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名师是一所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抓名师就是抓教育质量,就是抓教育事业发展, 就是抓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今后一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三个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名师群体成长的良好环境,创造有利于名师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建立有利于名师各尽其才的用武之地,实现名师培养的新一轮突破。一、创新思路,出台方案,明确名师队伍建设目标一是提高认识起点。实现教育的高位走强, 必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必须依靠一批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引领支撑。针对当前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现状, 我们审时度势,真正确立“品牌立校、名师兴校”理念,出新模式,铺展方略,在全县范围内迅速形成一个具有合力的师资升级互动网,使各个学校、各个学科都活跃一批德能卓越、学识渊博的名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名师是学校乃至地区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教育、教学和学科教研中起带动、示范作用。抓名师的成长就是抓教育质量、就是抓教育事业的发展,抓名师的培养更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基于以上知识,我们把打造名师列为每学期的重点工作。围绕培养"双五"型名师目标(即"打造五项全能教师""、塑造五型专业人才""。五项全能:"能讲课、能评课、能使用信息技术、能进行教学设计、能开展学术研究;"五型人才:"理论型、实践型、研究型、总结型、创新型),按着培训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层次培养,力争多渠道推名师,全方位育名师,多角度树名师。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余干县第二小学这所老牌名校在率先引进孟照彬教授的“EEPO”有效教育理念和课型模式之后,充分认识到名师团队在“有效教育”课改试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一直坚持把打造名师团队作为课改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精心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让他们在全校乃至全省课改试验浪潮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2005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委教工委、区教委隆重举行大会,在对近几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名师工程”。朝阳区实施“名师工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教师群体,带动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朝阳区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本期《刊中刊》推出的就是朝阳区的18位名师。^二.L  相似文献   

5.
<正>何谓名师?名师即知名度高的教师,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为同仁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社会所认可,有相当的名气和威望。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位名师?用修养浸润卓越,用行动承载卓越。名师成长要"内外兼修"。"内"就是"内化于心","外"就是"外化于行"。行为举止靠思想认识指导,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升华。内外兼修实际上就是在内修  相似文献   

6.
名师特指那些具有先进、独到的教育思想、突出的教学业绩和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且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育教学专家。名师应该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名师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尊重的教师,是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创造力最强的教师。学习名师,就是要像名师那样关爱学生,拥有一颗爱心;不断学习,拥有一颗进取心;加强反思,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周彬 《上海教育》2008,(1):32-33
对于今天的中国教育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名师的时代。中国教育需要名师来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需要名师来担起中国教育的脊梁,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急迫地需要名师了。可是,名师是等不来的,恐怕我们也等不及,于是名师培养工程与名师评选活动在这片热土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具体的学校,都不乏名师评选的踪影;留给我们思考的,就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名师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8.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几点做法郝廷颐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多年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1994年新领导班子上任之后,更是响亮地提出要把培养本校名师、三晋名师乃至中华名师当作一项跨世纪的基本战略来抓。我们首先突出青年教...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04,(4X):17-18
我在上海较早成立了工作室,因为可以继续搞教育科研。我在想的问题是名师和名师工作室的关系。所谓名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流动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反映了那个时代最现实、最迫切的要求。名师工作室是为名师提供空间、时间和能量的一个载体,如果把名师比喻成鱼和鸟.那名师工作室就是能让名  相似文献   

10.
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教育,依靠教育的优先发展,是延安经济建设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1.
张映春 《江苏教育》2006,(3A):39-39
名师,即非同凡响、富有盛名的教师,他们是教育实践中的佼佼。生活的历练,幸福的成功。名师的价值不在一己之名,而是一种财富和资源,属于一门学科,属于一所学校,属于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教育》2023,(3):39-40
<正>入选理由抢抓山东职教高地建设的政策和机遇,围绕“人才强县”战略,以“名师”建设驱动职教创新发展,获评山东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县,为县域职教高地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五莲特色”模式。亮点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的理念,把职业教育放在教育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反思,就教育工作而言,笔者认为就是是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写好教学后记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和必要了。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2005,(33):57-58
着力“五个创新”。(一)创新职教理念。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做为开发库区人力资源,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市政府制定了三峡库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和移民技能培训规划,明确提出库区教育发展以职业教育和移民技能培训为重点,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按5.5:4.5的结构比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逐步达到库区高校招生总量50%以上,三年培训10万名移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即由外在推动转变为内生发展.外在推动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大发展,但也诱发了教育异化,而旨在促进教育发展的措施却导致结果偏离初衷,出现远离教育目的的若干迷失.内生发展,表现为大学宗旨、教师、学生、管理、制度和文化六个方面的教育自觉.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中,抓特质比抓特色更重要,抓规划比抓项目更重要,要“正师名”而不要“造名师”,而且营造共同的环境重于出台特殊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焦宪庆 《甘肃教育》2010,(12):41-4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要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此,教育部门和学校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打造"名师工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可是,什么是名师?怎样才能成为名师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笔者对名师应具备的基本特质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特此提出,以便就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7.
学校成为名师成长的摇篮,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更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作为学校领导,总是希望自己的学校名师荟萃;作为教师,谁不渴望戴上名师这顶美丽的花环?但名师该是啥样?名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笔者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十几年,有如下几点深切体会。一、创设名师成长的环境名师在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可低估。名师具有榜样作用,是一面旗帜,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有激励作用。教育科研是名师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名师都搞教育科研,都有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往往会激活一批青年教师去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修养,从而懂得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创新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强名师队伍建设,是加快教育发展的一个很好的着力点。近年来,山东高密市教育局在培养名师、充分发挥名师作用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在写此文之前,我纠结一个问题:苏派名师或者苏派教育是否真的存在?"派"就是水流成"支",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名师或教育以"苏派"为名,它应该是具有江苏特色并成为一个群体或流派。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开始翻阅国内的一些教育类刊物,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从2003年开始,《人民教育》开设了一个栏目"名师人生",专门介绍国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20.
一、努力形成创建教育强镇的巨大合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才成长之本。是经济发展之本,是社会进步之本。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抓发展潜力、抓竞争实力。加强教育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建设教育强镇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实现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镇上下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进取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们要切实抓好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各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