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考察中澳两国小学数学教材的难度,本文运用数学教材难度模型,对澳大利亚Nelson小学数学教材和我国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难度比较,二者都选择4年级的数学教材。研究发现:在内容广度上,澳教材明显高于我国教材;在内容深度上我国教材高于澳教材;在习题难度上,我国教材低于澳教材。结果表明:中、澳两国小学数学教材总体难度相当,但澳教材在各维度上难度较均衡;中国教材难度在各维度上有一定的波动;澳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宽而不浅;中国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深度上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考虑为我国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数学教材难度模型,从三个维度对中国和新加坡小学数学教材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加坡小学数学教材难度略低于中国教材,但从各个维度来说,两国教材难度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度是评价教材质量、衡量教材是否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重要指标,对教材编写与修订、课程改革实施等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然而,国内外几乎没有用建构模型的方式来定量刻画教材的难度.为构建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模型,基于文献分析、专家访谈,编制了小学数学教材难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并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调查数据,从九个核心影响因素,内容难度、例题难度和习题难度等三个维度构建了小学数学教材难度线性模型N=0.30C+0.36W+0.34E,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选取人教版和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函数内容中的例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鲍建生等建构的"五因素多水平"的综合难度模型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综合难度要高于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例题仅在"背景"因素上略占优势,而沪教版教材例题难度在"数学认知""运算""推理"和"知识综合"四个因素上均高于人教版教材的例题难度;人教版和沪教版两个版本的教材都较侧重于"运算"因素。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材难易度国际比较研究”是由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宋乃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审定组组长)教授主持的国家哲社重点课题,课题组成员来自西南大学、华东师大、重庆教科院等近10个单位,包括正副教授30余人,中小学高级教师10余人,研究生近40人。研究内容包括:中外小学数学教材特色比较、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模型构建、中外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比较等。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在“教材研究”栏目陆续展示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6.
"勾股定理"是我国初中数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定理,通过已经建立的习题认知水平的模型和习题综合难度模型对人教版、北师大版、新加坡教材3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勾股定理"的习题难度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为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宾夕法尼亚九版和同济七版高等数学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两版教材内容体系编排及难度差别较大.同济七版注重数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数学理论的严密性,习题侧重纯数学问题;宾夕法尼亚九版注重数学直观、现实应用和学习指导,习题侧重有真实数据来源的实际问题.同济七版的总体难度高于宾夕法尼亚九版.在共有内容中,同济七版的知识点数量是宾夕法尼亚九版的1.3倍;同济七版在基础性知识、微分和积分3个知识团的内容深度与习题难度均高于宾夕法尼亚九版.建议在教材的编写中,体现高等数学在学科中的应用价值、适当增加直观呈现、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融入学习指导.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3个国家分别选择两套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或广泛使用的初中数学教材,以教材中的统计部分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广度、内容深度、习题难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美澳6个版本教材统计部分的课程难度:美国Mathematics教材和Connected教材课程难度值排名前两位,澳大利亚Heinemann教材和ICE-EM教材其次,中国PEP教材和BNUP教材排名最后.研究的结果为中国初中数学统计部分课程内容的改革以及教材统计内容的编写提供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分析、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本研究从内容广度(C1)、内容深度(C2)、习题难度(E)三个维度构建了小学数学教科书难易程度的数学模型N=0.2C1+0.5C2+0.3E,并应用该模型对中、日、韩、新、美、英、法、德、俄、澳10国有代表性的12套小学数学教科书的难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为:中国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综合难度居第5位,内容广度居第7位,内容深度居第6位,习题难度居第5位.研究表明,中国小学生数学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不是数学教科书过难,而是其他因素所致.从保障中国小学生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学素养来看,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可适当增加数学知识量,保持现有的知识教学要求和习题难度不变,同时进一步突出数学知识引入的抽象过程,增加探索性、开放性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美国、德国三套初中数学教材中勾股定理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在内容选择上,三种版本数学教材虽然标题或名称不同,但都包括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基本知识点,在章节引入上,三种数学教材都使用了数学史素材,但是美国和德国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广度更广,德国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深度更深.美国版教材和德国版教材都注重突出勾股定理的距离意义.(2)在习题情境上,三种数学教材纯数学情境所占比例最多,都注重问题情景和数学活动,提供大量的生活情境,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3)在习题难度上,从“综合难度”上看,德国数学教材习题难度最大,其次是人教版数学教材,最后是美国数学教材;从“习题背景”上看,德国数学教材大于人教版数学教材大于美国数学教材;从“推理水平”上看,人教版数学教材大于德国数学教材大于美国数学教材;从“习题运算”和“知识含量”上看,德国和美国数学教材都大于人教版数学教材.  相似文献   

11.
12.
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教科书的话语结构其实隐喻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意识形态的问题,只是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功能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讲,更加隐蔽。科学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教科书的编制与话语选择必然反映着它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科学教科书中宣扬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实证主义的、归纳主义的、机械还原论的意识,这不利于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历经恢复、建设、发展和统筹推进不同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基础教育教材和高等教育教材的特点,目前此类教材数量充足、结构多样,基本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系统设计,强化规划引领,高起点、严要求、优选用和强支撑,提高适应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通过话语建构教科书的"最合价值"内容体系与"最合秩序"的编排体例,形成了不同的教科书体。在新中国60多年的教科书史中,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在不断地争夺教科书的话语权,从而形成了新中国不同时期教科书的"革命模式"与"学术模式"之间的钟摆效应。  相似文献   

15.
印刷教材是开放教育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保障,也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资源。现行开放教育印刷教材存在学生自主性体现不足、学习活动缺乏等缺陷,脱离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要求。通过分析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特点和调查学习者对教材编写的需要,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材编写需要关注的要素,并阐述了该如何体现这些要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教材馆藏建设及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教材图书功能的探讨,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教材馆藏建设及图书功能开发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三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改变了以往教材繁、难、偏、旧的状况,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反映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可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儿童爱看、爱认、爱读、爱说,适应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教材更是“引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学语文教学界很有些知名度的窦桂梅老师曾应徐州教育学会之邀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堂课,并与听课者进行了交流。窦老师对教材的认识或者说她的“教材观”对大家颇有启发。窦老师说:“有时我们说教材不过是个‘例子’,‘例子’不等于是法律,不等于是圣经、圣旨,教材更是一个‘引子’,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应该把教材看作‘引子’,引发你去学习,引发你去陶冶,引发你去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向忠实于教材,坚持并坚信“以本为本”。即便有时表达对教材的不满,那也是因为发现了教材还有不够“权威”的地方,例如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19.
在教化与知识传递之间纠缠的中国法理教科书,中心主题是要将法律所追求的目标与国民的成长教育关联起来。而包容它的阐述路径则可分为两条。一是通过对作为成长教育分支的救赎主题的内在期待可能性的叙述,希望将读者带入一种对现时社会的美好前景的想象,以有助于成就现时社会的正当性论证,或是读者对现时社会的正当性的信念。二是概括出有关治理主题的基本制度要素,将读者放置在现时社会的一个完备法律场景之中,以有助于达到现时社会的合法性论证,或读者对现时社会合法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是新课改后新兴的学科,其教科书的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内容的二次开发尤为重要,同时,教科书内容的二次开发也是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对教科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时,我们应秉承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增减或整合,还应拉近课程专家与一线教师的联系,缓解成品的教科书内容与实际教学情景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