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各种监督意识,本篇论述的监督意识,是专指新闻舆论监督意识。何谓“舆论”?通常认为,即众人的议论,或公众的意见。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舆论”一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新闻舆...  相似文献   

2.
世界戏剧史上有一部迄今为止最短的戏剧,它出自法国剧作家特里斯坦·勃纳德之手。亨有“法国马克·吐温”盛誉的勃纳德,一生写了40个剧本、50部小说,他的《小咖啡馆》和《说英同话的人》都是法国戏剧中不朽的杰作。他在1932年写的一部“芝麻”剧《流亡者》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戏剧,全剧如下: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与李普曼: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新闻传播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志希  汪露 《现代传播》2002,18(4):27-31
梁启超与李普曼是中美新闻传播领域各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在新闻与政治的关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梁启超以报刊服务于“新民”、救国的政治目标 ,是一个热情执着的“殉道者” ;李普曼致力于以新闻为公众预卜吉凶 ,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他们都聚焦舆论 ,对言论、出版自由的崇尚是梁启超舆论观的基础和重心 ,而李普曼则对报刊的客观公正、公众舆论是否纯洁、可靠表示忧虑和怀疑。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对舆论公众作出不同意义的理解。梁启超李普曼的新闻传播观的差异性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前者体现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 ,后者则渗透着实用主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确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是党对新闻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记者要达到这个要求,首先就得对自己“拟态公众”的角色有透彻的认识。 一、对记者“拟态公众”角色的理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对舆论的理解上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往往把一些非舆论的东西误指为舆论。作为我们记者来讲,常犯的就是混淆新闻、宣传、舆论这几个概念。我们常说“新闻  相似文献   

5.
20经验交流04年2月5日 ,《山西妇女报·女性新闻周刊》创刊。“女性新闻”贯穿着一种新理念 ,经过近一年的运作 ,受到了受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把局限变为优势有人说女性类报刊有很大的局限性 ,她自己给自己设了个“套” ,《山西妇女报·女性新闻》周刊在“套”中又设了个“套”。局限中是很难发展的。但我们不这样认为 ,《女性新闻》就是要在局限中跨越无限。“女性新闻” ,我们要的就是所谓的这个“局限” ,我们要把这个局限变幻为焦点。焦点聚光 ,而且是强光。“女人中的新闻 ,新闻中的女人”我们是这样定义女性新闻的。新闻中的女人可能…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社会新闻栏目的思想性和组编质量,使之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和审美作用,是办好社会新闻——这个拥有极大读者群栏目的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在这方面,笔者以为《温州日报·双休专刊》的“每周快事·憾事”专栏,作了有益的探索。 “每周快事·憾事”专栏是该报《双休专刊》一个富有创意、广受读者好评的栏目。这个栏目每周一期,每次刊出4至6条社会新闻,冠以“每周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上世纪30年代复旦剧社史料时,一个人物名字跳入眼帘:李丽莲. 1936年1月,复旦剧社分别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新光大戏院演出曹禺名作《雷雨》,这是《雷雨》在上海的首演.著名戏剧大师欧阳予倩担任导演,复旦剧社成员参演了大部分角色.1月10日的《申报》这样介绍《雷雨》的演出阵容:“剧本是曾获得一九三五年至高的评价,导演是中国舞台技巧最精细的专家,演员是久经锻炼的学校剧人.”然而,《雷雨》主角繁漪,却由“李丽莲女士客串”——李丽莲是谁?她既不是复旦学生,更不是“学校剧人”,怎么会在《雷雨》中担任主角呢?  相似文献   

8.
沂揖陈王王维达濒瑛马陆杨 第一期面向实际,反映实际,指导实际为培养新闻人才贡献力量笔谈打好基础着眼点在哪里按照新闻工作的规律培养学生一点希望从招聘编辑记者谈起论新闻漫谈新闻和新闻评论谈采访之道新闻采访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科学·新闻学讲座·一个被“遗漏”了的列宁思想 —列宁如何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原则一张报纸是怎样诞生的传学浅谈什么是新闻陈名记者范长江是怎样采访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徐中伟·新闻写作·新闻体裁杂议新闻评介.从“真”新闻说起原稿的题目就是《人》 —从高尔基的人物特写《列宁》说起西方新闻写作中的…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新闻采访比作一个舞台,广播记者既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也应是台上的“导演”。这是因为广播新闻具有原声再现的独特优势,它要求广播记者适时转变角色,开动脑筋,“导演”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广播“活话剧”。广播记者扮演“导演”角色的必要性与报纸、电视新闻相比较,广播新闻有两大优势:一个是传播速度快,再一个就是能够用音响去感染听众。失去了这两个优势,广播新闻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广播音响包括记者的口播、采访对象的语言、环境音响、情绪型音响等。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如今我们的广播新闻更加注重让新闻中的人物、环境说话,这样…  相似文献   

