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征文主题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这瑰丽的中国梦,走过了一段坎坷的追梦历程。这次征文活动,以讲述自己对中国梦的感受、认识、理解和评价,表达爱国之心、追梦之志为主题。征文以“我的中国梦”为话题,自拟题日。作品题材、体裁、风格不限。  相似文献   

2.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这瑰丽的中国梦,走过了一段坎坷的追梦历程。这次征_丈活动,以讲述自己对中国梦的感受、认识、理解和评价,表达爱国之心、追梦之志为主题。征义以“我的中国梦”为话题,自拟题目。作品题材、体裁、风格不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2013,(9)
正一、"我的梦·中国梦"主题征文征文主题:征文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体现和反映广大师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强化师生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树立实干兴邦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征文时间:2013年4月20日~10月10日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2013,(11):5
正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大学生杂志社一、"我的梦·中国梦"主题征文征文主题:征文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体现和反映广大师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强化师生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经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的内容包含七个方面. 一是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征文大赛.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广大学生中组织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围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坎坷追梦历程的深刻启示,围绕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辉煌成就,广泛发动广大学生讲述自己亲历亲见的"中国梦",用文章记录和表达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树立以实干兴邦精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中国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梦阶段的追梦,当时社会上现存的阶级力量均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以自己的利益为起点,寻求中国的出路,追逐中国梦,但都以失败告终;二是析梦阶段的追梦,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走向了历史的前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结合中国国情科学分析中国梦,找到了一条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奋力追梦,彻底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三是园梦阶段的追梦,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进入了园中国梦的追梦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坚定地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并通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逐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7.
<正>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这是从梦的生成机理角度的一种追问,但这种生理之梦,只是梦想的一种虚幻实现和替代。人应当追求梦想的真正实现。梦想是什么?梦想是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一种应然诉求,一种奋斗目标。梦想的规格和内涵,决定了它的实现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梦引领、追梦前行、圆梦成真的"追梦三部曲"。  相似文献   

8.
当今,是一个追梦的时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亚洲的梦,也是世界的梦。在这个辉煌的追梦时代,人们都会自然地、自觉地、自愿地努力去创意、创造、创业和创新,呈现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张丽  刘娟 《成才之路》2013,(33):2-2
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他们追梦的意志和决心 实现“中国梦”,关键要加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没有人才,什么梦都只能是空想。因此,作为高校的教育者,要从育人强国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梦”的美好境界,同时要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成才梦”与全国人民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人民的共同理想为个人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1.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容。“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写作时要在这个大的主题下展开思路、进行构思。 2.文中有“我”。征文话题是“我的中国梦”,写作时要紧扣“我”字,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受,写自己的某种梦想。既可写已经实现的梦想,也可写期待实现的梦想。所写的梦想,能体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一般就能扣住“中国梦”这个大主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主题内涵“追梦”意为追逐梦想,“追”和“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梦可追,将失去奋斗方向;有梦不追,梦想终成空想。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善于织梦的民族,更是一个勇于追梦的民族。从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到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奔赴中国“太空港”,中华民族持续数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变为现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善于织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程主题安排与"中国梦"实现的两个发展阶段目标高度契合,即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主题。以"梦想中国"为主线,将《概论》课程教学分为"寻梦中国""追梦中国""筑梦中国""圆梦中国"四个专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实现"中国梦",作为学校就是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近年来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围绕"中国梦、青春梦、我的梦"为主题开展了如下系列工作。一、围绕"中国梦、青春梦、我的梦"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参悟梦想与发展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王芳 《神州学人》2013,(4):16-17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  相似文献   

15.
周爱国 《文教资料》2013,(20):171-172
中国梦思想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探索。中国梦思想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理论创新能力,具有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融入中国梦思想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要用中国梦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引导青年寻梦,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筑梦,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自觉性;追梦,开辟实现就业梦、创业梦和创新梦的科学路径,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激荡人心,是凝聚力量的时代最强音。对正处于“敢于追梦、勇于追梦”年龄的大学生,进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引导大学生共圆“中国梦”,在大学生中汇聚起追梦圆梦的正能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阐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为中国梦教育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要结合讲话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回顾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展现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不懈努力,对学生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期望,增进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8.
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梦;少年追梦,则国家兴旺。沈阳油田关工委积极配合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开展"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用中国梦打牢广大少年儿童的理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广大少年儿童的历史责任感,为每个少年儿童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实现中国梦的理想植根于少年儿童思想中,成为少年儿童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为之振奋和奋斗的政治主题。壮族伦理道德传统悠久而影响深远,其和谐伦理追求蕴含着构建和谐家庭、增强民族团结、协调社会矛盾等时代意义和价值,为实现"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之和谐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20.
罗峰 《广东教育》2013,(9):26-28
今天的中国,正在以百余年未有的自信放飞梦想。置身于这个时代,青少年如何做梦、追梦,最终圆梦,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实现生命价值,更关系到实现中国梦的根基是否坚实。"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他们的梦,归根到底是全面、多元、均衡发展、强大的梦。桂园小学始终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办学理念,以"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