1946年5月1日的新民报上海版晚刊,即如今饮誉海内外的新民晚报,是新民报系中最后办起来的一张报纸,也是新民报报纸中留下的唯一的报纸。如今,在新民晚报的同仁中间,要数赵超构(林放)和张林岚(一张)等几位在新民报工作的历史最  相似文献   

5.
先学做新闻编辑,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编辑! 就我自己的体验,认为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的编辑”好。每一个报纸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编辑工作有它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律。初学新闻编辑的人,得先有感性知识,掌握自己报纸编辑工作的特殊规律,才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去掌握新闻工作、包括编辑工作的一般规律。新民晚报原名新民报晚刊,解放前就已在上海出版。如果从1929年新民报在南京创刊的时间算起,它已存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家老报纸是出过一些编辑人才的。三十年代有“三张一赵”之说,就是张恨水、张友鸾、张慧剑和现任报社社长的赵超构。新闻编辑  相似文献   

6.
一目 《出版参考》2008,(12):M0002-M0002
赵超构,浙江瑞安人。1930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经济系。曾任南京《朝报》主笔、重庆《新民报》副总主笔。后参与创办上海《新民报》并任副总主笔兼总编辑。建国后历任《新民报》总主笔,新民晚报社社长、总编辑等,以“林放”笔名撰写《随笔》、《未晚谈》等专栏。著有长篇通讯《延安一月》,杂文集《世象杂谈》及《赵超构文集》(六卷)等。  相似文献   

7.
正与北京的四合院类似,石库门民居是老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石库门不但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同时也承载了大量精彩的旧闻轶事。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民厚里不得不提。上海《新民晚报》前身之一《新民报晚刊》1945年11月7日刊登过一篇署名"白猿"的文章:《文坛怀旧录:郭沫若与创造社》,文中讲述了一段民厚里的经年往事:  相似文献   

8.
<新民晚报>与<东方早报>同属1998年7月25日联合组建成立于上海的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然而二者又有很大的差异.前者的前身是1929年9月9日创刊的<新民报>晚刊,于1982年1月1日复刊.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现存报纸中历史最久的一家,《新民报》今年9月9日年届花甲。旧称“上海新民报晚刊”的《新民晚报》。是这个曾经拥有五社八报的中国报刊集团硕果仅存的一个分支。《新民报》的草创时期开始于南京,是由三个四川籍的青年报人赤手空拳办起来的。他们的名字是:陈铭德、吴竹似、刘正华,都是中央通讯社的编辑。其中,陈铭德自是核心人物,因为其他的人都因故在几个月后离去,只有他坚持了下来。陈铭德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监委副主席,已在今春逝世,享年九十又二,他曾在“五四”运动后入北京法政大学新闻系,深感在国民党的官方通讯社无法施展抱负。决定自办民间报纸。在吴、刘  相似文献   

10.
1982年,被迫寝刊17年的上海《新民晚报》复刊了。新组建的财务部门在清点旧账目时,发现报社的工会基金,原来是《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夫妇的私人钱款。那是在1953年,上海《新民报》公私合营时,报社工会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他们就垫出钱来,作为全社100多位同仁的借款基金的。于是,财务部门就致函在北京的陈、邓夫妇,请他们收回这笔钱.报社很快便接到由邓季惺执笔写来的复信,信中说:“过去怎么做,现在也就怎么做。”至今,报社四五  相似文献   

11.
1929年9月9日,三个年轻人陈铭德、刘正华、吴竹似,在南京,选择孙中山第一次起义的日子,创办了一张报纸《新民报》。到了1946年5月1日,《新民报》上海版晚刊创刊,《新民报》拥有了五社八版的规模。五社为南京、重庆、成都、北平、上海,前三社均为日、晚两刊,从而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报纸。它创办之初,正是蒋介石用现代方式组织起来的专制国家成立不久,“党化新闻界”使中国新闻界受到空前的钳制;它的大发展之时,正是抗战胜利不久,中国面临和平与内战、民主与专制两条道路选择的关键时刻。也就是说,在一文网森密的国度里,《新民报》能够在保持文化人气节,又发挥文化人长处前提下成就如此辉煌的局面,无论从报社  相似文献   

