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笔之前     
这几年,我在新民晚报一版《未晚譚》专栏上写丁一些小言論。这个专栏的小言論不是我一个人写的,我写得多一些就是了。下面談談我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
关于《玩偶青春》 记:你这本《玩偶青春》写了多久才出来的? 丁:我这本书写了差不多十年吧。 记:为什么写了这么久? 丁:因为我写小说特慢,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写了,一点儿一点儿的那么写,那时候就挺爱写东西的,可是写了也出版不了,主要是写得比较幼稚。后来就改行  相似文献   

3.
凌翔 《军事记者》2008,(10):48-49
我一直不知道别人是怎样将文章写得活灵活现的,是怎样将不容易让读者感兴趣的那类文章写得引人人胜的。前不久,看了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一书,我似乎豁然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4.
“苦口婆心”形容好心好意地再三恳切劝导.语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十六回:“这种人若不得个贤父兄、良师友,苦口婆心地成全他,可惜那至性奇才,终归名隳身败.”例如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我和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点钟.”梁实秋《雅合小品·偏方》:“又有一位熟识的朋友……听说我患糖尿病,便苦口婆心地劝我煎玉蜀黍须,代茶饮,七七四十九天,就会霍然而愈.”巴金《谈自己的创作·小序》:“中外古今的文学巨匠常常苦口婆心地劝告人,尽可能少写废话,要写得短,写得深,写得精.”  相似文献   

5.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07,(13):61-61
我说要写一下《大众日报》的名专栏《小逢观星》,同事说意思不大,也就是写得活一点。其实我要说的不是“小逢”写得活不活的问题,而是这个栏目设置的更深层的意义。我想有的同事还未理解这个意义,许多热衷于阅读这个栏目的读者恐怕也未全然理解这个意义,我就觉得更有必要说一说。  相似文献   

6.
★“河南人”之后的故事 《别拿上海人说事儿》的责任编辑杜强说,你写了河南人我就不能写上海人么? 《俺说你们北京人》的责任编辑阿荣说,我觉得“河南人”这股风潮来得快去得也快,我感觉这个事就要过去了。 《湖南人凭什么》的作者周兴旺说,盗版的《湖南人凭什么》成了湖南公安方面的重点打击对象。  相似文献   

7.
已故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的代表作《黄金时代》曾是大陆学者获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的首部作品。对此,王小波曾感慨道:“这小说用了我很多时间和才华,写得很精致,倾注了我对小说的许多想法。性是一个人隐藏最多的东西,是透视灵魂的真正窗口,这点《黄金时代》写得有些境界。”  相似文献   

8.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07,(13):61-61
我说要写一下《大众日报》的名专栏《小逢观星》,同事说意思不大,也就是写得活一点。其实我要说的不是“小逢”写得活不活的问题,而是这个栏目设置的更深层的意义。我想有的同事还未理解这个意义,许多热衷于阅读这个栏目的读者恐怕也未全然理解这个意义,我就觉得更有必要说一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转给我一篇报告文学习作及作者的信。作者周自狄在信中说:“……我写了一篇《团旗下的‘花香’》的报告文学……写好后,我送给了主人公及主人公所在的厂党委。他们看后都说:‘写得比较成功’,我拿给周围的同志看,他们都说不错。可是,当我把稿件投到有关报刊时,却给退了回来……”作者看了《新闻与写作》后,希望能帮助他找找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学其短     
新序《学其短》几年前在《新闻出版报》上登过二十多回,序言中说过:“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得短。写得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但即使写不好,也宁可写短些,彼此省时省事,功德无量。”我自己便写不好文章,但我总是努力(!)写得短些,虽然稿费单上数位也短,庶可免王婆婆裹脚布之讥焉。老同学硕良兄要我把《新闻出版报》上的专栏续开起来。体例还是照旧,即只选一百字以内的文章,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文体则希望能多种多样,尤其是希望多选些纯文学以外的文章。我相信,大多数写字的人(writer)和我一样,是愿意亲近文字却未必想高攀文学的。学其短,是建议大家来学古人写的短文,千万不要以为我妄想推销续在后面的狗尾。这些只是以自己外孙女为对象的幼稚的课草,不足供写作大家一晒。(我的四个外孙女,现在还有两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4月间, 1998年度“陕西新闻奖”在宝鸡评奖,我作为评委,被分在通讯组工作。当我得知,《星期天》选报的言论“真心球迷”竟与《三秦都市报》所报一篇也是写球迷的言论撞了车,而该报副主编戴超是言论组召集人时,我认为“真心球迷”没戏了。不料一天饭后在宝成宾馆外的清姜路上散步时,省记协秘书长杨安民却对我说,“真心球迷”写得不错,获奖应该有望。结果,《三秦都市报》那篇言论获二等奖,《真心球迷》获三等奖。大会最后总结时,言论组另一位召集人、宝鸡日报总编辑卢愚特意提到“真心球迷”写得较为精彩、生动。我当时大…  相似文献   

