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就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与评价机制展开深度对谈。三位对谈人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和学术背景,就近年来主题出版取得的成就、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和评价机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达成如下共识:主题出版从宏观到微观、从选题到市场、从国内到国际,以及从内容到形式四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题出版的理论研究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目前主题出版工作需在解决公益性和市场性、时效性和长久性等方面努力;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来自出版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推动、出版单位的主动作为、编辑个人的成长需要、读者和市场的驱动四个方面,其根本动力是以人民为中心;制约主题出版动力机制的关键因素包括政策、出版单位、作者和市场,出版单位是最重要的因素,要最大化发挥出版单位的作用;主题出版动力机制优化要强调目标导向,在策划方面转变观念,形成政府推动、出版单位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格局;目前主题出版缺乏较为权威的评价体系;主题出版动力机制和评价机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为实现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政府评价、社会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评价有机统一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诸廉 《出版科学》2021,29(3):92-101
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数字阅读,本质上是通过获取读者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的神经数据,实现数字出版从创作、阅读、发行到传播全过程的科学研究.本文梳理认知神经科学常用的技术方法与多领域的研究应用,以及当前在数字阅读体验、效果、过程、机制研究四个方面应用的现状与不足;进而围绕数字阅读研究中读者偏好、作品优化、发行预测、传播规律四大难点问题,提出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构建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数字阅读研究框架,以期打开"黑箱",探索"神经出版学"的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传统出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数字出版在生产、管理、传播等方式上与传统出版有着本质区别,复制、盗版成本更低、更方便,数字出版侵权现象日益凸显,给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威胁,建立健全数字出版知识产权体系需要从认知上、机制上做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从而建立起各方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转型对主题出版的生产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选题策划理念、产品形态、传播渠道、营销方式等各个环节催生了创新变革。主题出版需坚持稳固推进数字化进程,充分利用新技术建立多媒体矩阵,借鉴互联网用户思维增强读者意识与服务思维,建立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整体运营机制,走媒介融合和加强服务的新型道路,贴近人民群众,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时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在出版界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网络文艺出版作为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求“抓好中心环节” “推动两头发展” “强化三项管理”,其中两头指“创作”和“阅读”,可谓提纲挈领,切中肯綮. 阅读是读者对文字、图像、符号的感知、认识、吸收过程.出版的使命是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传播信息和知识,传承文明.因此,老一辈出版家把“出好书”作为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出版内容只有通过阅读,被读者接受“消费”,才能实现其社会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才是出版过程的终结(而不是发行和售卖).无论是创作,还是出版加工,其目的都是为了阅读.出版工作的“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读者为本,为读者写书、编书;出版的群众路线就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读者是出版业的“衣食父母”,阅读是出版的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一、改革图书出版宏观调控机制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过分强调图书的商品性和出版社的企业性,对出版事业十分不利。从理论上搞清出版社及其产品——图书的性质。对改革图书出版宏观调控机制,以保证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书出版工作是将精神产品,通过编辑部门的组稿、审稿和加工,赋予其一种广泛传播的物质形式,发行后在读者中传播的工作。它是以积累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它的发展,也是以不断积累和传播文化,满足社会需要为原动力的。由此可见,图书出版工作的本质是积累文化和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7.
