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寒  张云飞 《科技风》2023,(20):68-70
东海海域某区块探井前期作业中普遍存在深部平湖组地层机械钻速偏低,不时出现钻具遇阻卡钻等问题。为提高该区块钻井效率,开展了双冲击锤复合冲击器的适用性研究。双冲击锤复合冲击器具有冲击能量大、周向与轴向冲击分配精准、冲击频率快等特点,在总结分析东海某区块地层特性、岩石抗压强度的情况下,优化了井身结构,采用双冲击锤复合冲击器提速工具很好地解决了该区块深部机械钻速偏低、钻头磨损严重的难题。双冲击锤复合冲击器在该区块探井的应用结果表明:12-1/4"井段机械钻速为35.9m/h,刷新该区块12-1/4"井段最高机械钻速纪录;8-3/8"井眼机械钻速为21.04m/h,相比前期邻井平均机械钻速提高97.2%,相比前期最高机械钻速提高24.57%,创造了东海海域平湖组地层最高机械钻速新纪录。  相似文献   

2.
海上低渗油气藏大多埋藏较深,岩石可钻性较差,机械钻速较低,钻井成本居高不下。水力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技术是一种新型钻井技术,耦合了脉冲射流和空化射流两种效应,使进入钻头的常规连续流动调制成脉冲空化射流,提高井底净化和辅助破岩效果。现场试验表明水力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海洋钻井的机械钻速,在地层参数和钻井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试验井段与同井相邻井段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2.1%~124.6%。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5,(12):29-30
胜利油田永553井组PDC钻头优选存在问题有:沙三上有100多米含砾砂岩,目的层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研磨性强,机械钻速低,致使钻头选型困难、机械钻速低。为了提高永553井组机械钻速,针对地层岩性特征,结合钻头设计理论优化PDC钻头结构参数,确定出适合永553井组地层的钻头冠部轮廓、切削齿、刀翼数和保径特征等主要结构参数。经过同井场的四口井钻头选型、优化设计,最后优选出目前最合适本区块的钻头入井方案。  相似文献   

4.
屈胜元  钟文建  夏宏南  周昆 《内江科技》2013,(6):141-142,158
在保证井身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钻井周期,提高钻井速度,是加速产能建设,降低油气生产成本的先决条件。针对库2井存在大井眼巨厚,砾石层可钻性差,深井段含塑性盐膏层,高压盐水层及多套压力体系等影响机械钻速的难点,为了安全快速钻进,主要从井壁稳定,优选钻头,优化钻井参数、钻具组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钻表明:库2井通过调整井身结构,优选钻头,使用大尺寸钻杆和钻挺,强化水力学参数,使三开之前钻井周期节约145.73d,机械钻速提高84.6%。  相似文献   

5.
程丙方 《内江科技》2013,(10):69-70
<正>为了采油、布井的方便,开发时易于控制规则的地层,同时为了压裂的施工安全,满足现阶段地质对钻井井身轨迹的要求,目前在胜利桩西油田桩23区块和胜利河口油田大北区块开始大量布置"直-增-稳-降-直"的"五段制"定向井,该类型井井身轨迹控制难度大,应用常规的钻井方法,难以实现较高的机械钻速。经过对井身结构的优化设计,特别是采用最新的钻具结构,大大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建井周期,提高了钻机月速,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垦东12平台井组位于济阳坳陷垦东凸起垦东12断鼻构造上第三系构造高部位,是胜利油田重点开发的海油陆采区块,更是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点施工项目。这些井普遍具有井浅、目的层疏松、定向点靠上、井斜位移大等特点,尤其是井径扩大率难以控制。通过从优选钻头,优化钴具结构,科学调整钻井参数,优化钻井液体系,设计使用海水MEG钻井液体系施工,机械钻速明显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周礼 《内江科技》2013,(10):58-59
<正>本文针对云安厂区块的地质特点,优选各类哈里伯顿PDC钻头,云安006-X5井现场试验,比邻井云安19井钻井周期缩短141天,机械钻速提高87%,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该区块的钻井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云安006-X5井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黄石镇老屋村11组,为一口大斜度开发井。在构造位置上,云安006-X5井位于三岔坪潜伏构造西高点轴线处,该井钻井设计垂深为4985m,斜深为6169m,其目的层位为石炭系。  相似文献   

