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见人就问写点啥昨天下午,一个老师到教研室交材料,应酬几句话之后就问人家:“最近写了点啥?”人家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没写什么,这个学期就在《中国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听说有东西发表,心里一阵高兴。之后又建议人家有空要多进入“教育在线”看看,平时要多写点随笔。见人就劝写点东西已经成了我的一个毛病。在我心里有一种信念:要想提升生命的价值,就不能轻视写。写是自我与心灵的对话,写是大脑智慧的外化,写是人生从此岸向彼岸的泅渡,写是生活晶体的析出。写就要甘坐冷板凳,就要忍受绞尽脑汁的辛酸。写的快乐那只是写后的短…  相似文献   

2.
师者的责任     
曾听说北京有位丁榕老师,当她的一个学生拿了别人的钢笔后,她没有指责,而是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个学生,并语重心长地时那个学生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送给你。我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几十年后,小有建树的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了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相似文献   

3.
说到写作,容易让人头疼。很多教师不太爱动笔,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客观来讲,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们的确时间不多,繁重的教学工作填满了所有的时间:另一个就是教师写的东西太多。有人就在网上发贴子,说现在的教师要“五毒”俱全:写论文、写案例、写随笔、写叙事、写反思,否则,就算不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弄得教师们无所适从,心生厌烦。  相似文献   

4.
学会宽容     
北京有位丁榕老师,她的一个学生拿走了同桌的钢笔,当时她没有责难,也没有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  相似文献   

5.
看了《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第11期《读编桥》栏目里廉飞飞老师与编的交流章之后.我除了赞赏廉老师在“努力进行教育科研,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方面所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外.还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刚刚参加工作,跟廉老师一样.也常常写点东西往外寄。可惜的是,廉老师还“有多篇论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  相似文献   

6.
“2010年海峡两岸科学教育论坛”过去有一个月了,过后又是两个活动的忙碌。感谢《科学课》杂志每次都给我一席之地并让参与的朋友们畅所欲言。看着陆续发来的稿子,让我想起了也有话想说,虽忙还是一个“忙”字,但还是要写点东西,既是感言,也是小结。  相似文献   

7.
儿子,因你学习成绩一般又不肯用功,我也曾N次被你的班主任叫去“谈话”。那时,恨铁不成钢至极,你爸甚至让你尝过“板子炖肉”的滋味,我也曾多次参加各式“家长学校”、“家长沙龙”之类的学习,而后,又将那些“赏识教育…‘励志教育”的理念拿来在你身上做“实验”.但结果一律“收效甚微”。这越发让我怀疑:这是我儿子吗?一个平时不看书就难以入睡,一天不写点东西就备感失落的母亲的儿子吗?我真怀疑你是在医院出生时被调了包。可你的外貌活脱脱就是我小时候的一个翻版哟!  相似文献   

8.
星期天,我领孩子去串门,孩子看到一个小摆设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那家的大人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我百般推托不了,只好依了,满足了孩子要人家东西的欲望。回家的路上,我批评孩子:“今天的表现不好.看到人家的东西好就想要,这不是好孩子。如果下次还这样,妈妈以后出门再也不带你了。”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非常不安,因为孩子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看见人家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9.
唐田 《家教指南》2006,(3):24-25
关于幼儿园阶段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意义,有这么一段佳话:在一次为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家举行的聚会上,一个老学者受到采访:“请您谈谈,您是在哪个大学,哪个著名的实验室学到了您以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老学者略想了一下说:“在幼儿园,我学到了我重要的思想:东西要放整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了事要道歉,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这些。”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幼儿时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蒋海菁 《早期教育》2002,(12):18-18
“老师,吴道元又把肖俊弄哭了。”一群小朋友急冲冲地向我告状,吴道元也理直气壮地来到我面前,大声对我说:“我是玩当兵的游戏时不小心碰倒了他,我已经向他赔理道歉了,可是他却没有说没关系,还一直哭。”我听了吴道元的话,不禁对我平时的教育打了个问号。我总是教育小朋友们要团结友爱、互相谦让,当你做了错事要承认,要向人家赔理道歉,而人家向你道歉时,你要心胸宽广,学会原谅人家说声没关系。但却忽视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教育。因此,吴道元经常弄坏小朋友的东西或把小朋友推倒,然后说声对不起就没事了。于是我一边安慰肖俊,一边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曾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准备带她5岁的女儿做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之后,女儿发现不仅自己的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了带手电筒。那天晚上天气似乎特别冷,女儿对母亲说:“妈妈,我觉得冷,衣服没有带够……我能用一用你的手电筒吗?”母亲问女儿:“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这里的天气和城里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了。”母亲说:“是的,你应…  相似文献   

12.
去年初,国家教育部再次颁发了学生“减负令”。其后江泽民同志又在中央“两会”前夕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方面的重要问题。”他说:“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2006,(4):23-23
当前教育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倾向使得中国教育改革的争议越来越多,要怎样改革才能让民众真正满意?在1月12日召开的一次“教育制度改革:探索与反思”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诸宏启指出:任何制度背后都有一个伦理取向,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亲近穷人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陈自鹏 《天津教育》2013,(18):37-37
《教育研究》杂志2012年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褚宏启教授题目为“追求卓越:英才教育与国家发展——突破我国英才教育的认识误区与政策障碍”的一篇文章,读过之后,引起心理共鸣。  相似文献   

15.
杨筱艳 《小火炬》2014,(11):25-28
艾东西最讨厌人家问他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在艾东西还是个小娃娃的时候就有人问他这个问题,那个时候,艾东西只是扭动着胖胖的屁股跑开,根本不去理会问话的人。上了幼儿园之后还有人这样问他,艾东西总是极不情愿地回答:“都喜欢都喜欢。”说得飞快,又含含糊糊的,就好像他的舌头底下藏着三块巧克力似的。  相似文献   

16.
儿子正读初一,老师说他看问题常有独到之处,受此鼓励,为父的我打定主意:让他多看看《杂报》。当我将新年的第一张《杂报》交到他手里时,叮嘱说:“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看问题的。”第二天他晚自习回家,来不及换鞋,就捧上了日记本,说:“老爸,我写了篇杂,瞧我是怎么看问题的。”我不屑地说:“只看了一张《杂报》,就写起杂来了。”接过一翻,一个蛮有杂昧的题目赫然在目:《教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习惯就应该从小培养。学前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期。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教改方向。早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倡导创造教育,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主张。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紊质教育的灵魂,因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适应21世纪竞争的潮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27日,德育报社在太原召开了“祝贺德育报社魏书生研究所成立一周年教育报告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多名教育工作者聆听了魏书生先生的演讲,并现场观摩了他上的语文示范课。其要旨是谈“如何当好班主任”。他传达了这样一种理念:“就教书而言,我把它放在第三位,没用多大气力。把什么放在第二位呢?育人。那第一位是什么呢?咱要改变人家.  相似文献   

20.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透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甸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