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案例回放: 教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课,在学生明白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后,我出示如下一组练习.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片断:师:昨天我们在数学王国里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谁来说说加法运算定律的内容及其字母表达式?(学生用语言叙述加法运算定律的内容)生1:a+b=b+a。生2:(a+b)+c=a+(b+c)。师:加法运算定律中有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请你猜一猜,哪些运算中还有像加法这样的运算定律?生3:我猜减法中可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生4:我猜乘法中可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中没有。生5:我猜除法中可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中没有。  相似文献   

4.
教学思考: 为了研究本节课,笔者从网上下载了70多篇199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本内容的设计与实录等,一一仔细阅读,发现本内容大致有以下两种上法:一是先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共计2课时;二是先上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再上加法和乘法结合律,共计也是2课时.两种上法均是先研究加法,而后研究乘法.比较了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西师版、北师大版等教材,发现教材上也大都是按照如此顺序编排,唯独北师大版是先探究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后,再让学生自己探究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6至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相似文献   

7.
正"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律中学生学习最为困难的部分,其困难性源于乘法分配律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组成要素多了,展开算式步骤多了。不但出现加法和乘法两三步混合运算,而且变式类型较多,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了分散教学难点,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运算律"的一部分先行教学,而把乘法分配律放在四年级下册教学。这样把名称相同、学生容易接受的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结合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然而,乘法交换  相似文献   

8.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四则运算里的基础定律,为学生以后学习简算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加法结合律与交换律之间却有着微妙的关系,要想彻底厘清两者,需要从定义开始追溯。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0.
卞恩鸿 《河北教育》2008,(10):22-22
“运算定律”又称运算律,通常是指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数学计算时运用的规律。“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五种。  相似文献   

11.
教学思考: 为了研究本节课,笔者从网上下载了70多篇199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本内容的设计与实录等,一一仔细阅读,发现本内容大致有以下两种上法:一是先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共计2课时:二是先上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再上加法和乘法结合律。共计也是2课时。两种上法均是先研究加法.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时,我一站到讲台上,学生们一双双信任求知的眼睛紧望着我。我被学生这极佳的学习状态所感染,不禁突发奇想:把教本和备课一台柱讲桌旁一推,“今天我们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两个定律与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运算道理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计算简便/之后,我也没让学生看例题,只出了两道式于题要同学们做做试试。9×318=25X7X4结果同学们都做对了。我对同学们热情赞扬,学生们乐得眉飞色舞,我也尝到了教学的乐趣。这时我又要求学生自己去看四道例题,最后做了练习题结果很理想,错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6~58页例题,"想想做做"的第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4.
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都进行的比较顺利,所以没有留下多少印象。今年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使用的第一年,学到结合律时,学生跟我发生了“战争”,让我感受颇多。按照课本编排顺序,先学交换律,再学结合律。同以往一样,顺顺当当过来了,学生掌握并能应用了。可是在检查作业时问题出现了:127 59 141,很明显的用结合律计算的题目,可学生却换成了59 141 127。于是战争爆发。我问学生:“这不是很简单的用结合律的题目吗?”学生说:“结合律简便,我只用交换律也很简便。”明显的强词夺理。我说:“结合律在这里只需要加一个括号就解决问题了…  相似文献   

15.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关于加法的分配律,是中小学有关数的运算的五个重要定律。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讲了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例子,孕育加法交换律。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提到交换两乘数位置积不变的性质,孕育了乘法交换律。小学四年级下学期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乘法运算律的第一课时,我问学生:“谁能说说什么叫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学生们全都无所适从。缄口无言,在我引导之后也无一人能准确完整地表述。  相似文献   

17.
教学思考:为了研究本节课,笔者从网上下载了70多篇199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本内容的设计与实录等,一一仔细阅读,发现本内容大致有以下两种上法:一是先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共计2课时;二是先上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再上加法和乘法结合律,共计也是2课时。两种上法均是先研究加法,而后研究乘法。比较了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西师版、北师大版等教材,发现教材上也大都是按照如此顺序编排,唯独北师大版是先探究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后,再让学  相似文献   

18.
日前,我参加了我们学校组织的一次教研活动,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进行美育渗透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渗透简洁美,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要求学生探索并发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5个运算定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今年福州市初中一年级进行了数学课程改革.旨在通过学生的探索与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发展.教学实习期间我带着这个思路,对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我上的其中一堂数学课是“有理数的加法”的第2节课,授课重点是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教科书上教学内容安排是由“做一做”中4组对比练习引出“想一想”的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搭配两道例题例2、例3和“随堂练习”.这两道例题分别是运用运算律计算4个有理数连加的计算题和计算10听罐头总质量的应用题. 我的授课思路是:先让学生说出“做一做”中4组题目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