8.
垦东12平台井组位于济阳坳陷垦东凸起垦东12断鼻构造上第三系构造高部位,是胜利油田重点开发的海油陆采区块,更是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点施工项目。这些井普遍具有井浅、目的层疏松、定向点靠上、井斜位移大等特点,尤其是井径扩大率难以控制。通过从优选钻头,优化钻具结构,科学调整钻井参数,优化钻井液体系,设计使用海水MEG钻井液体系施工,机械钻速明显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陈晓源  张蕾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8):169-170,174
建南地区复杂结构井钻井过程中常出现易垮塌、易喷、易漏等问题,上部大井眼井段采用常规泥浆钻井技术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且极易发生井下复杂事故,严重影响勘探开发进程。通过优选钻井技术在建南地区的成功运用,大大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建井周期。  相似文献   

10.
充气泥浆钻井技术在国外应用比较普遍,国内近些年在大庆、华北、长庆、四川等油气田也进行了推广应用。该技术可有效解决钻进过程中出现的地层漏失问题,并能提高机械钻速,缩短建井周期。靖平51-13井在钻进至延长组地层时出现恶性漏失,传统堵漏方法效果很不明显。应用充气泥浆后完成1070米进尺,达到二开设计井深并顺利固井。  相似文献   

11.
刘桥一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现有的主井提升能力已不能满足矿井生产需要,需对主井提升系统进行改造。本文主要从主井改造的设计、施工、效益等方面对主井提升系统改造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所钻遇的地层构造越来越复杂,由于井斜问题,造成钻井施工速度缓慢,特别是高陡构造的防斜打快问题更是钻井技术中的难点和热点。钻井急需研究出一种解放钻压、加快钻井速度的防斜打快技术,来解决现场生产实际中的困难。偏心扶正器防斜打快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该技术在滨86—6井中的应用效果表明,机械钻速与临井对比有明显提高,井斜控制也优于临井。  相似文献   

13.
精细控压系统钻井提速90%据中国石油最新消息,其旗下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自主研制的PCDS-I精细控压钻井系统,在华北油田牛东102井实施精细控压钻井作业取得突破性成功,机械钻速提高90%,目的层"零  相似文献   

14.
栾治星 《金秋科苑》2010,(24):115-116
螺杆钻具配合PDC钻头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井斜可得到有效控制,井身质量合格,机械钻速得到较大提高,减少了起下钻次数,大大缩短了钻井周期,降低了钻井成本,螺杆钻具配合PDC钻头优快钻井技术也成为该地区提高钻井速度的直接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15,(9):39-40
在苏里格气田天然气水平井钻井中,PDC钻头的应用已成为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的关键。然而大部分POC钻头在水平井使用过程中存在造斜段泥包及滑动钻进效率低、水平段地层砂砾岩造成钻头先期损坏等问题。本文在对长庆苏里格气田地层岩性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专门针对苏里格水平井设计的造斜段及水平段钻头,同时提出了钻头使用建议。PDC钻头在苏里格水平井市场的成功推广应用,提高了苏里格天然气水平井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及建井周期。  相似文献   

16.
韩祥龙 《今日科苑》2008,(12):77-7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钻井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川东北钻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逐步得到攻克。胜利黄河钻井总公司承钻的黑池1井就是一例,该井在高陡沟造、硬地层的钻进中运用了Power V垂直钻井技术,有效地控制井身质量、提高了机械钻速,实现了井身轨迹的连续控制。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6,(3):58-59
正我国许多油田勘探开发的战略目标已经逐渐转向地质复杂、开采难度大的深层油气藏。随着勘探工作向复杂、深部油气藏的逐渐展开,钻井工程师们必将更加频繁地面对各种各样恶略的地质条件和多变的自然环境,在一些区块钻探工作中已经表现出了机械钻速低、井下工况复杂多变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了钻井综合经济效益低,严重制约了复杂、深部油气藏勘探开发目标的实现。提高油气资源开发效率的重要手段是采用定向井、水  相似文献   

18.
鹤壁中泰矿业原设计年生产能力为90万吨,随着煤炭开采工艺的改进,井下生产系统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煤炭年产量逐年递增,主井提升能力也随着产量不断提高.2006年主井提升系统经过改造,提升容器箕斗采用9非标曲轨卸栽轻型箕斗,由于定量斗积煤,实际箕斗提升量平均达7.05吨,因此为完成年产175万吨原煤的生产任务,就必须对主井提升系统各环节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主井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在没有附加空气压缩设备的常规钻机上,通过加接的文丘利管,实现了充气钻井,从而解决了浅地层的严重井漏和窄密度窗口问题,减少了井眼缩径,促进了井壁稳定,节约了泥浆成本,提高了机械钻速,同时,也使岩屑录井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水力脉冲空化射流钻进是将水力脉冲与空化射流耦合的一种新型钻进方式。江苏油田通过开展水力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提速试验,优选试验方案和钻井参数;累计进行了10次下井试验,累计进尺6238.4m,与同区块相似井深对比,试验井的机械钻速平均提高15.28%,提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