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示与建议〕这一作品较适合作为看图讲述的材料。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只蚂蚁,情节的展开富有幽默感,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为了激发幼儿观察、讲述的兴趣,教师可以先出示前两幅图,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并从蚂蚁的视角去猜测、分析、推理“三只蚂蚁看到的是什么”。接着,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第二幅图中的蚂蚁分别在想些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第三幅图,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形态、表情,体验蚂蚁既好奇又恐惧的复杂情绪,猜测这个黑色物体有可能是什么。在幼儿充分猜测、尽情表达之后,教师出示第四幅图,此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目了然,结…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的: 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类能力。活动准备: 1.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下面的几何图形:(?)(?)(?) 图一图二图三2.幼儿每人一把剪刀、一张正方形纸,每人一份剪好的几何图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各若干个)。3.教师用的几何图形一套(七种)。活动过程: 一、几何形娃娃过生日教师先后出示正方形、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请幼儿个别回答)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复习7以内的数数。教学要求:能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等的影响,正确地判断7以内物体的数量;用听觉感知7以内的数,并画出相应数量的圆形;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图片一张,卡片三张。小铃一付,每个幼儿两张纸和一支笔,小红花若干朵。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各物体的数量。请小朋友说说图片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多少?  相似文献   

4.
在讲述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幼儿学得更主动,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使幼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讲述活动的主体。我们一般采用以下两种讲述类型: 探究型。这种讲述类型以引导幼儿运用已知经验自行探究为主,教师则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使幼儿产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大班讲述活动《会说话的火车》中,我们先提问:“小红帽与狗儿争论的是什么问题?争论结果怎么样?”然后引导幼儿借助已知经验认识  相似文献   

5.
长城谣     
长城长城长长,筑起一道围墙,长城长城高高,山上一道脊梁。多么高?顶到天,多么长?万里长,要问是谁造?中华好儿郎。(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幼儿园语言补充教材》)●理解儿歌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教师可以辅助讲述《孟姜女》等故事,让幼儿了解为什么秦始皇要造长城、谁来造长城、烽火台有什么作用等知识。还可提供有关书籍让幼儿阅读,为幼儿理解儿歌作铺垫。●拓展活动教师可创设“去旅游”等专栏,搜集展示我国著名景点、著名建筑的图片。教师还可发挥巧思,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价值。如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扮演古代将士,表演守长城等…  相似文献   

6.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动物过冬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懂得动物采用不同方式过冬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二)愉快认真地参加活动,乐于观察、大胆讲述及表演。二、活动准备一幅冬天自然景象挂图、贴绒板、插图动物教具若干,几种动物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色笔、纸、剪刀等。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知识童话“过冬”。 1.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扮小白兔跳、小燕子飞进入活动室 2.引入课题。教师:“小朋友刚才扮演谁?”幼儿:“小白兔、燕子。”教师:“小朋友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3.教师讲述知识童话“过冬”。 4.讨论:小兔是怎样过冬?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全身长满密密的毛过冬?小青蛙、蚂蚁又是怎样过冬?  相似文献   

7.
近期,观摩了一次美术活动,课题是"设计动物海报".活动开始时先让幼儿欣赏老师收集的动物海报,再让幼儿说说,这些海报上的小动物都在画面的什么地方?海报的色彩怎样?老师小结后,又让幼儿说说,自己想设计一张什么样的海报?然后,幼儿开始用水彩笔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展示所有幼儿的作品,并问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在肯定个别幼儿作品后结束了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8.
声音打架     
~~〔提示与建议〕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富于变化,歌词浅显易懂,充满童趣,适合大班幼儿学习。教学时,教师可依次出示鸭子、青蛙、公鸡、乌鸦的头饰,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并根据歌曲中的节奏学学小动物的叫声(或出示相应的节奏谱)。幼儿分别扮演这四种小动物,并让每个“动物”一起发出叫声,启发幼儿思考:小动物们一个一个叫和一起叫时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如果抢着说话声音混在一起会怎样?使幼儿明白悦耳的声音能给人带来快乐,刺耳的噪音却会令人生厌,进而领悟到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则是一个人的必要修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  相似文献   

9.
我的设计     
活动一我知道的筷子目标:1!乐于搜集筷子及有关资料,学习搜集方法。2!了解筷子的种类和区别。3!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准备:1!将教师与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的各式各样的筷子展示在区域内。2!有关筷子发展历史的课件。过程:一、我家的筷子这是老师家里用的筷子,你们用的筷子是怎么样的?请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二、我的发现1!幼儿分散到区域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筷子进行观察。2!引导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筷子?它们是用什么做的?你还知道哪些和它们不一样的筷子?你还发现了什么?(教师重点从筷子的样式和制作材料方面进行引导。)三、筷…  相似文献   

10.
目的:1.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2.培养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准备:1.红色印泥若干盒;白纸、抹布若干。2.放大镜人手一面。过程:一、印指纹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二、观察指纹1.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和纸上的指纹印,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2.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指纹印,说说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同。三、了解指纹的作用1.请幼儿说说指纹的作用。2.出示几种较为典型的指纹印,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差异,告诉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拿出三块砖头,分别让两位学生抱一抱,引导其他学生观察其表情。再把这三块砖头放在幼儿三轮车上,推一推。比较一下,三块砖头是抱着轻,还是推着轻?强调原因:幼儿三轮车车轮子是圆的,阻力小,向前一滚就前进了。过渡语:今天我们学习《小兔运南瓜》一课,南瓜是什么形状的?小兔是怎样运回家的?请看图。二、指导观察:1.整体观察,说大意。首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连续三幅图,对故事的大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三幅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然后请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只要能抓住故事的大致内容即可。教师不…  相似文献   