12.
《编辑心理论》花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姬建敏的专著《编辑心理论》即将出版了。她抱着书稿清样,兴高采烈地跑来要我作序。建敏善言:“写什么怎么写都行,有个序,我这书就算完整了!”怎么好推辞呢?序者,绪也、叙也。但对编辑心理学,我没有系统研究过,序写不来,只能写点儿散叶花絮。要赏新曲,还得细翻《杨柳枝》,读读建敏女士这本书。  相似文献   

13.
1980年,编辑部收到一篇来稿,题目是《英雄幕后》。文章写的是一位农学院园艺系的女大学生,在农村扎根苦斗了二十多年,曾经得到党和人民给予的信任和荣誉,可是如今她却陷入了困境。文章题目很醒目,但“幕后”究竟有些什么,作者吞吞吐吐,什么也没有说明白。从文章本身来看,可以说“言之无物”,作者似乎还有点故弄玄虚;但文中写的这个人我熟悉,她是一个实干家。1962年《人民日报》曾有过报道,1976年《文汇报》、《河南日报》相继报道她《坚持农村二十年》。来稿虽然写得空洞、飘忽,但这个人物却牵动了我的心。于是我们给作者(一个区干部)写了一封信,提出了要求,希望他能将文章写得扎实些,如有  相似文献   

14.
沈津 《图书馆杂志》2006,25(1):74-75
去年的今夜,我在为即将交给出版社的《顾廷龙年谱》写序,而现在我又在为我自己的集子写序了。我的心情仍然是那么不平静,因为在前几天,我还在为我的另外二本书写序。写序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它和写别的文章不一样,但因为是自己的书,又不得不写,而且还得抓紧写。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日报“科技之星”专栏问世那天,我因病住院。我被第一篇特写和照片所吸引。从此,每天报纸一来,我就把专栏上发的特写和照片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仔细阅读。专栏的文章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照片照得也很传神,留住了美好瞬间。我最喜欢读的是《第三者的魅力》,文章一开头就引人入胜,结尾也很有兴味。《属“天”的人》全文集中在“上天”二字上,分三个侧面展开,写得好。《泥腿子教授》紧紧围绕“两条腿”作文章,总之,绝大多数文章写得有特色。同时,专栏刊登的科技之星的面也很宽,“医”、食、住、行等方面一应俱全。标题是报纸的眼睛。专栏里,有不少标题作得好。如《远东神农》、《乐在光与电》、《捧出金秋》、  相似文献   

16.
龚志聪 《军事记者》2005,(10):33-34
8月中旬一日,《军事记》主编来电话,约我写篇“新闻人”专栏稿件,让我自己写自己。10多年前有人写过我。最近也有人做了准备写我,而我怕被写得名不副实,好说歹说谢绝了。这回《军事记》“有请”,而且信任有加,焉能“不识抬举”!可是,写什么呢?我于1970年8月9日早晨告别执行生产任务的某步兵团政治处宣传干部岗位,从安徽白湖农场出发,一根小扁担,一头被服一头书,挑到20里外的路边汽车站,  相似文献   

17.
发表在1996年4月23日《浙江日报》上的言论《不当“老板”作公仆》,获得了1996年度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老实说,这样的文章或许我也写得出,或许其他作者写得更好、标题做得更雅,但却犯了“睫在眼前常不见”的毛病,就是没有写出来。而吴建平却成功了,这让人有了几点可思之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19.
1998年9月10月,《中国改革报·时代周刊》以多半个版的头条位置刊发我采写的报道《河南农民问题调查之一:农民负担重在哪里?》尽管文章写得较为一般,但立即引起了当地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关注。1998年12月17日,该周刊又以同样版面、位置刊发了我采写的后续报道《河南农民问题调查之二:村委选举——农民选你才能当》,此文也同样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河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王明义看了文章后对记者说:“文章写得很好!就需要你们这样的记者写这样的文章。”河南省监察厅副厅长冯晓武看到《河南日报》转载的这篇文  相似文献   

20.
由于平日与文字打交道的机会较多,我逐渐爱上了文学。四年前开始学习写作,先是写小说,未果。其中一篇我自认为写得不错的小说稿先后投给八家文学期刊,均被退回。我想大约自己不是写小说的材料,便转而改写杂文。还好,头一篇寄出去一个月便在《陕西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之后,我便以写杂文为主,间或写点散文、科学小品之类的“报屁股”文章。日积月累,如今竟也发表了近二百篇、三十万字的东西了,只是对写小说一直视为畏途。去年,《西安晚报》增辟《终南》文学作品专版,我偶然心血来潮,尝试着将三年前屡投屡退的小说稿《极限等于零》寄往该报。一个月后收到退稿,当时我实在没有勇气拆开信封,便随手扔在抽屉里,继续写我的“报屁股”文章。几天后,妻子整理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