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熊英 《教师博览》2023,(12):28-29
开展小学生心理工作对落实“双减”政策至关重要。它既能让心理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又能让心理教师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状态不佳的原因,提出调整小学生心理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一)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概念小学生心理问题是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和失误等心理状态不良、不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现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调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前提。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或不能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和教育,就会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小学生健康的成长,我们把这种消极的心理现象称为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3.
当今,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切,班主任是实施心理教育辅导、帮助小学生改善和疏导心理问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各种质疑和关注,班主任应以身作则,主动对小学生心理进行教育和辅导,以减少或避免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为确保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从各方面提出合理的心理疏导措施,以进一步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但是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缺乏正确的引导,容易使学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厌学、抑郁、早熟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合理可行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虹 《教师》2013,(12):11
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人际交往对小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正是在人际交往中,小学生出现了各种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问题。本文对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体验、人格问题、行为问题等人际交往心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提出了进行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生体育教育是小学生促进其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小学生心理问题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进行心理引导可以帮组小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分析体育教学在心理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事业成败,农村小学生由于社会经济、家庭环境等原因,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地进行干预和矫正,迫切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具备必要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培养五年制大专农村定向小学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拥有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知识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而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的淡薄,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了解决小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提高全体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力,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  相似文献   

9.
小学时期正是人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勤奋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课上课下压力较大的情况,小学生普遍心理问题也逐渐显露,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也就凸显出了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教育教学中的心理问题已引起我国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导致心理研究问题成为教育热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号召与指导之外,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可以说是人们对于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认同。因此,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当代青少年心理的状况,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心理的发展,依据心理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列举了小学生存在的三方面的心理问题,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措施,以优化小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活动背景】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社会交往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相互合作,形成社会意识等,逐步形成和发展各自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正是在社会交往中,小学生出现了各种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问题。因此,关注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活动,研究小学生的社会交往心理,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交往心理辅导,对于促进  相似文献   

13.
抑郁倾向心理是当前小学生学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及时加以纠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有抑郁倾向心理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如何利用"手工数学"纠正其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问题带有年级的特点.大一是高校适应的困惑期;大二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大三是情感的冲突期;大四是择业求职的盲目期.要解决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开展课程化课堂教育;确立能力课外训练系统,进行活动化课程培训;构建心理辅导咨询系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建立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指导学生自助开展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群体心理问题较普遍,专家建议心理教育尽快走进课堂。据了解,中国精神疾病患病率在逐年提高。调查发现,青少年群体中,小学生有10%~20%存在心理问题,有心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测查与建档,一方面能够将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筛查出来,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另一方面,也能够服务于全体学生,帮助小学生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这对于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理情景剧是基于心理剧有关理论和技术的一种发展性的心理辅导方式,如何把心理情景剧的演出形式与技术引入课堂,是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要问题。详细介绍了心理情景剧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从1.0版到4.0版的探索过程。通过心理情景剧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使学生明白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如何应对与处理,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人最难战胜的其实是自己,而健康的心理无疑对一个人的情绪影响最大。小学心理健康课是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课程,但心理健康课只是一个引导,"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何让心理课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如何让心理课释放魅力?本文从直面学生心理,构建常态化的心理课堂模式;直面学生心理,构建趣味化的心理课堂模式;直面学生心理,构建实践性强的心理课堂模式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9.
齐庆华 《辅导员》2013,(27):30-31
近些年,许多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愈来愈高,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出现焦虑过度、情绪紧张、害怕交往、羞怯、自卑、忧郁、孤僻、说谎、叛逆、浮躁、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涣散、挫败感等不良心理状态。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随着年龄增长会更加严重。小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心理倦怠的调查与分析,了解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了课堂学习倦怠成因,并就如何应对该心理问题进行探索,为提高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