12.
寒假复习题     
同学们,在上个学期里,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让我们在习作方面,一起来总结一下。下面是几道和图画有关的习作题,你们一定不陌生,我们一同想一想,怎样做才会把它们完成得更出色呢?寒假一年级:仔细看图,说说图中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这道题只有一幅图,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说说图上有谁?通过图上的画面,想想它们在哪里?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根据题目的要求,写上你想到的话。如:小兔和小猪在上图画课,老师让它们画太阳。小白兔没带水彩笔,很着急。小猪主动把红色的水彩笔借给它。小白兔很高兴…  相似文献   

13.
吹泡泡(小班)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了解泡泡的特性,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吹泡泡,增强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肥皂片、小瓶子、小木棒、水、吸管(粗细不一)等各种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在洗手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搓洗肥皂后发生的现象。 二、制作肥皂水 1.引导幼儿讲述制作肥皂水的过程。提问:我们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弄碎肥皂?碎肥皂用来干什么?杯子里面装了什么?小木棒有什么用?透明的水加入肥皂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制肥皂水。 三、游戏活动A 幼儿比赛吹泡泡,看谁能最先吹出泡泡来…  相似文献   

14.
看图作文     
训练要求仔细看图,先说说每幅图的内容,再把4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根据4幅图的内容写一个故事。写的时候,要发挥想像,比如图中的人物可能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以及他们的动作、神态等等,还可以想像图上没有画出而和故事有关的内容。写作指导重点指导:观察是看图作文的关键一步,更何况这是一次看4幅图的作文?因此,更需要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15.
训练要求犦仔细看图,先说说每幅图的内容,再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根据四幅图的内容写一个故事。写的时候,要发挥想像,比如图中的人物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们的动作、神态怎样……还可以想像图上没有画出而和故事有关的内容。犤作文指导犦重点指导:这是一次多幅图的看图作文,因此,更需要仔细观察。首先要对四幅图作一个整体观察,了解故事大意,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其次要重点观察,弄清图中两次让座的情景;对图中脚受伤的小朋友、看书的小朋友和小姑娘这三个重要人物的神态、动作一定要观察…  相似文献   

16.
王丽丽 《山东教育》2003,(27):60-60
想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抓住每一个机会,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并引导幼儿大胆想像,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1郾随机鼓励幼儿想像在日常活动中,家长可不失时机地利用进餐、散步、郊游等机会,随机地鼓励幼儿想像。如孩子吃一个圆圆的火烧时,可以问孩子:“这个火烧像什么?”还可以鼓励幼儿想像“咬一口、两口、三口后又像什么?”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像力,而且还会增加进餐的趣味性,孩子不知不觉就会把饭吃完,省去了家长喂饭的麻烦。带孩子散步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月亮像什么?云彩像什么?星星像什么?路灯下的…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的: 1.学习诗歌《动物的伞》,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有表情地朗诵。2.引导幼儿学习以排比的方式仿编、续编诗歌。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实物伞一把,下雨的背景图一幅。2.贴绒教具:小鸟、青蛙、蚂蚁、蝴蝶、小鸡、小兔以及乌云、大树、蘑菇、荷叶等。活动过程:1.出示实物伞,导入课题。①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②下雨的时候,我们常常用伞来避雨。那么小动物们会用什么当伞呢?2.边出示贴绒教具,边用生动的语言把幼儿带人诗的意境中,引导幼儿想象。  相似文献   

18.
本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学说“摇摇摆摆、蹦蹦跳跳、慢慢吞吞”等重叠词,启发幼儿看图用恰当的重叠词说话,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活动之前,我们准备了大幅背景图一张,录音机一台,录音磁带一盒,活动教具:鸭子、小兔、大象,三幅教学挂图,十六张教学卡片。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活动中,该如何激发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呢?再现生活场景,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在开展音乐活动前,教师要将幼儿生活的真实场景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用再现生活场景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如音乐活动"走路"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回家观察歌词中描述的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走路的样子,上课之前让幼儿模仿,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在"小篱笆"中,课前教师可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春天,寻找春天,让幼儿认识篱笆,在幼儿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再学唱歌曲,通过领唱、伴唱、分组唱等多种形式增添孩子的活动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便学会了歌曲。  相似文献   

20.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位教师组织的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沉浮”。活动的大体过程如下:环节一:组织幼儿集体观察老师操作,看哪些东西可以沉,哪些东西可以浮,并在黑板上画出二维的记录表格,让幼儿学习如何记录观察结果。具体过程是:首先,教师指着面前的水盆,问到:“这是什么呀?”(无效和无用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应该引起幼儿思考和探索,答案是多元的。教师的问题,按其作用,可以分为:引起幼儿探索兴趣的;激起幼儿认知矛盾的;引导幼儿探索方向的等)接着又指着面前各种沉浮材料问到:“我把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么样?”这时,有幼儿说“沉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