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庸先生说:“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金、茅盾或鲁迅所写的,其实都是用中写的外国小说。”又说:“武侠小说才是中国形式的小说……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金庸先生这段高论如果成立.巴金、茅盾、鲁迅都要被赶出中国学史。“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都将变成外国小说,一部中国新学史也就变成一部武侠小说史了。金庸先生的失误一是混淆了借鉴和创造的关系,二是狭隘地看待中国学传统,三是不敢正视武侠小说的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他的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金庸小说研究、金庸研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研究科目——金学。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在传统文学与新文学的交汇点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绝非过誉之词.金庸小说的读者层面之广,覆盖面之大,确实令人咂嘴.《金庸传》中有一段评论的话,是对金庸小说的最高称赏:“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位作家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真正做到了写尽中国人的人生:一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另一便是金庸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5.
试论金庸的美学思想脉络袁武金庸的武侠小说继席卷港、台、海外华人世界后,又席卷中国大陆,除吸引众多普通读者外,还令很多专家、学者爱不释手、通宵达旦。海外成立了“金学研究会”,大陆也开始了对金庸的研究。这里,我想试着谈谈金庸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他的美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名教授、名现代学研究家严家炎所《金庸小说论稿》中的《论金庸小说的情节艺术》一,对金庸小说的“情节艺术”作了细致而精当的分析,对中学生怎样写好作很有启发。原很长,这里只是其要点发表.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金庸研究中,学界侧重于金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轻于对金庸与外国文学及文化的研究。金庸小说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了外来异质文化的影响,其小说在展现出“民族性”的同时又展现出了“世界性”。将发掘其武侠小说的内在魅力与探索其武侠小说的外来影响相结合将有助于“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小说进行了改造,开启了民族小说形式的新路径。本文从小说模式的演变全身换血的改造,金庸、鲁迅异同论,“雅”“俗”之说和承前启后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中的"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是兼容各家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它不仅是金庸小说中侠的灵魂,也沉淀在作品普通人及一些反面人物的心灵深处。金庸在其一系列作品中大力揄扬的定义“义”,与人民利益,社会公正连在一起,也与“正义”,“情义”紧密相连,故与“江湖义气”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我看金庸     
金庸先生的14部武侠小说已被印成多国文字,全球畅销,更有外国朋友把读金庸先生的作品看作是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捷径。香港有两位作家写书发了大财,一位是倪匡,另一位就是“金大虾”了。看了这么多部金先生的作品,也算是一名大“虾”,所以我就侃侃对金先生作品的看法。一部好的武侠作品,一定要有令人神往的武功秘籍,相当鲜明的侠义精神,再加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这便是武侠小说的骨架。仔细分析金庸的小说,发现几条“真理”,我称它为“金氏定律”:一、男主角要么绝对聪明,要么绝对英俊,要么两者兼有。金大侠笔下的男主角…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小学开始阅读金庸小说,可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金迷”了。虽未曾与金庸先生谋面,但有幸得到他亲笔书写的赠言,一段与金庸先生忘年“神交”的历程由此开启。笔者也由一名业余的金庸小说粉丝,逐渐成为金庸小说的研究者。笔者一家祖孙三代皆为“金迷”,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和影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金庸热”历时多年仍势头不减。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能使其所有作品都产生如此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从而形成一股热潮的实不多见。本文拟从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这股热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小说雅俗分流、雅俗互渗,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通俗的,但作品反映了中国传统儒、释、道化的精髓、体现出小说创作“学人生”与“学的娱乐性”的统一。金庸先生武侠小说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已远远超过俗学的范畴,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提出金庸小说使武侠小说从人们眼中的"俗文学"步入到"经典文学"行列这一过程,正是对中国武侠小说的一种超越这一观点,从金庸小说的武、现代精神以及"金庸热"这一怪异的阅读和研究现象入手,简要论述了金庸小说的"经典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文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文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文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文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金庸的小说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好看的小说,异彩纷呈,美矣美仑。读他的小说,会使人想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及近代的小说,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想到先秦的《诗经》,等等。这里不打算作全面的论述,只试图探求一下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即《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和唐代几篇著名的剑侠传奇之间的承继关系。唐代著名的剑侠传奇主要有《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昆仑奴》等。对这几篇作品,金庸曾多次提到过,如卢玉莹的《访问金庸》纪实里就有这样的对话:(卢)问:中国何时开始有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9.
金庸小说研究热闹非凡,而其散文研究却冷冷清清。其实,金庸散文有独到的艺术特色:语言浅白而富于变化,构思简练却又暗藏机锋,重民族形式又加以创新,于博古通今中熔铸情思。金庸散文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对“金庸研究”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20.
有人把金庸吹捧成可与莎士比亚比肩的文学大师,有人则称他的小说只不过是“人妖的艺术”而已——眼下,电视剧《笑傲江湖》正在中央台播得如火如萘,金庸和他创作的“江湖”种种恩怨,遂成一时之热门话题。不久前,我读到一位评论家的文章,谈的也是金庸,立论很有味道:20世纪中国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