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凡做老师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不爱学生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为学生的发展成长着想的。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或是在作业中错了两道题,那就再奖励5遍吧。期中考试没有考好,教师会关爱地给他两个耳光。然后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向学生表白:"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  相似文献   

2.
我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遇到过样一件事.针对班级中不交作业、迟到、不做值日等问题,学生们自己提出了改变这种现象的"妙招":没写完作业的早上来时在走廊里扒在墙上写;迟到的罚站一天,就再也不会迟到了;不做值日的罚做一个周或一个月等等.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学生们没有人对这种做法提出什么异议,相反,大家都认为自己就是因为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处罚而改掉不良习惯的,所以,一致认为这是可行的.有的学生还口头保证:如果以后做不到什么什么,就甘愿接受任何处罚,决无怨言.看来,学生对这种处罚方式具有较大的认同感,认为这就是教育,而且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老师处罚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在惊诧于学生的"自罚"的同时,引发了我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一家网站的“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位老师发了个关于作业的“帖子”,讨论的话题是:给学生布置作业,老师要不要做一遍。有人跟帖说应该做一遍,不做,怎么批改、怎么指导?有人说应该有选择地做,答案一目了然的就不需要。还有人说这样没有必要,老师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看起来讨论很热烈,大家各持己见。但仔细一琢磨,觉得这几种不同意见倒是很有相同之处的:第一,人家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就想先做或跟学生一起做作业,谁能说不可以?第二,不管持哪一种看法,大家似乎都把做作业默认成为完成所布置的指向特定教材、巩固所学知识、为了熟能生巧或举一反三的练习题。  相似文献   

4.
对于县城及农村的初中生来说,目前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就在于没有"说英语"的环境.尤其是在家里,老师为了让学生动口说英语,有时也留"说"的家庭作业,比如"把课文读两遍","回家跟家人说说今天学的内容","学过的英语在家要经常运用"等.但好多学生父母不懂英语,老师也不易检测,所以这些作业只有少数学生能完成,大部分学生是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5.
一、损害自信的“强敌” 现象一:老师对不做作业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每天都不做,真是无可救药了。 现象二: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现象三: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10遍,再错罚20遍,依次翻番。  相似文献   

6.
某校范老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内容是回答两个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写在作业本上。当第二次上课检查作业时,范老师发现一个学生未写完作业,便十分气愤地批评了该生,然后要其将作业抄写100遍,第二天上交。第二天,该生仍未写,教师大发雷霆,令该生抄写500遍。该生放学回家后就开始抄写作业,到22点左右,由家长帮抄写,直到深夜才完。后来,该生家长将此事告到教育局。又某校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某,期末考试错了5道数学题,老师在放寒假时规定,考试时每错一题便在假期每天罚做100遍。因此他每天要被罚做500遍,21天假…  相似文献   

7.
张长征 《考试周刊》2011,(70):232-232
1.引言 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如学生讲话、做小动作、做其他作业等,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为处理好师生关系,许多老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一位老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你不得不承认惩罚的效果,但凡事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走向极端。老师一定要带着一颗宽容之心,学会忽略,蹲下来看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课堂充满赏识。  相似文献   

8.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关心学生、和蔼可亲、很会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老师,和学生谈话更是我的拿手好戏.可是,前天的民意调查,让我大吃一惊.调查表上问学生最不喜欢老师的什么,全班52人中居然有45人回答不喜欢和老师谈话.  相似文献   

9.
王小萍 《教书育人》2012,(26):18-19
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今天,是我第一次走进301班上课,一进教室就感觉这个班的学生非常活跃。布置作业后,我巡视了一遍,发现有许多学生在做语文作业。我认为这伤害了我作为一个新接班老师的尊严,就说":请同学们先做数学作业,其他的收起来,不然……"学生显然领会了我话里的意思,都规规矩矩地做起我布置的作业来。唯有刚  相似文献   

