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追求高尚的道德,用美好的言行塑造自我,是《公民道德规范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本文对道德追求的内涵、档案管理人员道德追求的功能、档案管理人员道德追求的挫折与补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一、道德追求的内涵 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用来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追求,是我们经常接触的概念,如事业追求、生活追求等,它是一种目标专一的、在理性指导下的自觉行动,是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坚韧进攻,是使观念变成现实,目的变成归宿的现实过程。 (一)道德追求的特征 道德追求是人们用高尚的道德手段去实现高尚的道德口的的行为过程。它具有如下特征: 1.自觉性特征。体现为目标专一,理性指导。追求是人所特有的。在道德追求中,人充分认识行动的道德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方面的品质,这种品质反映了一个人的坚定立场和信念,它贯穿于追求行动的始终,也是产生执著追求的源泉。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以下称馆员),在明确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树立厂全身心投人工作、热情服务、甘为铺路石的道德追求后,就会矢志不渝、奋斗终身。追求不仅有目标,而且目标要专一,不屈从别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界定道德环境是一个崇尚道德、追求道德的社会环境。然后,通过分析我们现实誓拿中轻视道德的各种表现指出,我们缺乏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针对我们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的基本思想和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性的精神危机以及中国当代德育的实质性低迷,使得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关注人类前途的人在审视现实与未来时不得不认真思考道德问题。这里我们从道德接受主体的道德智慧入手,再从道德智慧切入道德, 探索道德教育中如何通过培养提高道德智慧来高扬人的主体性,引导个体寻找自己的生命意义,体悟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并塑造完美的人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柏格森认为,人类走向开放道德是必然趋势。开放道德在形成过程中,大体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服从规范履行义务阶段;内化规范诉诸良心阶段;超越规范追求完善阶段。三个阶段的发展,使个体的道德追求,由外在的功利,转化为内在的自我完善;由机械的服从或被动的执行,转化为个体主动参与并积极创造。学校道德教育要激发开放道德在学生品德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促进学生道德素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德性善是伦理学中的主要道德范畴,也是人们道德生活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对德性善的认识与实践,决定了人们道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道德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道德评价与道德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评价作为人类道德活动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是道德认识发展的结果。这种认识过程,是反映一定社会文化生活的现实和人们的理想追求,人类对自身本质反思的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观念和理论并进行的价值判断。道德评价功能的发挥是通过道德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学多以道德概念的识记、理解与背诵为主,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低效性。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应该从社会生活中开展。要把学生已形成的正确道德认知,通过鲜活的生活主题,转变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践行,让生活体验升华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9.
谱系学视域中的德育,抛开了传统德育体系对高尚、完美品性的过度追求.转而着眼于生活世界中的道德事件,并以其为支点重构道德体系,以达到促使青少年养成优良道德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自省、慎独是儒家提出的重要修身方法,几千年来对人们修身齐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仍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培育高尚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新闻工作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的养成都与自省、慎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和合意义价值世界具有通过价值规范而增生的意义结构,体现和合精神的完善性原理。和合的意义性、价值性就在于其创造性,价值创造的本质在于和合。和合意义价值世界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对自身幸福与发展意义的追求,即对善的价值的追求。它展开为人生价值、道德价值和心灵价值。人生价值是依生命、生存、人生价值理路展开。道德价值蕴含着道德原则、规范、标准、境界和理想。心灵价值能感通心--性--天,达到心与天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教师道德权威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道德权威的错误理解,事实上教师已丧失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权威性。真正的教师道德权威体现在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价值的权威性,从而对道德价值产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追求和选择之。角色尊重是教师道德权威产生的源泉,对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和活动的深入了解是实现教师道德权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特殊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曾国藩多重矛盾的道德人格:即崇尚道德,却更注重经济;恪守传统,更主张变革;主张暴力,又追求仁爱。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是一种新的治国方略,推进以德治国必须加强道德建设,而加强道德建设又必须以加强行政道德建设为切入点。这是因为,在甸,广大行政人员代表人民,成为“治国”的决策与执行主体,行政人员普遍的道德状况是道德体系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同时,行政道德具有巨大的幅射作用,它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当前,我国行政道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道德失衡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根本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是构建现代伦理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其当代意义是: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是对人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提升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们的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教徒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相似文献   

16.
道德信仰是主宰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超越有限对于最高道德精神和道德价值的追求,以这种道德精神与道德价值作为道德世界与道德生活最后支撑力量,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最高的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实施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个体道德是以道德的内在需要为主要特征的,随着道德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道德自律日趋重要,如何建立个体的主体道德,实现个体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是大学生追求一切自我完善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一个有道德的人,该不该追求个人名利呢?或者说,一个人追求个人的名利,是不是“有道德”的呢?按照“常识”,我们通常会对这两个问题给出否定的答案。受传统德育思想的影响,许多人一直反对任何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名利意识与诉求。笔者认为,这是有违人的社会生存规律和道德成长规律的。这样做并不能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反而可能使他们丧失对某些不健康思想的抵抗力。要想真正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力,就应该正确对待青少年对个人名利观的追求,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名利观。  相似文献   

19.
道德价值教育:德育与价值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红仔 《教育探索》2003,1(2):97-99
价值概念经由多学科的整合,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主要讨论其在知、情、意三方面的心理表现及与其相对应的真、善、美道德价值理想的观照、追求和享用。社会道德的核心在于引导人们实现求真、向善、获美,从而实现人的知、情、意三方面的基本需要。以此指导我们构建当前的德育价值体系,大众道德的核心应该以承认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和价值理想追求为前提,以满足人的基本功利需要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人的物化的抗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得以确立和运行的最基本的社会前提是市场经济主体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主体性道德人格确立的前提便是存在着自主决断、自由选择的权利,因为个体道德总是表现为一种良心导向的行为选择,这是市场经济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提供可能性的一面,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即对人的物化的诱迫,则体现着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人格教育对人的物化抗拒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