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御)“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春风畏花落。”(唐.顾况《悲砌)“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六韬·文伐》)“贾母又道:‘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个美人胚子?你还不知足?’”  相似文献   

2.
严英秀 《课外阅读》2008,(10):28-29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唐)薛涛《春望词》  相似文献   

3.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乌不惊。(唐·王维)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李峤) 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小语课本(人教社)六年制第八册中有一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人们对诗中“树头花落未成阴”的“花落”说法有二:一曰,树上的花已经凋谢了;一曰,“花落”应译为“花开”。哪种解释都允许,不伤诗的主旨,但也让人无所适从,因为“落”字也有“初开的”意思。如《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又餐秋菊之落英。”  相似文献   

5.
花开花落春几度 花,是造化赐予人间的美物。花的姿容秀丽、气息芬芳,承接雨露阳光,默默地孕育,热烈地开放,装点了自然也装点了人间:“山花开欲燃”(李白《寄韦南陵冰…》)、“山花照坞复燃溪” (钱起《山花》),灿烂开放的山花如燃烧的火焰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和活力。 明人周亮工说:“花,人面也;干,人身也”(《尺牍新钞》),花的娇艳芬芳,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妙龄美人的姿容,于是以花喻人便普遍地出现在诗文中,唐玄宗就把自己宠爱的妃子杨玉环称作“解语花”。唐诗卢仝说:“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有所思》),顾况说:“美人二八娇如花,泣向春风畏落花”(《悲歌》其二),均以花之娇艳形容人之娇艳,别有一种动人的情致。在许多时候,由于移情的作用,花在人的眼中是有生命有情感的:苏轼说:“此情惟有落花知”(《浣溪沙·春情》),南宋王炎说:“花不语,笑人痴”(《江城子·癸酉春社》)。落花成为深知人情的知己;花不语,说明曾语过,笑人痴,更见出花的知人知性。  相似文献   

6.
花开花落,春去春来。花儿如此娇美,花儿感发诗兴,让历代骚人墨客留下多少花的吟唱:“人闲桂花落”。(唐·王维)春天的夜是这样的美:一切归于平静,一切归于安宁,这是一种静谧的  相似文献   

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越中生女尽如花”(朱彝尊《越江词》),古人诗词中花往往和姣好连在一起。其实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本无所谓美丑,但一旦入了诗人的眼,它们就被“移情”了.会“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了。然而,  相似文献   

8.
《落花生》教学指要凤城市凤凰区城东小学何凤仙一、释题1.“落花生”是什么?(花生)2.本文为什么用“落花生”作课题?(1)作者是围绕落花生记事说理的。(2)提供资料:落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椭圆,有长柄,黄色花。花落了,类似细根的柄伸入土里才长花...  相似文献   

9.
鸟鸣涧一、“人閒”、“人間”/“人閑”《鸟鸣涧》为王右丞《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其一,有多个版本流传于世(1)。除宋蜀刻本与其它版本差异较大之外,其余版本仅于首句第二字上有异(为说明清晰,异文用繁体表示): 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版《王右丞集笺注》卷十三人間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引自《四部备要》校刊本《王右丞集笺注》卷十三人閑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引自《四部丛刊》《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  相似文献   

10.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刘方平《代春怨》“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弱柳千条杏一枝,…  相似文献   

11.
有趣的树名     
一、古诗中的树名。 1.口口叶落枝梢折(唐·陈羽) 2.口口花发锦江西(唐·张籍)  相似文献   

12.
毁誉参半的女作家虹影的两本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都是作家心灵深处开出来的“爱之花”。从《饥饿的女儿》到《好儿女花》完整再现了作者由于无法正视身边的“爱”而“出走”又转而“引归”的全部历程,表现了作家生命的成熟与爱的书写视角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在“禅静”、“清空”的思想指导下,作者抓住春夜的特征描绘.表现了淡雅安闲的生活情趣;诗的灵魂中回荡着对生命意志的追求和肯定。关于这首诗中“云溪”、“桂花”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南阳春风早,东邻曙色斜。一花开楚国,双燕入卢家。唐/刘方平《新春》  相似文献   

15.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鸟鸣涧》一诗中的诗句。对于该诗首句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①黄建森、赵振钧的《中学语文古诗文直译》(新蕾出版社)是这样解释“人闲桂花落”的:“人清闲桂花飘落。”②谢孟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出版社)注“闲”为“寂静的意思”。③杨华、方剑在他们的《绘图中学古诗词讲析》里将“人闲桂花落”翻译成“在寂无人声地方,仿佛觉察得到桂花在丝丝飘落”。④也有不作注的,如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清闲”…  相似文献   

16.
读史巧设题教学两得益设计1——@1.王林农书》记载:“(棉)种艺制作之法,驳驳Jc来,江淮)l蜀获其利。”是发生在A.明朝B.北宋C.南宋D.元朝(C)2·(唐)陆龟蒙诗曰:“九秋风霜_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其中空缺的两个字应填A.邢窑B..越窑C....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位诗人写出脍炙人口的名句之后,后来者往往仿写唱和,呈现出一种愈写愈妙、青出于蓝之势。唐人刘希夷《白头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与花比,韶华易逝。岑参《韦员外家花树歌》:“今岁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怜花落君莫扫。”人  相似文献   

18.
春伤花残,秋悲叶落,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普遍情绪,但悲秋伤春却不只是古代文人多愁善感的体现,更反映了自然移迁在人心底、在生命深处引起的震颤,反映了人与自然内在本质的联系。初唐诗人卢照邻说:“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释疾文,悲夫》),具体地阐明了四季变化给人带来的深刻影响。 伤春,主要是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叹惋。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便是这种情绪的典型体现,花落春尽,时光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无可奈何的感喟便由此而生。唐人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吟》)与欧阳修的“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红,知与谁同”(《浪淘沙》),都是以花设喻,表现花开有时而青春不再、人生无常的隐忧与感伤。至于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异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摸鱼儿》),体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态,既有惜春,恋春之情,更有时光老去,壮志难酬的隐痛。 比起伤春,悲秋是一种更力沉痛深长的感情。郁达夫说:“有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故都的秋》)。杜甫的《秋兴八首》便是由眼前阴冷萧森  相似文献   

19.
永恒的初三     
春去春回来,花落花又开。转眼间,我已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而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了。高三伊始,独立寒秋,忆往昔峥嵘岁月,感慨万千,难忘的初三生活,不禁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还没上初三的时候,就听人讲初三是黑色的。果然, 一进入初三,我就感到初三的生活过得像罐头——压抑。告别了《数码宝贝》的  相似文献   

20.
又是花开时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读这首词的时候,窗外的石榴花正开得红红火火,让旁边的夹竹桃黯然失色。看着花开,看着时间在石榴花间不停地转悠。直到有一天,再也没有时间驻足观赏那红花与绿叶的组合,再来吟诵这首诗时便有了触目惊心之感。“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不知明年是否还有如我这样看花开的入。花开又花落,虽然花落了又会开,然而等待毕竟是一个漫长难熬的过程。于是林黛玉在感触到满园落花后才有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凄叹;于是李易安在一夜的“雨疏风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