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今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是家叔戈公振诞生的九十周年,十月二十二日又是他逝世的四十五周年,我特把他在五十多年前写的遗著《英京读书记》整理和发表出来,作为对他的追念! 家叔公振在上海时报工作时,即专心研究新闻学和中国报纸的历史。一九二五年二月,他编的《新闻学撮要》由上海新闻记者联欢会出版;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他著的《中国报学史》,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当时称新闻学为“报学”,称报纸的历史为“报学史”。如他在一九二六年六月为《中国报学史》写的《自序》一开头就说: 民国十四年夏,国民大学成立,延予讲《中国报学史》。予维报学(Journa-  相似文献   

2.
河南大学教授宋应离与朱联营、李明山合编的《中国期刊发展史》,经历了十多年的研究与编写,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列为该社的编辑学丛书之一。全书35万字,共分十章,从中国期刊的初创期论起,继论近代期刊史的开端,戊戌变法时期的期刊,接着分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期刊,五四运动前后的期刊,20-30年代期刊的热潮,抗战爆发到解决前夕的期刊,至第七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期刊,第九章为“文革”时期的期刊,第十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由赵燕群同志编著的《期刊工作浅谈》一书中,谈到中国期刊发展概况时说道:“清朝以后又出版了《宫门钞》、《开元杂报》等。清朝开始,有人将这类报道按时间刊行,而形成了期刊的雏形”(原书第5页)。共中所举《宫门钞》不误,书中有图可证。而把《开元杂报》说成是清朝以后出版的,则大误了。时间之差相去千数百年。按“开元”乃是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741年),其得名即由此,说明它是唐朝的而远非清朝的“期刊”。这一点有唐人孙可  相似文献   

4.
社办期刊该由谁出版,本来是不成问题的常识。前不久看到国内一份颇有知名度的某周刊的版权页,才知道这个常识并没有成为一些社办期刊人员的“常识”。虽然该刊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创意已为期刊界所称道,但该刊在版权记录上不该有的差错,却令人深思。该刊的版权页上明明白白写着:“出版:某某出版社”。《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刊登的中央出版社的经验介绍材料中也写道:“本社还出版了《科技与出版》等期刊”。显然,在该出版社领导的观念中,认为出版社除了出版图书,还能出版期刊。这两个事例表明,认为出版  相似文献   

5.
自1897年11月中国第一份报纸副刊上海《字林沪报》的《消闲报》创刊,我国的报纸副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漫漫长路。这期间副刊经历了多次内容、形式和功能的转变,研究报纸副刊的专家学者也把这一百多年的副刊发展史分成了四个阶段:《消闲报》创于U至“五四”时期;“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1]。  相似文献   

6.
徐寿芝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2):139-139
“五四”时期是中国书刊报出版异常繁荣的时期。新文化运动,西学东进促进了书刊报的出版,政治思潮的蓬勃兴起、思想文化的跃进,为书刊报的繁荣准备了前提,先进分子的倡导实践决定了书刊报出版的兴盛。民主和科学及社会改造成为这时期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的出版及传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性期刊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本世纪20—30年代,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女子世界》、《女声》、《妇女评论》、《妇女声》、《新妇女》、《劳动与妇女》、《妇女杂志》等一大批女性期刊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政治范畴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第二个高潮出现在5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中国妇女》为龙头,很多经济文化发达省份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近代期刊载体的考察研究,数十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史料,相继有<中国报学史>[1]、<19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以下简称(目录)][2]、<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编>(1-6卷)[3]、<五四时期期刊介绍>(1-3集)[4]、<中国近代报刊史>[5]、<中国大学学报简史>[6]、<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7]、<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8]等等专著及其众多论文,多达几千万字.  相似文献   

9.
杜龙鼎 《出版广角》2015,(17):180-181
五四时期是西诗汉译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西诗汉译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和文化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诗汉译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期刊这一重要平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时的期刊文化。《新青年》是五四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期刊,以之管窥西诗汉译与期刊文化的关系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赵艺超 《图书馆论坛》2004,24(4):217-217
4月 30日上午 ,深圳市宝安图书馆读者个人藏品展之一 :银熙君期刊“创刊号”收藏展开展。此次展览分为 2 6个专题 :“文学”、“经济”、“科技”、“军事”、“法制”、“体育”、“青年”、“人文研究”、“党刊”、“广东地方期刊”等 ,内容非常丰富。如 1919年出版的《博物》创刊号 ,1935年出版的《研究与批判》创刊号 ,香港出版的《中国文坛》 ,台湾出版的《艺术研究》等 ,都极具史料价值和珍藏价值。这些期刊全部由深圳市宝安区青年收藏家银熙君先生收藏 ,他从 1991年以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创刊号期刊收藏活动 ,通过与藏友交流 ,市场上…  相似文献   