12.
成都《新民报》创刊于1943年6月18日,它是南京《新民报》迁重庆出版后的继续发展。至此,《新民报》开始在两地同时出版。成都《新民报》初出晚刊,为四开一张。1945年2月1日增出日刊,初为四开一张;1947年5月9日起改为对开一张。日、晚两刊同时发行到1949年7月23日,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武装劫持。  相似文献   

13.
正1957年4月至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率团访问中国,受到高规格的热情接待。4月23日,伏罗希洛夫参观了上海规模最大的纺织厂——申新九厂——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申新棉纺织印染厂总管理处总经理的荣毅仁参加接待了伏罗希洛夫一行。那天,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报(晚刊)》均在第一版报道了伏罗希洛夫参观申新九厂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26日,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咬文嚼字》三报一刊联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新民晚报》是十年内乱初期就被迫停刊的。在中央领导同志、上海市委和广大读者关心、支持下,在1982年元旦正式复刊了。《新民晚报》的前身是《新民报》,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是一家民营报纸。创办者为陈铭德、邓季惺先生等人。1937年抗日战争开  相似文献   

16.
赵超构是全国知名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他以评论和杂文特长,赢得读者赞誉,被誉为“名噪文坛的杂文巨擘”。夏衍同志说:赵超构是继承鲁迅杂文光辉传统的一员宿将, 赵超构早年在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学经济,1935年毕业,到南京《朝报》做编辑工作。在《朝报》工作三年,1938年又到重庆《新民报》当主笔。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办晚报,先后担任过主笔、记者、总编辑、社长之职,是我国新闻界最早办晚报的老前辈。早年在《新民报》副刊写短论,就用“沙”的笔名。解放后是上海《新民晚报》社社长。这家报纸有个“未晚谈”专栏,专登林放(赵超构的笔名)写的短小犀利,笔锋峭枝。别具一格的杂文,深受读者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7.
祁家录 《新闻世界》2008,(12):67-68
《新民晚》2008年9月15日“法制视窗”专版,发表4篇诉讼新闻,其中有刑事案件,也有民事案件,非常贴近公众。专版头条新闻由公诉人讲述建国后发生在上海的第一起涉外案件的幕后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可见,《新民晚报》在全国受读者欢迎,原因之一就是让诉讼新闻占一定版面,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还有很多受公众欢迎的媒体,也都非常重视诉讼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董秦 《新闻知识》2001,(10):9-10
从晚报社会新闻演变的历史角度看,晚报社会新闻可分为批评性、歌颂性和生成性三类。历史地看,第一类的社会新闻诞生最早。代表作有40年代重庆新民报晚刊揭露的洋狗事件。此类社会新闻诚如邵飘萍所言,“对于社会中发生之事件加以深刻之观察,而发现其隐秘,以攻破社会之黑暗。……故欲知一国社会程度之高下,观其报纸所载社会新闻之意向,即可洞察其大概。”第二类歌颂性社会新闻大量诞生在建国后,名篇有新民晚报记者吴承惠采写的《他又走上了正路》等。建国后,我们给社会新闻所下的定义无不集中在这第二类。如丁世义:“社会新闻是以…  相似文献   

19.
1982年,被迫寝刊17年的上海《新民晚报》复刊了。新组建的财务部门在清点旧账目时,发现报社的工会基金,原来是《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夫妇的私人钱款。那是在1953年,上海《新民报》公私合营时,报社工会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他们就垫出钱来,作为全社100多位同仁的借款基金的。于是,财务部门就致函在北京的陈、邓夫妇,请他们收回这笔钱。报社很快便接到由邓季惺执笔写来的复信,信中说:“过去怎么做,现在也就怎么做。”至今,报社四五百人仍得益于斯。我一查,是3300多元。我曾当面向邓老提及此事,她只是莞尔一笑而已。是啊,和他们毕生为国家作出的贡献相比,这几  相似文献   

20.
陈翰伯同志是我国新闻出版战线上的一位老编辑。1936年初,他毕业于燕京大学。先后在西安的《西京民报》、《西北文化日报》,成都的《新民报》、《全民通讯社》,重庆的《时事新报》、《新民晚报》,上海的《联合晚报》当编辑或总编辑。全国解放后,他又曾担任《学习》杂志社和商务印书馆的总编辑。近几年来,翰伯同志担负着领导全国出版工作的重任,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