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记会前夕,记部让每位记上报一篇过去一年的得意之作。回首曾经的奔波生涯。虽然也打着“本报记”的旗号在报上刊发了数十篇新闻稿件,但自己还是毫不犹豫地选中了《“用餐七小件”摆上战士餐桌》(刊军报9月14日三版头条),个中原因,除了此稿是部领导、社领导圈点过的解放军报季度优质槁,更多的则是,自我感觉这篇新闻有点味道。  相似文献   

2.
一、"监督与思考"栏目概况 视点新闻版是<人民日报>2003年扩版改版后在第五版重点推出的一个新闻版,"监督与思考"是视点新闻版的头条栏目.视点新闻版在<致读者>中明确提出"监督与思考"的定位:"选取典型事件,予以曝光,启发思考",该栏目由人民日报社群众工作部主要提供稿件,每周1期.创办两年来,共发表群工部记者采写的稿件53篇,其中2003年21篇,2004年32篇.在这53篇稿件中,按报道内容统计,其中"三农"17篇,"环保"13篇,"教育"3篇,"电力盗窃"3篇,"非法采矿"3篇,"医药"3篇,"司法"2篇等.至去年底,在这53篇稿件中,34篇获人民日报社好新闻奖,其中13篇获好新闻一等奖,1篇获2003年精品奖.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02,(3):19-20
马年春节,《解放军报》连续在一版推出“春节,在鲜为人知的地方”专稿。从初一到初七,共有8名记从戈壁大漠、高山海岛、茫茫雪原,发回一组7篇亲历式报道。其中1篇因服从当日大事未上头条外,其余6篇全部在一版头条刊出,每篇都配有记感言和照片,并辅之以精美的栏头、框线,浓眉大眼,非常醒目。  相似文献   

4.
2010年3月20日,河北日报在二版头条位置《一线写真》专栏刊发了《小麦冻害重麦农心如焚》一稿,并配以《百日会战:抓春管促转化保夏收》消息、照片新闻和《专家分析:夏粮生产面临严峻形势》。21日,一版配照片刊发《小麦苗情差根在气候异常》。22日,配照片在二版头条刊发《专家建议:提温保墒促蘖争穗御寒防冻》。连续三天有关小麦生产的报道,分别从目前小麦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小麦苗情差形成的原因、应当采取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报道,前后连贯,  相似文献   

5.
2004年5月50日,某报的校样一版头条大标题及内中均出现了“城乡结合部”的字样。校对将其改正为“城乡接合部”,但责编以“《现汉》查不到词条,读不接受”为由否定了校对的意见,导致“城乡结合部”见报。其实,校对的改动是正确的,也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6.
一版头条是报纸新闻的重中之重,应该是精品的主产地。有影响的精品越多,报纸的声望就越高。如何在一版头条中多出精品呢?一是要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骨干队伍;二是要努力强化精品头条意识,形成“抓精品头条人人有责、出精品头条个个光彩”的浓厚社风;三是在管理上,有必要对一版头条实行计划单列。操作思路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晓青 《军事记者》2007,(2):4-5,25
参加解放军报社第40次记者会议期间,了解到一组令人兴奋的数字:2006年,记者部二三十名记者在军报刊稿2400篇,其中一版头条196个,二版头条141个,三版头条112个,其它版头条102个;此外,他们还在《中国国防报》刊稿124篇……  相似文献   

8.
一版头条是报纸的旗帜,由于各种原因,能真正把重点、热点、难点做为老总们的“焦点”,在一版头条中体现出来并非易事。笔者翻阅了63家企业报的头条,统计的头条发稿情况如下: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9.
向诚 《新闻三昧》2008,(12):55-56
奥运会后不久的9月13日,在《团结报》第二版头条位置,我看到了一篇占据半个版的来自新华社记者的报道。题目是:《从张海迪到金晶,从“道德化身”到时尚明星一中国残疾人偶像之变》。  相似文献   

10.
黄冈日报一直重视新闻评论的引领作用,常规八个版面,有超过一半版面设置有评论栏目,譬如,头版的评论栏目有《今日快评》、二版头条的新闻+短评以及《说短道长》,三版的《东坡时评》、教育周刊的《教育漫谈》等等.党报评论一样需要入“情”入“理”.党报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其评论往往带有严肃性、权威性、不可替代性,但不能面无表情,冷漠示人.  相似文献   

