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若要使观察"丰富见闻",有"独特感受"并能作为"习作素材",就不能只停留在狭义的"看"上,而应当对事物作全方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留心观察、静心阅读、用心体会,是积累丰富的素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的目标要求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然而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很多小学生都"谈作文色变",更多的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是敷衍了事。如何树立学生的习作主体意识,使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在作文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富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学生留心观察周同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训练过程中"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老师习惯于把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才能让学生习作开出更美的花.  相似文献   

8.
小学高年级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必定不会留心观察与积累素材,兴趣之重要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去发现生活里别样的风景,积累素材,记录下具有自己特点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10.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13):43+53-43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习作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日记就是积累习作素材最好的方法。课程标准还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真正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推行循环周记为学生打开习作的一扇窗:多角度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多样化表达,燃起写作欲望;多元化评价,激发写作热情。这样,通过循环周记就能看到学生思想的火花,感受到他们情感的律动,触摸到他们心灵的渴盼、张扬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一、感受生活,注重积累素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形成一个"素材库"。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会下笔如泉涌。例如,在进行"一件难忘的事"写作指导时,我组织学生开了一个故事会,要求是讲讲自己经历的一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于2011年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学生习作目标第二款中这样说:"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明确而又简洁的要求让我们看到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对于习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标》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积累,丰富习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习作的首要条件。一、开展活动,捕捉素材活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亲身参加了某次活动,留下的印象就特别深刻,因此可根据习作要求,有的放矢搞一些超前性活动,让学生人人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捕捉习作素材,从而促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比如我设计了别开生面的画鼻子活动。一进教师,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姑娘,但  相似文献   

17.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是“课标”对5—6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把文章写通顺,写具体,写生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语文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生作文指导应指向关注生活、实践生活、品味生活,从中积累素材,写好纪实作文,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年级学段目标中对习作教学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按小学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有计划地进行习作训练。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下良好的习作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