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丽君 《天津教育》2020,(5):153-154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新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贴近生活,文质兼美,不仅是学生的好读本,更是学生课外练笔的好范例。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课外练笔的写作训练,取课文之法,用课文之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学会多种写作技巧,真正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乐于思索,乐于动笔,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学周刊C版》2015,(33):236-23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材是学生阅读的凭借,是写作的典范。寻找随笔练笔的训练点,要想发挥课文的优势,让学生学以致用,就把课文当作写作的突破口,把写作融进阅读的教学中,实现读与写相结合,轻松写作。  相似文献   

3.
<正>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于动笔。那么,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使其兴趣持续升温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课外练笔和热情鼓励两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引导课外练笔。为了让学生写好日记,并积极向班内《萃苑》报以及相关的中学生刊物投稿,我引导学生课外练笔,使他们进入个性化的写作阶段。课外练笔和命题作文不同,写什么、怎么写全由学生自由选择和掌握,一件小事、一点感受或一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解决小学生普遍存在写作难现象,就是要立足教材文本,利用文本的二度开发,拓展文本资源。将写作训练渗透于文本教学中,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补写、扩写、续写等形式的课堂练笔。实现文本的基点放射性、展示个体独特性,开辟练笔天地,从而内化成自己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对教材利用得不够,课文讲解和写作教学结合得不紧,甚至完全分离。教材是蕴含丰富写作资源的宝藏,结合文本进行作文训练,要预先安排好写作教学的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当堂写作的习惯。把作文练笔融进课堂,让学生动笔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这既不增加学生课外的作业负担,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素梅 《中学文科》2009,(16):52-53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对教材利用得不够,课文讲解和写作教学结合得不紧,甚至完全分离。教材是蕴含丰富写作资源的宝藏,结合文本进行作文训练,要预先安排好写作教学的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当堂写作的习惯。把作文练笔融进课堂,让学生动笔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这既不增加学生课外的作业负担,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外练笔是学生感悟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的有效方式,是学生提高写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为中外名篇,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最好的范例。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以课堂为阵地,以课文为媒介,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进行扎实有效的小练笔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仿一仿写法,在模仿中习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经过几年实践,本人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紧抓课文情点,寻找练笔之机;借鉴精彩处,寻找仿写之机;搭建展示平台,享受写作之乐。把握重点,聚焦难点,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学写作文。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实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可以从随文练笔,读写互促和随机事件,因势利导两个方面入手,拓宽学生的习作渠道,让学生"有米"可"炊"。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12.
舒建业 《教师》2011,(11):107-10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为中外名篇,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最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小练笔”是围绕作文训练的某一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极为灵活的写作练习。它主要包括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两部分。课内练笔随时进行可能会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课外练笔却能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练笔呢?一、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多角度训练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表达特点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示范作用,换个角度,选取某些材料,进行写作训练。有些课文,由于中心的需要,有意将文中的某些情…  相似文献   

14.
古人认为写好文章应该"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无论内容思想还是写作技法,都是训练学生阅读习作的优秀范例。因此,发挥教材优势是提高习作的重要途径。一、凭借教材,落实小练笔教师可以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不拘泥于形式、篇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小练笔”是围绕作文训练的某一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极为灵活的写作练习。它主要包括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两部分。课内练笔随时进行可能会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课外练笔却能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练笔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果教师把小练笔融入语文课堂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利用教科书、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小练笔训练,以小促大,激发其写作欲望,丰富其写作素材,一定能提高其写作的实效,给作文教学挥出给力的一笔,使学生妙笔生花,写出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日常练笔可称为写作教学的“雏形阶段”,可以让我们的“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让我们的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几年来,我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坚持让学生日常练笔,体会深刻,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9.
杨芬 《考试周刊》2013,(55):46-46
<正>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我尝试运用"随文练笔"的形式,减缓作文的坡度。所谓"随文练笔"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某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0.
我在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始终把课文作为学生练笔的范例和素材,抓住契机,进行读文和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尝试,真正让学生“读懂———记住——用好”。一、模仿迁移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每学完风格各异的课文,及时让学生有效地迁移,“脱胎换骨于其中”,博采众长,可以大大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