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伟 《科协论坛》2005,20(10):4-5
科普阵地是指进行科技传播所利用的场地、媒介等资源。作为公众了解科普知识的主要途径,科普工作传授科普知识的主要渠道,各级科协组织及其他相关单位开展科普活动的主要手段,科普阵地建设无疑是科普能力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莫扬  荆玉静  刘佳 《科学学研究》2011,29(3):359-365
 加强科技人才科普能力建设是改进我国科技管理、发展科普事业的重要任务。通过资料分析、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认识到,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科普能力建设得不到有效的制度支撑,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需要。以中科院为例,科普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科普积极性自觉性不强,人均实际投入科普工作量下降,科普创新及科普专业能力不高。建议改进科技人员考评、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制度,加强科技人才开展科普的动员、投入、培养、激励机制建设,壮大科技人才科普队伍规模,提高科技人才科普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论述,为新时代的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明确了新时代科普的重要地位。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以"四维一体"的科学文化建设为目标,推进科普供给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利用新媒介和数字技术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秦皇岛市抚宁县现有14个乡镇(管理区)科协,2个街道办事处科协,10个企业科协,13个县级学会。近年来,县科协积极整合科普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创新科普工作方式,不断丰富科普宣传载体,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实现了科普工作"六进":即进农村、进  相似文献   

5.
科协的主要职责是科普,而开展科普工作则需要一定的载体作为依托。2012年,陕西省榆林市科协紧紧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这一主题,不断探索科普载体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新路子,在全市初步形成了队伍建设社会化、阵地建设多样化、体系建设规范化、科普宣传多元化的大科普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6.
杨艳梅 《科协论坛》2013,(10):22-25
在阐述社区科普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海淀区社区科普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海淀区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近年来社区科普工作在管理体制、科普阵地、实施方式、科普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得到提升,但是还存在科普重形式轻内容、管理制度僵化、科普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强海淀区社区科普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丁以周  彭晓霞 《学会》2001,(6):23-25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对科普工作十分重视,把它摆在重要的位置.1995年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 1997年12月和2000年7月先后召开了两次全省科普工作会议,把"科普工程"列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十大工程之一,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创我省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全省各地相继建立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经过全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省科学技术普及在健全网络、发展队伍、建设阵地、完善设施、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推动科普事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的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安工作形势的变化和公安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安教育对人才培养突出实战能力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管理实习基地是培养交通管理学员实战能力的重要场地.综观目前实习基地运行情况,基地的保障性要素建设的不足已影响到了基地对学员实习实训的培训效率.以实战为导向,交通管理实习基地应围绕交通管理岗位职责和交通警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开展实训教学.应从组织保障、实习机构设施条件、经费、师资队伍、实训教学计划实施制度等保障性要素上加强交通管理实习基地建设,夯实基础,以发挥实习基地在培养学员实践实战能力的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生活》2010,(10):90-91
为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加强虹口区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载体和传播手段,繁荣科普创作,丰富科普资源,让更多的人成为科普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扩大科普传播的覆盖面和有效率,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虹口区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以"精彩世博,科学生活"为主题,举办了虹口区科普PPS传播大行动活动,共征集科普PPS作品200余件,并将优秀科普PPS作品刻录成光盘,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在校学生、企业职工、科技工作者以及科普志愿者进行免费发放,另外,还通过虹口有线电视台开展科普PPS作品展映活动以及利用"虹口科技网"、"上海科普网"、个人电子信箱、QQ、MSN等传播手段进行有效广泛的传播。该活动已被中国科协列入"2010年百县百项科普示范特色建设专项"。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升西藏科普能力和科普创作,在现有常设展项基础上,通过探索建立和完善一批西藏特色展项目,深度拓展西藏科普场馆展教学功能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西藏特色资源集聚地,打造西藏科学文化阵地建设的要求。独一无二的西藏自然资源,是西藏科普创作的根本源泉和财富,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展示青藏高原的恢弘气势和壮观景观,建立西藏特色、标志性、首创性为一体的互动体验展项,是西藏科普的重要责任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探究互动体验场景项目建设,以全新参与式、体验式的科普平台来凸显自然科学的神奇魅力,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扩大和传播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区内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公安情报学与情报学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公安情报学是情报学的分支学科;二是公安情报学与情报学无从属关系,公安情报学应完全脱离情报学进行专业建设。文章从学科名称、产生背景、历史渊源、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定位、学科重点、实践工作、方法技术、基础学科与学科建制等多方面对两者异同与关系作了分析,据此指出: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失偏颇,公安情报学与情报学关系密切亦有较大区别,公安情报学不宜作为情报学的分支学科而应作为公安学的分支学科进行建设,但也不能完全脱离情报学,情报学是公安情报学重要的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12.
公安科技创新直接关系到科技强警战略的实现,整个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主体来承担,公安院校、公安科研院所与公安科技类企业因其各自的属性不同,在公安科技创新活动中承担着不同职责。研究认为,公安科研院所应当转制化为企业,成为公安科技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研究科技创新系统文献的基础上,界定公安科技创新的内涵及其特殊性,由此提出公安科技创新系统的结构,并分析其组成部分.最后设计公安科技创新系统正常运行的五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公安科技创新必须有一定的主体作为支撑。结合公安科技创新管理实际,分析了各类主体在公安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及限制其能力发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现阶段提升公安创新主体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军  任杰慧 《科技风》2011,(3):28-29
社会团体的科普活动可以弥补政府科普工作兼顾不全的不足,特别是对弱势群体上的不足;可以充分利用科普人才资源;可以合理解决科普人力资源上的不足,实现双赢;可以促进互助博爱理念及公益志愿精神的形成。它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科普实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公众对核电安全的质疑是现代风险社会危机的一种反映。科学传播作为科学与公众的沟通渠道,是化解这种信任危机的重要途径。风险社会中核电科学传播不再是简单地告诉公众应当信赖的科技知识,而是要建立公众对科技的信赖,化解公众对核电科技的信任危机。信任的建立要基于公众关注的核电安全问题,构建公众参与和民主的科学传播"公共领域",这是一项需政府组织、企业、科技专家、公众与大众媒体等多元主体参与互动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辛翠 《科教文汇》2014,(28):88-89
自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至今,我国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公安院校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新形势下,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已经成为公安院校的教学关注点之一,但是公安院校在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严重掣肘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当前我国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为公安院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帮助或启迪。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科普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已迈入公众理解科学阶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文章在归纳上海科普事业所取得的主要成绩之后,根据科技评估和科普评估的一般理论,对上海科普工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基本理念进行了初步设想,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众科技风险防范意识的强弱影响其科技风险防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公众对科技风险的主观认知和防范会因他们所在地区的不同而显现出差异性,欠发达地区公众的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更显薄弱。实地调研广东韶关、河源和肇庆三市,结果表明公众对科技风险的理解和认知不足,去科普教育场所的次数少,机会少,缺乏了解科技风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公众防范科技风险的重视程度不高,科技风险防范投入少,防范意识淡薄,防范观念落后。相关案例和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广东欠发达地区公众科技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多方面原因,据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指导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袁群 《科教文汇》2014,(31):97-98
模拟实践教学法结合了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一种提高公安院校学生专业素质和实际办案能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符合刑事证据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结合目前公安院校在应用模拟实践教学方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模拟实践场景的设置与公安实务工作衔接、增强模拟实践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从而为增强刑事证据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提供一种贴近公安实践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