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域场在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规范与行为的培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培育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主导,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运行机制,解决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校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文化汇集的主阵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争鸣中科学地引导青年学生。由于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就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科学的体系来规范。为配合黑龙江省高教强省战略的实施,本刊组织了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的部分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问题进行了一次研讨,现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许婕 《钦州学院学报》2011,26(2):102-104,109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即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着大学生意识形态淡化的现象。主要原因有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尚不彻底,历史上的消极影响降低了意识形态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威信度,来自国内外各种思潮的不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还有待提高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必须努力造就一支强有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线,坚持"主导性"与"兼容性"并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破解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  相似文献   

5.
朱文文 《文教资料》2009,(31):199-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和手机引领的规模空前的传媒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便捷,而且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尺度、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形势严峻的挑战,如柯在新形势下寻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即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着大学生意识形态淡化的现象。主要原因有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尚不彻底、历史上的消极影响、来自国内外各种思潮的不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不高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必须努力造就一支强而有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线,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坚持"主导性"与"兼容性"并存。  相似文献   

7.
周德胜 《文教资料》2010,(16):199-2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方向,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原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进行有效思考,是对这一内容研究的再归纳和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底线思维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所面临的客观形势使然,是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和心理健康安全的客观要求。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必须从坚持价值、文化安全、法律、心理安全、网络文明、学习等几个方面的底线出发,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以务实创新的精神积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世纪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为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 ,必须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和思路 ,探索新方法和新途径 ,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1.以“三个代表”思想为统领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保持高校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条件下 ,国际科技文化交往越是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越是呈现多元化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的分析,论证了在新疆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要在大学生中长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大力开展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决定的,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伦理教育和世界观塑造的主要途径。但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面临着多维生态伦理困境,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积极寻找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对于宣传当代中国核心意识形态具有重大作用。基于这一重大关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树立主阵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何以能、怎么能"这一逻辑思路,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信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信心"。总之,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念、信仰、信心等三大核心问题的探寻和剖析,不但为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作用指明方向,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芳 《教育与职业》2006,(17):72-7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困境。要改变这一困境,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就要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人文认知功能的关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教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过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均为高校人才培养保驾护航。一方面,高校党建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引领过程中,需培养其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理念,使其爱党爱国。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其中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实现对青年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的根本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强化三个主动意识入手,在教育思路、途径、载体、模式四个方面实现创新,进一步增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田广 《中国教师》2009,(Z1):64-64
西方发达国家在推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推行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必将对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造成冲击,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注重将意识形态性教育融入非意识形态性教育中,注重二者的均衡发展,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启示作用.文章认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为主导的前提下,重视非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与现代文明精神,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是自媒体盛行并迅猛发展的时代,作为一种颠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信息交互的传播方式,自媒体这把"双刃剑"既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品德课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主流意识形态,逐渐推进思想品德课教育范式的转换,主动修正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塑造和职业技能素养提升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