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报业集团的出现是中国报业甚至是中国新闻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出现当然并非偶然,是中国社会变革在新闻领域的表现,也是新闻行业对历史的一种回应。报业集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作为一种产业的经营运作方式。在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报业集团产生并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从中国报业的市场化历程分析,更能清晰地认识报业集团对于中国新闻业发展与变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新闻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十多个年头的新闻改革历程,也可以视为我国新闻业逐步走向市场的过程。当前,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市场观,通过健康的市场行为,使新闻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摆在新闻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市场行为的三个发展阶段应该说最初的市场行为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表现为新闻业(首先是报业)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被推入了受众市场。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报纸都是由国家拨款,公费订报,邮局发行,报社基本上只管办报,不讲经营,不计成本。随着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80年代中后期,报业面临“三涨一减”的严峻局面。一是纸价上涨,用纸短缺,新闻纸价格1980年每吨730元,1985年涨到1100元,1988年高达2800元(目前已达3800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新闻传媒如何准确定位,这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要的实践问题。笔者思虑再三,将一些见解呈上,以求讨论深化。 一、新闻传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准确定位,决定它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 1978年,我国大众传播领域只有报纸186种和为数不多的电台、电视台。1996年,我国的报纸增至2202种,电视台增至3100多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新闻传媒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给新闻市场带来广泛而激烈的竞争。多元化的新闻媒体都力图在市场空间中占有尽可能多的份  相似文献   

4.
徐晓清 《新闻世界》2014,(6):301-3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新闻业的产业属性确立起来,由此带来受众意识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影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新闻媚俗、新闻侵权四种问题有增无减。市场驱动力在构建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也对其起了消解作用,我国未来新闻业的发展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发挥市场驱动力的作用而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各媒体都加快了新闻改革的步伐。改革的重点是:如何抓住读者,吸引读者.提高报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一年,我国新闻业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有的报纸发行量一跌再跌,而锐意改革的报纸,特别是一些地方报纸(包括机关报)和专门性报纸,发行量大幅度上升。各新闻单位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平等,“新闻大战”骤起。一个新的清晰的概念开始在新闻生产者头脑中变得十分牢固了,这就是“新闻消费”。从新闻消费看新闻生产,前者为后者提供广阔的市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和浙江广播电视厅1991年在浙江进行的新闻受众调查,该省城市中经常读报纸的人占城市新闻受众的60%;农村中经常读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中国媒介发展态势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五年,对于中国、对于中国新闻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发展时期。由于新世纪的到来,由于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激烈,这一发展可能会有不少不确定因素,但是,基于对客观情况的基本认识和分析,我们对未来几年面临的态势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大体的眉目, 一、市场壁垒越来越少,新闻媒体之间竞争加剧。不仅是纸质体与纸质媒体间的竞争、电视与电视、广播与广播之间的竞争,而且发展为多媒体复合竞争和跨地区、跨行业媒体间的竞争。竞争,一方面会促进新闻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将加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程。如今,我国新闻业已颇具规模,全国有3000家电视台、近1000家电台(含有线台、教育台),2100多家报纸和近8000家杂志。以报纸为例,报纸的种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在新闻业务改革中,党报以外的许多新闻媒体先行了一步,构成了对党报咄咄逼人的攻势。这点很像我国经济改革开始时国有企业改革落后于非国有企业的情况。 当然,我们党报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必须有自身的模式。我们的“下海”,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把握正确导向,提高报纸质量,促进报业发展。当前,新闻业务改革必须改革新闻,新闻是报纸的基础,改革先走一步的晚报和都市报,它们和传统党报相比,基本的突破也在这里。新闻业务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改革新闻,是将宣传式新闻改为新闻式宣传。 拓宽新闻领域 抓好…  相似文献   

9.
新闻消费是信息经济学中信息消费的一个缩小的概念,指的是人们使用新闻产品或通过接受新闻产品满足一种精神需要的过程。我国新闻业的巨大变化,提出了这个研究新闻生产的新视角。长期新闻短缺是计划经济造成的,一旦转向市场经济,新闻业便获得了一种强大的经济推动力,很快使新闻生产与消费之间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仅这走出的第一步,就已经使人们意识到,在未来新闻业的发展中,新闻消费将不断把对新闻的需求再生产出来;新闻生产要有大发展,就必须有新的新闻消费需求。因而,新闻消费对新闻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果从新闻消费看新闻生产,首先要承认新闻(包括新闻的载体报纸等等)是一种商品。1982—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在总结14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企业在这项重大改革中处于前沿地位,毫无疑问是要积极加快变革的。企业报作为企业的报纸,理所当然也要坚决地为企业的这种变革更好地服务。企业报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已成为推动新闻改革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时期,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媒介要适应这一伟大变革,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新闻改革要以转变新闻观念为先导。只有在新闻改革进程中不断转变观念,才能保证新闻改革顺利进行。(一)牢固地树立广大读者需求观念。这是办好报纸的思想基础之一。所谓广大读者需  相似文献   

