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校和老师要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用一颗爱心去碰撞另一颗心;学校还要强化教育宣传力度,确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部门应组织老师对监护人进行教育指导,有效提高监护人教育水平;使留守儿童能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只有当留守儿童具备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够促进留守儿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这对提高留守儿童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非凡。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学习习惯问题又显得特别突出。为此,选取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为研究主题,通过学习习惯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学习习惯对比分析以及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对比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方面主要存在诸如"课前不能很好地准备学习用品;上课听讲不够认真;课堂自律性差,较随意;课堂上不能很流利地回答问题;字迹不够工整;考试时做题遇到不会的题会轻易放弃"等问题,进而分析得出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因素包括:学生年级与性别因素;学校班级氛围及对教师的喜欢程度;家庭氛围、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状况。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存在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不同层面的困境。就现实情况看,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是学校教育要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运用多元教育方法;经常加强家校沟通,合力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之爱与关怀,在心理上存在感觉缺失,对于学习以及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在教育教学领域当中,语文教学能够强化对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人文关怀,让留守儿童能够敞开心扉,更好地去学习和生活。本文主要对语文教学应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研究和讨论,不断驱除留守儿童心中的阴霾,带动留守儿童能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努力地去生活,促进留守儿童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影响着教育的效果。通过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及学习习惯成因分析,验证其学习习惯是否良好,从而进行归因分析,得出家庭、学校、社会和"留守儿童"自身对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提出家长学校如何开展有效教育改善"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建议,以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比例较大,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原因,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策略这一角度切入,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与经验总结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对89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就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严重制约着教育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调研,并进行归因分析,提出改善“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建议,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目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占较高的比例,在各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情况影响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都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地就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迫切需要培养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有所感知,所以,本篇文章通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数学学习习惯现状的研究,通过长期实践,分析出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合理渠道。  相似文献   

8.
了解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状况,探讨其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民族及年级差异,为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边疆民族地区3所乡镇小学的810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处于正常值范围,躯体外貌维度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值<0.05);留守男生在躯体外貌、焦虑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女生,在行为维度上得分低于留守女生(P <0.05);汉族留守儿童在躯体外貌、合群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白、彝、傈僳族少数民族留守儿童(P <0.05);六年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最好,五年级自我意识发展状况最差。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总体良好,少数民族以及五年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我国境内的朝鲜族人口大量赴韩国劳务输出,使得朝鲜族留守儿童数量剧增。父母外出务工极大地影响了朝鲜族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了朝鲜族儿童的跨国留守;朝鲜族劳动力的集体流动导致"留守学校"的出现;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冲击着本就薄弱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物质的过度富足和亲情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丧失学习的意志和动力。改善朝鲜族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家庭要担负起对留守儿童学习管理的责任;学校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形成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要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于学习习惯养成的良性环境;留守儿童自身要积极发挥学习主动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学环境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充足的阅读资源供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上缺少正确的阅读指导,没有形成很强的自主阅读意识。为帮助农村儿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出能够培养留守儿童产生自主阅读习惯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没有一般儿童强烈;相当数量的儿童经常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留守儿童在性格、非智力因素等发展上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部分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等。因此,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家庭、学校教育,同时还应完善社区的相关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如何培养留守儿童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提高留守儿童的纪律意识、扫除留守儿童的思想障碍、教给留守儿童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语文教学的教法、采取合理的激励策略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直面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培植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通过情感疏导帮助留守儿童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为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助力,能够让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不"留守".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言语智能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言语智能发展的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言语智能发展的基本策略有:加强言语智能认知教育,加强言语智能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教育策略;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贵州省天柱县农村初级中学27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出现更多的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症;社会、学校、家庭应联合起来,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对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充市1246名初中生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1、初中“留守儿童”的整体学习习惯状况堪忧,学习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有146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2.12%,学习习惯一般及以下的45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的68.79%;仅有31.21%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好;2、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从平均数来看,“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得分要低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改善初中“留守儿童”的堂习习惯现状承担起必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提高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成绩,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良好的英语作业习惯.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要尽量做到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让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8.
虽然我国人口的城市化率在不断提升,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数量依旧十分庞大。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内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进行系统化的教育,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探究,旨在帮助农村学生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改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了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在对我校留守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部分学生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缺乏对于儿童作业的指导与辅导,作业习惯普遍不如其他学生,甚至不少学生有作业抄袭现象。因此我们提出"留守儿童"数学作业习惯培养的研究”,研究总结出能够培养我校留守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方法、策略,并能通过培养形成其终身受用的作业习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342名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在年级、同住对象、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