11.
据日本出版新闻社94年出版统计数据,处于逆境中的日本图书出版业图书销售总额较93年增2%,期刊销售总额约为15000亿日元,较93年增1%。《出版新闻》编辑长青田义昭表示:“尽管近年来日本书业界奉行‘刊高书低’的出版发行策略,但94年较有影响的创刊杂志问世种数减少。如果从94年期刊经营利润等综合指标进行分析,加之期刊广告收入的减少,反映出的日本期刊出版市场则趋于萧条与负增长。” 95年伊始,创刊广告为数不少,但内容多偏重于实用性、趣味性。如:1月,连环画形式的育儿杂志《妈妈》由经院社创刊;2月,《周刊花百科Feur》由讲谈社创刊;3月,面向幼儿的杂志《太阳公公》由小学馆创刊;4月,《Monthly  相似文献   

12.
是报刊不分的历史形态原因也罢,是报纸的发展势头迅猛强劲超越了期刊也罢,中国近代报业是素有办刊传统的。其办刊谋略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将报纸内容汇编成册,将报纸上传播的内容视如再生资源,予以二次传播。如1874年在香港创刊的《循环日报》,次年便出版一份月报,选择重要时事汇编成册,每月一期,每年取费一元,但因销数不多,办了一年也就停了。此为“汇编月报”。创刊于1897年4月的《湘学报》旬刊,由唐才常、陈为镒主编,出至第23期汇编成册,出至第40期又汇编成册,这就是不定期的汇编刊了。此为利用撤纸资源而做的期刊简单再生产。其二是报社正式创办期刊,或先有报再  相似文献   

13.
期刊在线     
《计算机世界》“减肥”本刊讯 从2005年起,《计算机世界》全面改版。报型由原来的260×375mm改为260×320mm,全部200个版实现全彩色印刷。 版面尺寸上的变化不仅仅因为它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报型,符合时尚路线,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携带,新版《计算机世界》不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我国最早的画报的不同记载关于我国最早的画报的记载,在报学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点石斋画报》。较早的是1927年戈公振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中说:“石印既行,始有绘画时事者,如《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书画谱报》等是”。1931年萨空了在所著《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中说:“中国之画报始祖,说者皆谓上海《点石斋画报》、  相似文献   

15.
第三章现代出版事业的转化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也是彻底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革命出版事业的开端。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年间,是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中新旧力量从并存、较量到交替的时期,这时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阶段(1919—1927年) “五四”时期传播新文化最早的刊物是《新青年》。它1915年9月创刊(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主编,自第二卷起改现名)即竖起“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开火,介绍西欧新思想、新文化,批判中国旧思想、旧道德;同时又举起文学革  相似文献   

16.
在书、报、刊三个门类中,期刊的形式变化无疑是最快的。1994年本人曾以《书摊:期刊晴雨表》为题,论述了94年期刊的新走向,再看95年的期刊,发现形式上又有了许多新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是1994年风格的延续,有的则是前所未有的。A.流行开本走俏,异形开本出奇。1994年可以说是改开本最盛的一年。国际开本的流行,使有大开本印刷机的印刷厂着实红火了起来。今年更有不少期刊步其后尘,一夜之间“长大了”。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端,至1949年结束,长达109年的时间中,近代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不断在变迁,媒介制度也随着时代浪潮在悄然变化着。戈公振先生的著作《中国报学史》也忠实地记录了其中一段时期的变迁。本文将从《中国报学史》的内容出发研究近代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挖掘近代媒介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一九年以后,资产阶级新闻学开始广泛地被介绍到中国来,南北很多大学设立了新闻系,开设了新闻学课程,我国自写的新闻学著作也陆续出版。戈公振于一九二五年在上海国民大学担任中国报学史的讲授工作,《中国报学史》一书也就在这时候开始写作,历时一年多,-九二七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对旧中国新闻界是有影响的。一九五五年我们重印了这本书。下面对这本书作一个简扼的介绍,同时谈谈我对这本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闻出版报特约记者的评论《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2月7日第2版头条“媒体观察”栏目,发表特约记者朱胜龙的专题述评:《出版工作类期刊:为朝阳产业鼓与呼》。文章说: 地处边缘地区的《出版广角》月刊,以“与中国出版同步,为中国出版服务”为宗旨,努力发挥现代期刊信息资源“超文本”、传播区域跨时空的优势,以强力策划拓宽期刊的活动空间,敏锐地抓住出版业在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为了进一步繁荣期刊出版事业,2002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出了《关于举办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的通知》。各地、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工作,经过反复审核和认真筛选,全国共推荐参评期刊971种(其中社科类期刊449种,科技类期刊522种)。这些参评期刊经过评选办公室的参评资格审查、出版规范审查、编校质量审查、广告内容审查后,由专家组和评选工作委员会进行评选,2002年12月初产生初评入围期刊,并将初评结果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和《中国图书商报》上公示,接受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