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构成。隐蔽课程是学校体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通过体育课这一特定的时空环境的交互作用,把潜含在体育课中的具有理性层面的内涵显现出来,无疑会对体育课程产生一定的整合效用,  相似文献   

2.
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课程由体育显露课程和体育隐蔽课程构成,而体育隐蔽课程则由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和学校体育精神文化两种内容构成,它既可能是种教育活动,也可能是种学生自发的学习活动。由于体育隐蔽课程的作用更多地展现在体育隐蔽课程中,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讨论。本文在分析目前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理念、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标准等基础之上,对体育隐蔽课程进行了诠释。同时分析了体育隐蔽课程发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了些发学校体育教学中隐蔽课程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体育隐蔽性课程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论 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构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要素,主要由学校内部的各种体育物质、物理因素构成,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一类是精神文化要素,包括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学校中所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体育文化、教师人格等。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介入到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显性课程的顺利吸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思想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视角仅限于显性课程范围,对隐蔽课程关注不够,必须重视体育隐蔽课程的建构。体育隐蔽课程具有体育物质文化要素和体育精神文化要素。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创建良好的体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策略来建构体育隐蔽课程。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隐蔽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物质、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要加强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隐蔽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52-154
当前,世界上许多教育先进的国家都开展了体育隐蔽课程,而我国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展还相对落后,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邢台市高校体育隐蔽课程中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要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绝大部分学校对体育文化与体育氛围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较好的体育风气与传统;体育教师不能够在教学授课过程中积极有效的将隐蔽课程融入其中,从而使得教学过程不够完整,达到的效果相对也就有所欠缺,从而对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了积极的影响,造成绝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参与缺乏热情。就此对以上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是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的隐蔽课程;结论认为要改变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现状,需确立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这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隐性体育课程是相对于显性体育课程而言的,是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体育课程之外按体育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体育教育目标进行设计的校园体育文化要素的统称,即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一、体育隐性课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孙敏  陈永强 《考试周刊》2012,(94):106-107
本研究主要以问卷形式对陕西省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要素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对体育隐蔽课程的构成认识模糊,对它在体育课程的价值把握不够全面,实施缺乏系统性,体育隐蔽课程在陕西省高校还处于被动利用阶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西省体育隐蔽课程在中学情况的调查分析,笔者就体育隐蔽课程的精神文化要素在中学的实施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体育精神文化要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体育隐蔽课程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具有教育作用,与体育显性课程共同作用于校园体育教育。文章论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建设对策:强化校园体育文化的运作机制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教学规划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团队文化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世纪中国体育课程变革的历史考察,研究认为,当代学校体育课程的变革是随着文化的变迁而演变的,它与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变革、转型呈"同步状态",学校体育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当继承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并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一、隐蔽课程能否规范设计1.有学者尝试把体育隐蔽课程定义为: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这个定义最大的商榷点在于:是否课程都能够直接进行规范的设计。在活性载体与非活性载体方面是有区别的。如学生自愿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教职员工自愿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各校管理者对体育的态度等活性载体部分却是不可能进行设计的。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学生个体系统在内在需要机制的驱动下,自行将知识结构从简单向复杂、从粗糙向细致方向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  相似文献   

15.
一、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转变教育改革应当以课程改革为先导和主旋律。但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意味着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课程的指导思想及思维方式改革尤其具有决定意义。对当代学校体育课程而言,更为重要的改革则在于体育课程对其体育文化母体态度的转变。体育课程对体育文化是机械认同,还是批判匐新;是作为体育文化的“工具”存在,还是作为体育文化的“主体”存在;是静态的“复制”体育文化,还是动态的“生成”体育文化,不同的选择表示着截然不同的体育课程范式。因而,从这一层次来看,我们对当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及理论探究亟待反思。首先,我国学校体育的课程发展与体育文化之间仅仅呈现出“工具——实体”性关系,即课程仅仅是作为体育文化的工具而存在,或仅仅是作为发挥体育文化的某项生物功能而存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校园体育文化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体育文化按照文化要素的不同可划分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和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统称。它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客观物质保障,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在校园中由师生  相似文献   

17.
体育隐蔽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显性课程从关联上表现为相互独立、各有侧重 ,相互促进又相互补充 ,相互完善的关系。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两大板块相互完善补充形成了完整的体育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而两者又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的全部实践当中。隐蔽课程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又直接影响着整个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回顾"骑马舞"热发展过程,分析其主要特征,结合我国体育课程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强体育课程项目动作编排设计的独创性、加快体育项目改革速度和利用传播媒介推广力、扩大学校体育的文化软实力构建等相关建议,为优化体育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姜志明  曲新艺 《林区教学》2010,(11):105-106
大学校园竞技体育文化是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大学校园竞技体育文化建设既有成绩也有问题与不足,它存在着占用学校其他体育资源,未发挥应有的文化效应,"高而不高"的处境尴尬和娱乐、媚俗等不良倾向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学校体育课程传承文化功能的对话和解构,明确提出学校体育课程内文化的工具存在转变为文化的主体存在,成为自律、自为的体育教育文化这一理性。思考彻底摒弃体育课程的工具意识与机制,使体育课程回归于文化。同时,通过阐释开发体育课程潜在意义或获得新的意义;通过阐释不断丰富人性内涵、拓展理解体育教育深度,并寻找出一务将学校体育课程与现代文化相融通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