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蜜源植物蜜腺研究以及芦荟属植物药用器官叶的结构和蒽醌类物质含量的比较及其相关性的研究回顾了沈宗根教授十多年从事结构植物学研究的主要经历和成果.一、对长江流域几种重要蜜源植物蜜腺的发育和泌蜜途径进行了探讨;二、对国内外常见9种药用芦荟的叶结构及药用成分应用比较解剖学、发育学、细胞学、细胞化学和植物化学技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指出了芦荟属植物在叶的形态结构上存在稳定性差异,初步阐明了芦荟叶结构和主要蒽醌类物质含量的关系,研究了主要蒽醌类物质产生、累积和储藏的结构及其发育的关系,首次指出了芦荟素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提出了蒽醌类次生代谢物质在芦荟叶内累积的生物学意义和开发利用芦荟属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的大孢子发生为蓼型.减数分裂时,大孢子母细胞核中出现核液泡,形成联会复合体,细胞壁上有胼胝质加厚,并存在细胞质改组现象.大孢子母细胞减数第1次分裂形成二分体,2个细胞均被较厚的胼胝质壁包裹.合点端的二分体细胞中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和质体的形态正常,表明完成了再分化.在大多数情况下,珠孔端的二分体细胞在减数第2次分裂前(或分裂的过程中)退化,合点端的细胞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2个细胞,形成三分体.三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体积较大,发育成单倍体的功能大孢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彩叶植物在菏泽市居住区绿化景观中的应用状况,为居住区彩叶植物的应用研究提供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叶螨的分类地位、形态结构特点,并以山楂叶螨为例,介绍了叶螨在我国的分布。同时,对植物在叶螨危害下的生理生化反应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5.
张晨曦 《中学生物学》2011,27(10):47-49
以大叶黄杨叶、苍耳叶、苍耳茎、苍耳根、鹅绒掌叶、菝葜叶六种植物器官的提取物作为抑菌剂进行抑菌实验。六种提取物对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菝葜叶提取物抑菌作用最大,大叶黄杨叶、苍耳茎的提取物也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望将其用于食品工业作为防腐剂和抑菌剂。  相似文献   

6.
叶斑现象常是园艺植物重要的性状,并能够大大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加强中国的斑叶植物资源调查,收集和利用研究,不仅可以丰富遗传理论,保护斑叶植物遗传资源,还可以增加市场的花色品种。该文调查了龙门山地区野生和部分苗圃的斑叶植物,发现了18科24属29种34类未利用的斑叶观赏植物;而且植物的斑化现象与植物的科属特性有关,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多,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多。斑叶植物以耐荫植物居多。调查显示不同科属的植物有不同的叶斑表现,同一科属的植物也可以出现不同的叶斑类型。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青荚叶属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青荚叶属植物资源丰富,我国有5种,2亚种,16变种.并对该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美国CI301-PS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仪对紫叶桃、美人梅和紫叶李三种彩叶植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所测数据分析,得出了三种彩叶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的日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其它因子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明确被子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1.卵细胞和极核的形成过程雌蕊的大孢子母细胞经过1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其中3个退化消失,剩余的1个大孢子发育成单核胚囊,再经过3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细胞核的胚囊,即1个卵细胞、2个极核、3个助细胞和2个反足细胞。所以卵细胞和极核是同源的,其中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且基因组成也一样。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于2015年11月与2016年3月通过对衡水市园林绿地中常绿和色叶植物的种类及其配置方式进行调查,了解不同环境和不同场地的常绿和色叶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的价值,立足常绿和色叶植物的形态、习性、分布及搭配效果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总结出衡水市常绿和色叶植物的应用现状及配置特色。在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中发现,衡水市常绿和色叶植物应用现状中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实地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衡水市未来城市园林的规划提出一些简单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彩叶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彩叶植物形成的原因,列举出80多种园林中可以应用的彩叶植物种类,针对其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青荚叶简介     
<正> 青荚叶(学名:Helwingia japnica (Thunb,)Dietr.),为山茱萸科植物。该种植物的雌雄花序均着生在叶片上,果实成熟时如叶上托着一颗黑色的珍珠,故又名“叶上珠”。青荚叶为落叶灌木,叶纸质,卵形、卵圆形,稀椭圆形,长3.5cm~9cm,宽2cm~6cm,先端渐尖,极少数先端为尾状渐尖,叶基部阔楔形或近于圆形,边缘具刺状细锯齿;  相似文献   