11.
陈明  顾敏 《新闻通讯》2012,(12):41-42
随着《周江疆:英雄壮歌,奏响“第二个率先”最强音》通讯稿于8月11日在新华日报二版头条见报.持续1个多月的追踪周江疆英雄事迹的连续报道战役完美收官。  相似文献   

12.
袁莉 《新闻窗》2014,(1):83-84
很多人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刷新微博,看看各种励志微博、早安词或者是新闻头条,看看这个世界在我们睡着时又发生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13.
高文光 《青年记者》2006,(20):46-47
多用消息,让头条动起来报纸的头版是一张报纸的“门面”,头条又是头版的“眼睛”,头条之重要不言而喻。因此,不论是什么报纸,不论是什么人当总编,天天“操心”的,也许都是这张报纸的头条了。站在办报人的角度,头条有时的确难找。有本地的重要消息固然好,但不是每天都能找出一个  相似文献   

14.
按照报纸编辑学所论,横排报纸的一版头条是具有最强势的版位。大概正是这个原因,办报的人,上上下下,都十分重视抓一版头条,可以说,一版头条这块园地乃是“笔家”的必争之地。然而,笔者发现,不少读者并不象我们办报人这样关心一版头条。为数众多的人从投递人员手里拿到报纸后,往往不是先看一版头条,或只扫一眼,便到“上右”或“下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媒体的"旗舰",而新闻评论则是这艘"旗舰"上的"汽笛"。《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自身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观点"版是《人民日报》在2010年1月7日创办的评论版,版面设有"时事观察"、"每周一评"、"风凉画"、"传媒观澜"和"议言广场"五个栏目,每周四出版。2011年2月《人民日报》对"观点"版进行了改版。版面增设全新头条"本报评论部"文章和"谈治论理"栏目,删去原有的"每周一评"和"传媒观澜"栏目。笔者对改版后的"观点"版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5.3.25,《南方都市报》第A31版的头条题为《小贝:狗仔会赶我回家!》(下称《小贝》),新闻人物是英国足球巨星贝克汉姆。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农情日记》是湖北电台在实践"三贴近"原则过 程中策划的一个日常系列报道。它结构轻巧,每件作品不超过 5分钟;是湖北电台记者常年贴近一线,通过场景再现手段, 表现农民群众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反映"三农" 现状的一档不定期新闻专栏。 2004年初开播,很短时间内便在荆楚大地激起强烈反 响,几乎每天都有寻找"农情日记"的电话打进电台。2004年 4月7日,《中华新闻报》在二版头条《名专栏巡礼》中以《用 真情关注"三农"--湖北电台系列报道<记者的农情日记 >引起强烈反响》为题作了大篇幅专题报道。该系列报道被 湖北省委宣传部评为2004年第一季度"湖北新闻宣传好稿 奖";获"湖北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 《记者的农情日记》(以下简称《农情日记》)是湖北电 台应对现代广播的新趋势和对广播记者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的 一次新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党报要闻一版头条,是导向标,是领航器,是党报自觉围绕中心、主动服务大局的体现。一版头条必须是最重要、最具有全局性、最有时效性、读者最关心的新闻。选好头条,对准确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充分报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真切关注民生民情等方面,发挥着导向、凝聚、推进的巨大作用。要闻一版是讲政治的宣传重地,选好头条至关重要。《伊犁日报》作为伊犁州党委机关报,其一版尤其注重体现"主流媒体、权威报道",注重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不仅要勤跑、勤问,而且还要多听、多谈。最近,我采写的一篇下岗女工再就业的稿件,就是侃出来的。并发表在《中国水利报》5月7日一版头条、《河南广播电视报》6月8日一版头条、《河南日报》5月8日一版《河南各地》栏头条。  相似文献   

20.
杨涌 《传媒观察》2004,(10):60-61
2004年8月17日《新华日报》B2版刊登的头条报道“液化气呼唤涨价为哪般”,是笔者采写的一篇质疑液化气公司涨价,替百姓说话的新闻通讯。该文发表后,南京部分媒体纷纷响应,就液化气涨价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进一步提出疑问,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