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记叙文是通过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环境变化的具体叙述和形象描绘,来反映事物本质,表达作者观点的。记叙文虽以叙述、描写为主,但还可以灵活运用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下面我具体谈谈记叙文的各种表达方式,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一、基本表达式——叙述叙述是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它的特点是陈述过程。即述说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一篇记叙文必须清楚地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涉及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以及事件…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即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记叙文的写作要注意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但相对于记叙、描写来说,其它表现方式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3.
<正>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记叙文通过对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环境变化的具体叙述和形象描绘,来反映事物的本质,表现作者的观点。记叙文虽以叙述、描写为主,但也可以灵活运用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在阅读中,关于记叙文的试题是最普遍的,它从多角度、多方面设计文章,  相似文献   

4.
王爱华 《新读写》2023,(Z1):35-45
<正>【复习指导】记叙文阅读分值高,但题型多、难度大,是很多同学容易失分的题块。为了帮助大家攻克记叙文阅读的难关,我们为大家梳理了中考记叙文常见的阅读策略。一、梳理行文思路,读懂文章内容1.把握记叙文要素记叙文的要素一般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要关注人物和事件,人物活动的地点和事情发生的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背景,尤其是社会或时代背景。把握记叙文要素,梳理它们之间的关联,是阅读理解记叙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记叙文按表达的侧重点可分为写人和记事两种.写人记叙文是指以写人为主,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事件的记叙,表现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一种记叙文. 写人要表现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征,要具有典型性. 为使所写的人物形象生动,必须学会采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通过具体事件写人等. 写人在运用叙述和描写为主的同时,还要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以点化中心,增强文采.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是指记叙和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景物的文章,常见的有散文、报告文学、通讯、特写、游记、家史、回忆录等。在记叙文中,人物、事件、环境三者紧紧相连,不能截然分开。但在具体文章里,三者又各有侧重。一、叙事要写好记叙文,首先要学会叙事,只在把一件或几件事叙述清楚了,才有可能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或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练习叙事,先要做到把事情叙述清楚、叙述具体,再逐步做到曲折生动。叙事首先应做到明白清楚。一件事情无论大小,要把它叙述清楚,一般总要把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即记叙文…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记叙文里,作者直抒胸臆的议论和抒情往往屡见不鲜,而目这些议论和抒情大多是画龙点睛之笔。教学记叙文,要紧扣文章的内容,在分析研究记叙文的共同特点,进行记叙文的读写训练之中,认真教好其中的点睛之笔,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议论和抒情与记叙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记叙文的读写能力。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法,但常以议论、抒情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而且这种辅助的表达手段,在记叙文中运用十分灵活,它可以因文而异,先先后后融入文中,天衣无缝地构成文章的整体。它们在表达思想内容和组织文章上的作用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是揭示事件蕴含的深刻意义,突出文章的  相似文献   

8.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法,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在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中,通常把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记叙运用,构成一种复杂的综合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必须把握四个要点:①“要素”清楚;②条理分明;③详略得当;④过渡照应。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常常涉及到复杂的人物关系,曲折多变的事件情节,以及时间、空间频繁的推移,要把众多的材料组织得有条理,就必须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中,可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符合规范的记叙文,是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一些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一、记叙文的文体要求阐释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其特点是,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  相似文献   

10.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记叙文是通过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环境变化的具体叙述和形象描绘,来反映事物本质,表达作者观点的。记叙文虽以叙述、描写为主,但还可以灵活运用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下面我具体谈谈记叙文的各种表达方式,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专题导语解答记叙文阅读题,最起码要知道什么是记叙文,它可以分为几类,然后还要把握记叙的要素,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有把文章所写的时、地、人以及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知识导学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结合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写作内容的一种文体。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散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记载和叙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表达一定思想的一种文体。记叙文一般包括新闻报道、通讯、特写、回忆录、传记、游记、参观记、厂史、村史等,小学语文课本把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散文、故事也列入记叙文。记叙文在教材中占的比重很大,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13.
记叙文有的以记人为主,有的以叙事为主。记人、叙事原本就是密不可分:记人,要写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无不表现为事件;叙事,就要写事件的过程,而任何事件的过程,又无不是人物活动的体现。这样看来,所有的记叙文要做到内容生动、形象丰  相似文献   

14.
记叙文有的以记人为主,有的以叙事为主。记人、叙事原本就是密不可分:记人,要写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无不表现为事件;叙事,就要写事件的过程,而任何事件的过程,又无不是人物活动的体现。这样看来,所有的记叙文要做到内容生动、形象丰满,都少不了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5.
记叙文是记载、叙述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因此,记叙文要明确告诉人们: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参与,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经过怎么样,结果又如何。文章要把这些内容说清楚,否则内容不完整,眉目不清晰,也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意思。时间、地点、人  相似文献   

16.
记叙文的线索,原则上说,分为两个方面:即文章的顺序和贯穿文章的材料;一般说,是指后者。所以记叙文的线索与顺序,既有一定联系,又不是一回事。线索在记叙文中起着贯穿全文内容的作用,一篇复杂的记叙文往往不止一个材料,若把这些材料比作粒粒珍珠,那么线索是将粒粒珍珠穿成串的红线。线索的作用在于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地把一个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和事件连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线索无定格。可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以“寻找和运送药品”串连全文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索的,例如《谁是最  相似文献   

17.
时段与时点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对于事件或人物活动的发生、发展的时间上的交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使是一篇内容很好的文章,也会因为时间交代上出了问题,而影响表达效果。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时空观念不强,因而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时间交代得不准或不清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指导。准确、清楚地交代时间,就是要求学生在行文中能够把必须交代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发展的时段或时点,明了无误地表达出来。所谓“时段”,顾名  相似文献   

18.
<正>记叙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之一,写好记叙类文章是写作其他文体类文章的基础。所谓记叙文,即侧重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并辅之以抒情、描写等,对人物进行刻画或对事件进行较为完整地交代的文章。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教师在教学中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考点综述】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以"记叙"为经,"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为纬。"记叙"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描写"突出人物外貌特征或生存  相似文献   

20.
【能力定位】叙事写人 ,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叙事与写人 ,二者密不可分。写人 ,就要写人的活动 ,而人的活动无不表现为事件 ;叙事 ,就要写事件的过程 ,而任何事件的过程 ,又无不是人物活动的体现。所以写人和叙事类记叙文是很难截然划分的。当然 ,二者也有着细微的差别 ,因为它们的着眼点不同。人物记叙文着眼于写人 ,叙事为了通过人物的行为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面貌、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无须过多地渲染事件本身。事件记叙文以描述事件为中心 ,尽管也有人物的活动 ,但不必刻意描绘 ,行文的着眼点在于展现事件过程 ,反映事物的本质及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