10.
在一家网站的“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位老师发了个关于作业的“帖子“,讨论的话题是:给学生布置作业,老师要不要做一遍.有人跟帖说应该做一遍,不做,怎么批改、怎么指导?有人说应该有选择地做,答案一目了然的就不需要.还有人说这样没有必要,老师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看起来讨论很热烈,大家各持己见.但仔细一琢磨,觉得这几种不同意见倒是很有相同之处的:第一,人家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就想先做或跟学生一起做作业,谁能说不可以?第二,不管持哪一种看法,大家似乎都把做作业默认成为完成所布置的指向特定教材、巩固所学知识、为了熟能生巧或举一反三的练习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高中生的家庭作业不但没有完成,而且书写潦草,老师惩罚他:"乱七八糟的,必须重做一遍作业,快点好吗?"不知道是这句话刺激了他,还是他本来就带着情绪,只听他嘟嘟哝哝地说:"我哪有时间,我就是不做。"当着那么多的学生被"拒绝",教师只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提高了嗓音说:"怎么了,你作业没有完成,竟敢顶嘴?让你重新做一遍,你意见这么大?""我就是有意见,我不是说了昨晚我家出了点事情,影响了做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班学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况的记载表中也有我的名字,那是我自己主动把自己“降格”为班里的一个普通学生。我认为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老师本来就应该是班里能为大家做样子的最好“学生”;孩子们更觉得应该如此,用他们的话来说:你本来就是班级中的一员么.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实践中,为了能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印象,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很多教师都喜欢在课后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每次布置完之后都不忘对学生叮咛要好好做.开始的一遍、两遍学生们还能认真对待,积极主动完成,可是三遍、四遍之后,学生们就开始应付了事了,有的学生甚至干脆不做.很多教师对此总是很不解,认为自己煞费苦心精选习题,苦口婆心阐述其重要性,学生怎么就是不领情呢?直到最近偶然读到一篇短文我才幡然醒悟.  相似文献   

14.
开学两个月之后,八年级重新分班,四班分来不少新学生。在检查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叫江民的学生,作业一次也没有做完整,他原来的地理老师一次也没有给他批改。我问他为何不做作业,他说:"老师说,我可以不做。"  相似文献   

15.
<正>常常有些老师开玩笑地说:"这个问题我讲了八遍了,学生还是不会做."其实不在于做了多少遍,讲了多少遍,而在于有没有让学生拨开云雾,抓住问题本质.这就需要老师对训练做一些设计,让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提升能力.下面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来说明.类型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直线和圆的方程,可以直接问两者的位置关系,也可以问交点的个数,这类问题是最简单的问题,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看由它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都认为老师讲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生怕学生不能按老师的思路展开教学,课堂目标不能完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接受,其结果是教师越讲越累,学生越听越烦,甚至不愿意去学。于是便有老师埋怨学生太笨了,一道题都讲了好几遍还是不会  相似文献   

17.
韩国一位英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学生将当天所学课文从头到尾抄10遍。这项工作耗时巨大,开始,学生还能坚持,越往后,越是大打折扣,不少学生只抄了一遍或两遍,有的甚至根本不抄,心想反正老师检查也是走马观花,并不会斤斤计较。谁知临近期末,老师突然袭击,全面检查抄写作业,结果只有一个人从头到尾、一丝不苟、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还边抄边背,课文内容稔熟于心。这个人就是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互动,克服思想障碍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很少主动跟老师交流,是担心自己的观点太平庸,害怕被老师看不起,再者动不动就往老师身边跑,会让同学们认为在跟老师套近乎.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其实,学生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老师没有理由不喜欢一个爱思考、进步快、思想活跃、分析问题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应主动接近老师,与老师交流沟通,关键在于教师要鼓起学生主动向老师靠拢的勇气.  相似文献   

19.
100分泡汤了     
老师开始发作业本了,我那得意劲儿就甭提了,我肯定是100分!昨晚作业做完后,我特意让当老师的叔叔帮我检查过。老师刚发下作业本,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它。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心中早已向住的100分泡汤了!望着作业本上的一个个“红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哪来那么多“红灯”?大概是老师批改错了吧?我连忙去找老师“算账”。老师建议我把带有“红灯”的题目细细地看看,重新做一遍。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原来都是我的错!当我将自己独立订正后的作业本交给老师时,老师连一个“红灯”也没有送给我。手捧作业本,我思绪万千。原来,…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育中的学生天天接受着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们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尽管我们不否认记忆性、文本性的内容的确要依靠传统作业达到,但是,在这种形式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得不到培养,因此作业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