10.
“舆论”无处不在,却又触摸不着.有了新闻,人们就会一个接一个地知道,知道了就要思考,思考了就要说话,要发表意见.在一般人看来,“舆论”的存在几乎是理所当然,不怎么去理会.所以很少有人研究“舆论”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李普曼站了出来,他的《公众舆论》,以亲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人们司空见惯的舆论现象.该书1922年出版至今,依旧是新闻传播界的研究范本,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一月谈》登了民会同志的文章,提出“广告新闻化”好,读后很有同感。但我由此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把“广告”与“新闻”调个位置,变成“新闻广告化”,恐怕就不好了。而这正是当前经济新闻写作中一种常见的弊病。新闻广告化,或者有意无意地把新闻写得近似广告,在目前经济报道中是不少的,特别是在商业、市场动态一类新闻中,所见尤多。象有家报纸在报道一家工厂生产××牌护肤霜时,就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2.
一本名叫《灵魂生存者》的电影剧本被美国华纳兄弟公司看中,得到15万美元的稿酬。这个剧本的故事是讲一个假释囚犯与一个银行女出纳合作劫银行而相互爱上。剧作者竟是享有“魔术大王”及“钢锯”浑号的坐监累犯艾迪·钟斯。他曾越狱14次,是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最急”的名单上的人物,现已假释出狱,成为好莱坞最抢手的编剧家。钟斯说剧本里的情节是根据他在狱中所遇的真人真事改编。钟斯今年48岁,现在住加州圣日蒙尼  相似文献   

13.
《新闻战线》第六期《读者·作者·编者》栏征询:《海明威“站着写”出典何处?》6月30日星期天,我们几乎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在家翻了几书柜的报章杂志,好容易在《译文》1956  相似文献   

14.
我起初是被这篇文章的题目所吸引:主题《火焰山·白开水·太阳灶》,好象是杂文或散文的题目,副题《新疆纪行之一》又分明是风貌通讯(又称旅途通讯)。再看题花上“旅游小札”四字,“小札”仍是采访札记,“旅游”则显然是写风光的通讯。我是研究新闻采访写作的,习惯于从文体等方面看报纸,读完全文,正好符合开初的印象,而且有进一步的发现。这篇文章,文字活泼流畅,风趣幽默。前面大都是写见闻写风光,富有知识性,基  相似文献   

15.
陈述与表现     
厄尼·派尔被认为是二次大战时期美国最伟大的军事记者。优秀的战地通讯使他获得1944年普利策奖。他的代表作,有对北非战役和诺曼底登陆的连续报道。这里节选的是他在意大利战场上写的一篇通讯。这篇战地通讯,主要是写一个受到士兵爱戴的上尉。然而,这个上尉出场时就已牺牲了。这篇可以说是人物没有出场的人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第六期《读者·作者·编者》栏征询:《海明威“站着写”出典何处?》6月30日星期天,我们几乎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在家翻了几书柜的报章杂志,好容易在《译文》1956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高科技化,经济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江泽民同志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本期陈力丹同志《关于经济新闻的几个问题——读尼尔·加文主编〈经济、媒体与公众知识〉一书》,是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阐述经济新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巨大影响力和重大社会责任,一旦在重要经济事实报道上或重大经济形势预测上出现失误,就有可能造成社会动荡。该文还对经济新闻的特点、如何报道好经济新闻和针对我国两份报纸的财经专版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利芹 《青年记者》2017,(32):14-15
2017年1月以来,我国网络剧的热播掀起一轮轮收视热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下简称“《三》”)、《人民的名义》(以下简称“《人》”)、《欢乐颂2》(以下简称“《欢2》”)、《楚乔传》(以下简称“《楚》”)……这些网络热播剧在丰富人们闲暇生活的同时,也传递着门第观念和阶层观念,存在严重的阶层固化传播倾向. 网络热播剧阶层固化传播倾向的表现 1.故事人设美化优势阶层角色 人物设定简称“人设”,原指动画片中对人物的多角度绘制,甚至涉及人物发型及配饰的细节绘制.延伸到电视剧中,则表现为剧本和创作者对影视剧作中人物的整体设定.  相似文献   

19.
郝雨 《今传媒》2006,(4):15-16
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的问题,以及“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上引起了一场争议。这最早是由尹连根博士发起的。2001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接着,《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呼应尹连根的观点;此后,陈力丹又在《采·写·编》上发表了题为《用事实说话是宣传方法而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的文章,从更高的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到2003年,《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等杂志还连续发表争鸣文章,前者如何光珽的《论“用事实说话”》,后者如李时新…  相似文献   

20.
赵雅文 《新闻界》2006,(4):12-13
约瑟夫·普利策是美国新闻史上颇具争议、毁誉参半的人物。作为美国报纸的先驱者和新闻教育的奠基者,人们奉为偶像;作为黄色新闻的制造者和商业追求的谋利者,人们又抨击不断。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将报人和企业家的角色集于一身。品读普利策一生艰辛曲折的办报历程和摇摆不定的新闻追求,人们既无比景仰又深表遗憾,总会引起不太和谐的“七七八八的感想”。①普利策的新闻生涯充满矛盾色彩,始终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与调和中行进着。一、新闻追求与表达手段的差异1883年5月11日,普利策创立的第一张报纸《世界报》问世,立即在美国引起强烈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