陈暖 《出版科学》2023,(2):29-38
主题出版研究随着各界对主题出版内涵的持续认知和主题出版工作的有序推进而不断发展,经过10余年的理论和实践积累,无论是研究队伍还是成果数量都形成了一定规模,成效显著。首先是主题出版本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方面,主题出版概念在长期发展中逐渐明晰且趋于统一;另一方面,对主题出版属性和功能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深刻。其次,以个案研究、经验总结为主的传统主题出版研究版图在稳定中有新的开掘,从专业、地域、技术、历史及对外传播等维度对主题出版活动进行多元化阐释。其三,学界开始注意到主题出版研究的边界问题,这对于主题出版研究的深化意义重大。未来的主题出版研究可从研究主体互通、研究内容互补与研究方法互鉴三方面着手,实现主题出版研究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主题出版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政策利好下的主题出版若延续传统思维模式仍难以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主题出版重在题材的选择,从选题策划到营销推广均应主动贯彻议程设置思路,从认知层面潜移默化影响读者,实现引导社会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环境下,主题出版选题需要在纸质图书之外创新形式,实现“一菜多做”,争取更多的受众,增强传播力,扩大传播范围.本文试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常用的几种数字化开发形式为例,如电子书、有声书、数据库等,总结成功经验,以期为主题出版的数字化开发提供更多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公共关系理论的运用能够帮助出版业强化组织内外的互动管理功能,促进出版组织环境的生态互动.在公共关系学视阈中,编辑出版人员要形成对出版主体、出版客体和出版过程“三元模式”的认知.在公关认知的基础上强化编辑出版人员三方面的公关意识:出版策划中的形象意识、出版产业链上的沟通意识、出版市场拓展中的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主题出版已成为我国出版工作的新常态.如何使主题出版物破圈走向更广泛读者,如何实现主题出版的大众化,是主题出版工作面临的艰巨挑战.本文将在分析主题出版大众化的现状和问题基础上,就主题出版大众化实现路径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曾辉 《出版参考》2018,(6):37-40
文章分析了推动主题出版升温的三大力量:党和政府的重视、引导乃至主动地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出版社的主动参与形成的合力;来自市场和读者的强大推动力.主题出版的三大基本特征:坚持出版导向、回应时代课题、注重时度效.新时代对主题出版提出了新要求,主题出版的战略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操作层面需要创新运作模式,包括:出版社要根据本社的资源优势和积累制订系统、长期的规划;学术品位和大众口味相统一;创新主题出版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主题出版"走出去"是主题出版和"走出去"的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当前,主题出版"走出去"已成为主题出版和"走出去"的工作重心之一.文章在阐述主题出版"走出去"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路径,并探讨主题出版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双关语因其简洁凝练、幽默生动在新闻标题中广为应用。文章借助Fauconnier等认知语言学家的概念整合理论,运用概念整合网络,从认知角度探讨读者理解新闻标题双关语时的相关心理机制。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对标题双关语进行认知解读,丰富了新闻标题语言的认知研究,同时也有利于读者正确领悟和构建新闻标题双关语的意义,进而加深对新闻报道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贾真 《出版广角》2021,(20):69-71
在新的历史时期,主题出版不仅是期刊服务大众的途径,也是出版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近年来,主题出版已经成为读者杂志社重要选题策划的一部分.在大众阅读多元化与期刊营销市场化的背景下,《读者》科学策划、精准发力,在主题出版方面结合自身优势,以人为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风度.  相似文献   

16.
《诗经》的翻译出版迎合了域外读者在意识形态、诗学传统影响下所产生的阅读期待;译者文化身份的多元性、翻译策略的杂糅性以及出版机构的权威性构建的在域外传播的经典地位.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融进去”过程中构建和谐的主体间性,对话体系、形成完善的赞助人体系,解决政府助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翻译出版结构不平衡、译介形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指出,构建中国诗歌“走出去”可持续发展体系需要建立广泛的联动合作机制和完善的出版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符号认知传播作为一种方法论,因其与认知科学的结合,在符号建构与传播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影视作品的形象建构中,从认知的视角对传播本体和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将会有助于形象表意的建构以及形式符号的表现。符号的本质就是表意,而意义的理解与传播更需要主体认知的主动介入。本文从考察认知科学、符号学与传播学的融合机制入手,从符号的功能和用途出发,以艺术符号与实用符号为例,探讨不同形态符号的认知传播模式与机制,同时也注意到语境对认知建构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网络出版与传统编辑角色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网络出版代表了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与传统出版相比,网络出版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传播的要求。网络出版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快速流通电子图书在网络出版的同时其实已经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发行,一本新书只需要在计算机上编辑完毕并将其发布到网络,就能为不同国家、不同地点的读者在同一时间阅读,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大了读者群和读者的阅读范围。并使得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成为现实。(二)互动沟通网络出版可以使出版者和读者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交流。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向出版者提出自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辛晓磊  周斌  池瑶 《出版广角》2021,(10):13-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与传播关乎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发挥主题出版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引领作用,从选题创新、人才培养、技术跟进、顶层设计等方面全面提升传播力,也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推进助力.  相似文献   

20.
主题出版是中国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出版中一面特色鲜明的旗帜,它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新知识和传承先进文化等重要任务.因此,做好主题出版既是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政治需要,也是构建国家知识体系的文化需要. 本文从选题策划、编辑制作和宣传营销三个关键环节总结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的经验,供大家交流、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