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旦  李烨 《出版参考》2016,(10):21-22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而阅读中国图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据美国鲍克公司(Bowker)书目数据库报告,1978年到2014年年间,世界各国出版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有59275种,这近6万种图书分别在世界上5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对于中国来说,除了“中国制造”要走出去,国家也在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而图书正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引领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国企作为中国的支柱企业,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最近几十年国企表现出的效率低下、竞争力弱、资源浪费、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愈发严重。某些国企连年亏损,依靠财政补助维持其正常经营,甚至拖累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如一切经济问题都存在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国企所表现出问题正是违背了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相似文献   
3.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相似文献   
4.
主题出版"走出去"是主题出版和"走出去"的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当前,主题出版"走出去"已成为主题出版和"走出去"的工作重心之一.文章在阐述主题出版"走出去"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路径,并探讨主题出版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国家大力要求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学术出版作为“走出去”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提升我国学者国际话语权和加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释了学术出版“走出去”对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意义,并通过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等三种学术图书“走出去”的实际案例,提出了如何加强学术出版“走出去”,以促进我国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高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增强信心与韧性、锻炼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课程改革应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实施创新性教育。  相似文献   
7.
李旦 《今传媒》2016,(4):47-48
网络媒体为普通民众揭露抨击社会丑相提供便捷高效的发声渠道,有利于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监视环境的社会功能.但网络传播活动中不良的审丑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需引起公众的高度警惕.理性审视网络"审丑异化"现象,有利于受众树立正确的审丑价值观,进而提升自身明辨美丑、弃恶扬善的能力,对营造健康和谐的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俄罗斯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设置始终是被视作国家层面的重大改革问题。从所设置的专业数上看,工科教育始终是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本文介绍了俄罗斯高等工科教育的专业目录的设置及其发展变化情况,总结了其发展变化的脉络和特点,从中也可以透视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应突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选取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工程内容补充到实验教学中,并增设新的实验项目;应按照认知规律和知识与能力二者问的逻辑关系,统筹、优化教学方案,使实验具备探索性实验的性质;应通过创建“机械加工准现场”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