13.
秦皇岛市有毒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9年对秦皇岛市有毒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初步统计秦皇岛市有毒植物共有248种,隶属74科。其中蕨类植物有3科5种;裸子植物4科6种;被子植物有67科237种,其中双子叶植物59科209种,单子叶植物8科28种。给出了秦皇岛市有毒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4.
任尚峰 《生物学教学》2007,32(11):74-75
在植物主根和主根上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统称为不定根。不定根是许多低等维管植物、单子叶植物、用根状茎和长匐茎繁殖的双子叶植物、水生植物及寄生植物的主要根系。在不定根上也能产生各级大小不定的侧根。它的起源和发育也像侧根一样,通  相似文献   

15.
一、认清两个关键点 1.同一胚囊中的两个极核与卵细胞具有同源性 同一胚囊中的两个极核与卵细胞是由同一个大孢子细胞核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大孢子细胞核是由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两个极核的基因型与卵细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张保根 《生物学教学》2003,28(11):55-55
要区别刺的不同 ,必须了解它们的来源。仙人掌类植物 ,它们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 ,利用绿色肥厚的茎进行光合作用 ,而叶却强烈地退化成针状的刺 ,以缩小蒸腾面积。这种变形的叶 ,叫做叶刺。洋槐和子蘖等着生在叶柄与枝茎之间的刺是由托叶变成的 ,也叫做叶刺 ,叶刺不太容易剥掉。枸杞子、山楂、皂荚的刺长在叶腋里 ,而皂荚刺的先端还有分枝 ,它们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育成枝 ,这种刺叫枝刺。枝刺是枝条的变态 ,并由腋芽发育而成。因此 ,枝刺着生有一定的位置 ,并且从茎的内部产生 ,具有维管组织 ,和茎维管束是相连的 ,很不容易折断或剥去 ;即…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能恢复籼粳杂种一代育性的广亲和基因在植物体内作用的部位和时间,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小花芽分化到小花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整体染色及透明法,显微切片,借相差显微镜及微分干涉显微镜,对籼、粳稻及3个籼粳杂种F_1代的材料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杂种的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可观察到多种形式的细胞解体过程,可导致无胚囊子房的形成,最后造成小花的敗育。因而认为,广亲和基因的作用很可能与杂种的胚囊发生,特别是大孢子发生中的异常过程的纠正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的第二大科,也是单子叶植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家族,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理想模式类群。本文以彗星兰、蜂兰和兜兰为例,介绍了兰花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储水方式不同的植物叶、茎在"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中的实验效果,拓宽该实验供水剂的选择范围,选择芦荟叶、芭蕉茎两种不同储水形式的富水植物器官作为供水剂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类富水植物器官均可作为该反应的供水剂;芦荟叶的供水效果较好,实验装置更简单,实验演示持续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教材中 ,有些概念从字面上看差别很小 ,但含义却大不相同 ,以下就三、四章的部分概念例举如下。1 极体和极核来源上 :“极体”在动物卵巢中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次级卵母细胞的同时产生第一极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卵细胞的同时产生第二极体 ;而“极核”在被子植物胚珠中 ,由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得大孢子 ,大孢子经 3次有丝分裂得八个核 ,其中有 1个卵细胞和2个极核。去向上 :动物产生的极体以后都退化消失 ,而植物胚珠的两个极核能与一个精子融合成受精极核 ,将来发育成胚乳。名称的由来 :极体体积小 ,总附于另一细胞的一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