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继红 《福建教育》2010,(3):60-60,64
一节音乐课上得好不好,最重要的要看三个方面:一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二看学生是否投入,三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到好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课后我们通过对照教学目标很容易判断出来。学生是否投入,我们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情绪。教师的表现是否到位,我们可以看教师的教学设计、读写基本功、教学语言等。这里,我想从“动”的角度来说说如何更好地上好音乐课,这个“动”就是“心动”、“行动”、“互动”。  相似文献   

2.
转眼间, "孩子王"已经当了二十年.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风风雨雨中,我感受着孩子们带给我的快乐、幸福、懊恼、沮丧……静下心来想一想,当孩子们为我们带来不悦时,我们是否想到:我们的教育是否偏离了孩子的内心轨道?是否使孩子在教育中感受到了快乐?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必须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侯春山是否公平分配社会财富,是否出现两极分化,是衡量我们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尺度。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他提醒全党:“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新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衡量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性标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仅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还是我们坚实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们正确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新的时代,新的生活节奏,新的城市面貌,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自己.看看眼前已经被生活中的多少杂事蒙上了双眼,看看道德是否早已丢失,看看那份自信是否还在,看看是否常怀感恩之心,看看是否还有那股年少轻狂的魄力,都来看看吧.《论语》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可又有多少人,一年未必反省过一次呢?我们太缺少反省了:我们是否都还在觉得自己是个人才呢,是否一直在怀着感恩的心呢,是否还在思考我们该如何追求理想的道路呢?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乎的是我们是否真的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我们是否付出了全部的努力,让新教育之于中国教育、之于心灵建设、之于世道人心的正面价值,变成了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是父母的子女。我们都可能成为有子女的父母。子女的生命来自父母。父母的给予、父母的付出,似乎天经地义,我们是否思考过其中的无私和伟大?父母的爱、父母的关心,润物无声,我们是否考虑过要对他们感谢和回报?  相似文献   

8.
教师需要反思各种课堂评价以及教育教学活动背后的深层问题。我们是否给予了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特个体和鲜活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我们是否相信每个学生都值得拥有成功和成长的权利和机会?我们是否信赖每个学生都具有成长和发展的潜质和心向?我们是否将学生置于平等的位置上来思考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你是否觉得生活平淡无奇?你是否在寻找更多的奇迹?你是否喜欢挑战生命中的极限?研究发现,我们的DNA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否是喜欢挑战极限的人。让我们走进下面的美文。  相似文献   

10.
岩子  佚名 《高中生》2011,(4):65
这些课文还背得出来吗?这些课文里的插图是否记忆犹新呢?回首这些陪伴我们成长的课文插图时,我们的回忆是否会像胶片一般在脑海里放映?我们的心情是否会如潮水般澎湃呢?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经我们的手,经我们的心,精心地培养和修剪而使其成长、壮大、开花和结果。这其中个体的生命好大一部分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投入,取决于我们的用心程度,也取决于我们的方法是否得当,取决于我们给他所指引的成长发展方向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2.
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的学校是否良好?我们怎样知道学校是否有效?学校的“良好”和“有效”之间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要创建一所成功学校或者有效学校,我们该如何行动?我们怎样知道是否达到了目标?  相似文献   

13.
张薇 《成才之路》2012,(8):56-57
中国古代琴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深邃的内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琴文化。时下,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学习钢琴的目的、意义是否清楚、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文章通过对古琴文化以及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希望能给现代的钢琴教学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中文自修》2012,(10):56-57
记忆是个很恼人的东西。你是否一转身、一进门、一张嘴,就一不小心忘了自己要干什么,想说什么?你的脑子里是否经常会杜撰出一些未曾发生过的事情?而我们又是否能在科学的帮助下绕出记忆的迷宫,厘清记忆的真相?就让我们跟随果壳网的心事鉴定组,一起解开困惑我们的记忆迷题吧!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兴趣源自学生对教师人格的认同今天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标准远远高于过去,既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也包括教师的情感态度、人格魅力、沟通能力等,而学生更青睐于教师的人格品质。当我们教育学生、大发感慨时,我们要先反思自己:是否尊重学生,是否给学生以主体地位,是否完善自己人格,是否做到口中有德、  相似文献   

16.
黄茂清 《教师》2014,(16):94-94
当我们毫无保留地将我们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时候,有些学生似乎并不买账,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学生并没认真听讲。难道是学生不给老师面子?或许我们也该反思下自己的教学,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我们的讲授是否生动有趣?我们的知识讲解是否与生活联系紧密?我们的讲解是否到位,是否易于理解?多找办法,多找原因,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7.
亢小峰 《教育》2011,(10):31-31
私塾教育在公共教育面前,是否能占水一方?是否能补充公共教育的不足,是否能在主张个性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走越远?并与之和谐相处?这些思考不论是私塾里的“先生”还是孩子们的家长都得面对。在鼓励多元化、均衡化、尊重个性、注重发展以及鼓励各种形式办教育的环境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是否能够容纳并引导现代私塾走向康庄大道呢?  相似文献   

18.
梁永忠 《教育革新》2009,(11):11-11
当我们翻开一本教育杂志或一本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集,我们脑海中考虑的不是杂志中的论文写得是否精彩,是否符合现实,是否对我们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细心阅读,总是怀疑这些论文是不是杂糅或抄袭之作,怀疑其真正的存在价值。现在我就教师论文揉杂、抄袭现象的成因及克服方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幸福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客观条件,以及生活的境遇、自由程度和我们的健康状况等;另一方面是个人的感受,就是你是否快乐、称心,是否满足、舒畅,是否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就是对自我生存状况的主观体验和满意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小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办公方式的变革,在哪个城市就业并不成为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具备国际员工的素质和本领,我们是否在朝着国际化人才的目标靠近,是否在朝我们的职业理想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