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进行考察,发表了重要讲话,并通过人民网同网民进行了网上对话,表明了我国领导人的高度开放与自信。笔者认为,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交流,向外界宣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在现代执政中的作用,向各级政府官员提出积极使用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人民日报社视察工作,并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广大网民聊天。网络传播研究专家闵大洪在评价强国论坛时说,“强国论坛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时政论坛。”这一说法,与人民网总裁何加正的评价如出一辙,“‘强国论坛’利用网络交互性特点,以强国兴邦、讨论时事、建言献策为宗旨,已经成为一个高层次、  相似文献   

3.
邹山 《网络传播》2009,(7):31-33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网友在线交流》成为各大媒体头条新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通过人民网与广大网友交流,表明了他对网上民意的关注,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17日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因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后可能导致的住房、土地以及今后生活方面的问题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结合人民网舆情检测室专家刘鹏飞老师关于网络舆情归类的观点,分析该事件为因强制拆迁引起的涉及官民关系和城乡关系的危害社会安全的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1."陇南事件"网络舆情综述网络舆情事件的科学分析对于网络舆情研判十分重要,人民在线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的长期运行分析将一般社会热点舆情事件归结为6个阶段:舆情发生期、发酵期、发展期、高涨期、回落期和反馈期。  相似文献   

5.
实践:人民网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的特色 作为中央媒体,人民网不断创新网络新闻报道,在网上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中发挥了重要骨干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人民网时,对人民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发表重要讲话,并在人民网通过强国论坛与网民交流,表明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在现代执政中的作用,也提出了积极运用网络媒体,正确引导、创新引导网络舆论、不断提高执政水平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以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博客等各种方式上网和百姓交流,到"周久耕事件"的出现,诸多频繁成为热点时政新闻的信息显示:网络问政,近年已成为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网络问政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从而最大限度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强国论坛,回答网友提问。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这是亿万中国网民的“幸福网事”,也是自1994年互联网接人中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一个瞬间。同时,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春天到来了。胡锦涛总书记不仅与网民在线交流,而且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新兴媒体建设,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扩散给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网络民主即是由网络衍生出的一个新鲜、时髦的政治现象。对于中国民主政治来说,网络承载了更多的政治期望。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标志着网络的政治影响力真正形成,此后的10来年时间,网络政治事件层出不穷,随处可见:从“两会”期间政府官员与网络的频繁互动,到胡锦涛、温家宝上网问候网民;从“南京房产局长天价香烟事件”、“躲猫猫事件”的当事人被免职,到“自动取款机事件”、“厦门PX项目”等事件结果的改判等,网络展现了惊人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在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一周年之际,人民网于2008年6月19日在北京举行了“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网络媒体论坛。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发表了讲话。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时任深圳市长的于幼军约见网友呙中校,开始了高官与网友交流的先河,之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昵称为“汪帅”多次与网友在线互动,称可“放肆”放言,上海市市长韩正与网友聊生活,希望拍出高水平的“砖”,江西省委书记苏荣问计网友,今年6月20目,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问候网友并与网友在线交流,把官员上网潮推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12.
6月20日,胡锦涛主席在人民网与网友进行在线聊天,标志着一度被视为“下里巴人”的网络民意正式登上大雅之堂,受到主流社会的日益重视。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13,(10):174
9月5日上午,由人民网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主办的"CETTIC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启动"新闻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标志着双方携手推出的"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项目正式启动,网络舆情分析师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人民网副总裁、舆情监测室主任罗华,中国就业促进会素质就业办公室主任、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原党委书记宋建,人民网副总编辑、舆情监测室副主任董盟君,中国就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素质就业办公室副主任吴凯,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等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回答网友提问时,胡锦涛说:“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叶蓉 《新闻前哨》2005,(9):90-90
中国网络舆论发端的标志性事件是1998年5月印尼排华事件后全世界华人(也包括国内)在网上的“黄丝带运动”,到1999年5月9日人民网为抗议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而开设抗议论坛,即后来的强国论坛。这表明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网民言论活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网络“声音”以其快捷、尖锐的特点,显示了其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舆论的民意化风起云涌,这是传统媒介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民意表达的平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金  闵大洪 《青年记者》2004,(10):37-39
赵:闵教授,您好! 很高兴今天能和您聊一聊网络舆论的问题。我们知道,传统媒体在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监督社会时,话语权主要是由媒体方控制,公众难以享有充分的话语权。而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为网络传播新闻、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普通受众拥有了话语权,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关于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政府官员的意见与建议。人民网当年对“南丹事件”的报道让人记忆犹新,近一段时间,黄金高在“强国论坛”上的长信、“中国舆论监督网”对原济宁下跪副市长的事件披露,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下跪副市长”也因此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被逮捕。这些事例表明,网络正在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陈敏直 《今传媒》2010,18(9):18-19
从"楼脆脆"到"躲猫猫",从"最牛团长夫人"到"欺实马",从"钓鱼执法"到"跨省抓捕",无不反映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根据人民网的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09,(6):39-41
在网络等新兴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论正逐渐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在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人民网一周年之际,人民网于6月19日举办网络媒体论坛,研究如何更好地加强新兴媒体建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9.
曹文博 《今传媒》2010,(1):82-83
自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做客强国论坛、温总理网聊、各级官员问计于民到网络介入并影响重大公共事件的进程起,"网络问政"被提出并作为一个新鲜、热门词汇进入公众视野。互联网从非主流跻身主流媒介的嬗变是媒介史上的一次革命,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变革。网络以其"自由、开放、共享、创新、平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0月9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与人民同命运、与时代共发展,是世界各地媒体的必然选择。在此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强调指出,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领导干部要“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