12.
1993,商海滔滔。中国新闻之舟扬帆驰入市场经济的波涛之中。“报纸下海走一遭”,“京城大战周末版”,“沪上传媒大厮杀”,这种醒目标题下的大块文章,用时下王朔式的语言来说。叫做一不留神就满世界都是。长期处于“忘我”境界的新闻界,一改那种“温良恭俭让”的形象,对自身走向市场经济的种种举措,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与冲动。于是,圈内有人感叹:新闻业几个月就换了一种活法。果真如此,那么,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还要不要坚持?怎样坚持? 毫无疑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并使我国的新闻事业产生新的深刻变化。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建立和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繁荣.1979年我国新闻界正式提出新闻改革的口号,迄今已有十四个年头了.这14年,是我国新闻事业迅速发展的14年.随着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明确提出,新闻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竞争态势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在总结14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企业在这项重大改革中处于前沿地位,毫无疑问是要积极加快变革的。企业报作为企业的报纸,理所当然也要坚决地为企业的这种变革更好地服务。企业报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已成为推动新闻改革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新闻业内部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同一类新闻媒介内部的各新闻单位(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生产新闻信息产品(报纸、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的物质技术手段的竞争。只有以最先进的新闻技术手段武装起来的新闻单位,才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把握。因此,技术改造的决策与实施是新闻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盛行,我国新闻业的格局也呈现出很大的变化。新闻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真实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才能体现新闻本身的价值。1.新闻真实性理解新闻所要履行的便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真实性,他是由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报纸突出服务性,贴近读者生活的趋势十分明显:各类服务性专文、专栏、专版大量涌现,所占版面扩大,采用各种新闻手段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举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股市证券、电脑网络、医疗保健、婚姻家庭、社交公关、休闲娱乐、生活小常识等等,靡不囊括.这是报刊进入市场经济,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进程中出现的可喜现象,是新闻媒体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增强的表现,体现了新闻界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觉追求.笔者认为,报刊新闻的服务性问题,是新闻事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总结规律,指导实践.这里谈一点粗浅认识,参加探讨.服务性可说是报纸最原初、最本质的属性.我国北宋末年出现的小报,其内容就以“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为主,旨在为关心政局的官僚士大夫提供一些参考消息.欧洲最早的报纸,15世纪出现的被后人称为“威尼斯公报”的手抄报,其主要功能就是传递商业行情、船舶行期等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功能不断增加与完善,但从大服务的观点看,这些功能都是服务功能的延伸.当代的产业划分,也把新闻业归类于第三产业,亦即服务业,可见服务性的确是报纸最根本的性质之一.马克思说,服务本身具有与其他物质产品相同的经济性质,是人类劳动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新闻及其载体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近年来的短暂实践已显露端倪: 报业被推向市场,版面纷纷扩展,广告大大“越位”……新闻界呈现斑斓多彩、空前活跃的经营与竞争势态。然而,在这场新闻改革深化的进程中,拥有庞大阵容的企业报群终因性质、功能、依附主体诸因素差异,致使其“经济行为”有别于社会性报纸和专业性报纸: 其一,依附企业机体。企业报进入市场是随企业整体推向市场,所以,其竞争主要表现形态不是自身的行业竞争,而是参与企业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完善,我国新闻传媒开始了走向市场的改革。在这场报业竞争中,地市党报面临中央、省级党报及省城都市类报纸市场挤占的双重压力,在夹缝中求发展。时下,许多地市党报都把提高报纸质量,增强可读性作为吸引读者、扩大经营创收的核心竞争力。这仅仅是地市党报应对报业竞争的一个方面,在报纸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地市党报还需要更多元化的竞争策略。必须重视自我宣传、自我塑造,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地市党报自我宣传是应对报业市场竞争的客观必然选择。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市…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几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得以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体,技术比较先进,多层次、多渠道、多手段,基本覆盖全国城乡并面向世界的强大有效的新闻传播网络。随着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新闻业逐步步入市场、国内外竞争的日渐加剧,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