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静 《江苏教育》2008,(18):32-34
本单元教学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教学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安排了两课时。从教学实践来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并相应地解决问题;二是让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意义。下面将结合教学片段,具体阐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例1"练一练及相关题目。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四、五年级已经学过列表、画图、列举、还原等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专题教学。本节课主要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帮助学...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学中替换的理念。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值,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不同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安排的内容主要是用替换(或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中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的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实现解决问题的简单化。对学生来说,难点是如何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数量关系进行思考,并能够合理替换。例1提供的是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尽管此前进行的都是有关分数乘除和比等相关内容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并能借助示意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折纸操作,激活思维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并有效地解决问题。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  相似文献   

9.
梅英媛 《辅导员》2010,(24):31-31
最近,参加了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的课堂教学活动,执教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在学校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有幸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  相似文献   

10.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指对条件关系复杂,没有直接的方法可解的问题,就可尝试按问题中的条件去假设、替换,得到一个答案,然后把答案代入问题中去验证。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的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安排的例题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替换活动,把较  相似文献   

11.
<正>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例题1,教学的是运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首先安排一道可以利用倍数关系进行替换解决问题的例题,之后又安排了一道可以利用相差关系进行替换解决问题的练习题。通过两种不同类型题目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替换策略,发展学生的解题策略。那么,教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替换策略的价值,感悟替换策略中所隐含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感受其中所隐藏的数学思想呢?  相似文献   

12.
陈金飞 《考试周刊》2009,(47):89-90
一、案例背景本单元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体验"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2、3、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张川 《辽宁教育》2009,(9):41-4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要求,"解决问题"的教学日益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关注."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同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95):70-7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标准中特别注重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画图"的策略,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策略,它以线段图或示意图的形式直观地表达了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数学建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探微问题解决的"可视化"与"深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课程总目标的其中一个方面加以阐述。其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解读"问题解决"的目标,寓策略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上)第89-90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1、2题。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运用"替换"策略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画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可以看出,"替换"这一内容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数量关系的转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境、预设、迁移、尝试、检验、比较、归纳、变式等环节,尝试强化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 1.设境 课始,我以《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替换"策略:"曹冲是用什么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把大象的重量替换成石头的重量)这是学生本课第一次接触"替换"这个关键词,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初步感知替换策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