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为“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进行教学,完全将其定位成一首写景诗,这一理解和教参提示的“这是一首写西湖的晴日荷花壮观景象的诗”的理解也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为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进行教学,完全将其定位成一首写景诗,这一理解和教参提示的这是一首写西湖的晴日荷花壮观景象的诗的理解也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该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句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似文献   

4.
时雪梅  曹丽 《山东教育》2002,(10):32-33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生:(齐答)见过。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你都收集了哪些描写荷花的名篇佳句呢?生:这学期我们学过的《小池》这首诗就是描写荷花的。(生背)生:我找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师:这两句诗描绘了我们济南的秀丽景色。生:我找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中的诗句。师:同学们收集了那么多赞美荷花的名篇佳句,可见从古至今荷花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很喜欢荷花,他也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荷花,这就…  相似文献   

5.
正苏教版第十册第23课是两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都是描写西湖美景的,编者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真是匠心独运。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审视、比较,会发现别样的精彩。一、文本解读——同中求异,精彩别样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虽然描写的都是西  相似文献   

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它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六月西湖美丽的景色.这首看似单单描写风光的古诗,“隐藏”着杨万里和林子方的深情厚谊.从送别时间的长短来看,可谓很久;从送别距离的远近来看,可谓很远;从诗歌描写的内容来看,可谓情深.基于这样的解读设计教学,学生的感受焕然一新,在欣赏西湖美景之时更深一层地品味了这首诗所表达的送别内涵.  相似文献   

7.
教学情景再现: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时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杨万里送别林子方的时候写的一首诗,那么,诗中应该写一写两个人的送别话语,但是杨万里却跟林子方谈起的是西湖接天的莲叶和别样红的荷花?这是为什么呢?”在短暂思考之后,学生的发言集中于这样几个方面:“杨万里写莲叶荷花是一种借景抒情。”“写莲叶和荷...  相似文献   

8.
教学情景再现: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时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杨万里送别林子方的时候写的一首诗,那么,诗中应该写一写两个人的送别话语,但是杨万里却跟林子方谈起的是西湖接天的莲叶和别样红的荷花?这是为什么呢?"在短暂思考之后,学生的发言集中于这样几个方面:"杨万里写莲叶荷花是一种借景抒情。""写莲叶和荷花是说他们两个人的友情就像莲叶和荷花的关系。"……学生的回答或者是一种熟练的手术刀式的解剖文本的抽  相似文献   

9.
杭州的西湖很美,古代不少文人墨客更是用蘸满诗情的笔墨为美丽的西湖添上一笔,或淡妆,或重彩,使西湖更具诗情画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不同季节下的西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风情各  相似文献   

10.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他一生写诗二万多首,现流传下来只四千二百余首。有《诚斋集》传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元月,作者任秘书少监时所作。“净慈寺”,全名为“净慈报恩光寺禅寺”,它和灵隐寺是西湖南北二大著名佛寺。从诗题看,是作者夜宿净慈寺,清晨送一位同僚直阁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回答1-5题。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诗中的“红”字,与杜牧笔下“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红”字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色彩本身并无感情,但如果在写作中赋予色彩以情感,它也可以成为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例如,当我们读到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碧万顷、连天接日的  相似文献   

13.
李煊 《广西教育》2011,(5):30-3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来自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描绘了一幅在涌到天边的翠绿的莲叶中,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的明艳图画。这就是我们"映荷"校园剧社名字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说荷     
荷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天地间生灵的精致和美妙,在它们身上得到最生动的体现。 童年时,是在古代诗词中国画中认识荷花,最早背诵的关于荷花的诗,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也许是中国人最熟知的关于荷花的诗。在儿时的幻想中,荷花接天映日,浩荡如海,  相似文献   

15.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送别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生背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第七单元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理念 常见的古诗教学是一节课学一首,或主要学一首,再拓展多首。  相似文献   

17.
说荷     
荷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天地间生灵的精致和美妙,在它们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童年时,我是在古代诗词中、国画中认识荷花的。最早背诵的关于荷花的诗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也许是中国人最熟知的关于荷花的诗。在儿时的幻想中,荷花接天映日,浩荡如海,很有气势。那时,经常吃莲心和藕粉吃用荷叶包的肉,虽没有机会观荷,却对荷有了亲切感。后来读到晋人的乐府诗:  相似文献   

18.
挽留的艺术     
<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歌大意终归是六月的西湖,此时的风景与其他季节有了很大的不同。远远看去,层层叠叠的荷叶铺满了水面,碧绿一片没有尽头,仿佛和天相接,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红艳。  相似文献   

19.
梅、兰、竹、菊“四君子”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而荷花这位“君子”也是诗词家们的常客。其中,王昌龄《采莲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同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这三首诗词,都以借状写荷花为物象,境界清新而爽朗;同时又借物传情.抒发出诗人真挚而隽永的情怀。读之.大有“经意于若不经意”之妙笔.即“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清·周济《宋四家词选》)那种自然的艺术审美情趣和理趣。  相似文献   

20.
《宿新市徐公店》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也最能体现"诚斋体"的特点。《宿新市徐公店》有景趣、情趣、理趣等各种"趣"味,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凸显了景物活、意趣活,表现手法活等"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