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每个班几乎都有少数体育差生。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四差二缺乏”,即:组织纪律差、身体素质差(体弱多病)、身体条件差(过肥、过矮)、心理素质差(怕苦怕累),对体育缺乏认识、缺乏兴趣。如何使这些差生及早跟上来呢?(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大部分差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认为体育是“小三门”,学不学无关紧要;有的认为体育和文化课是对立的,若参加体育锻炼就会影响学习等。针对这些错误的认识,我们要对这些差生加强思想教育,用生动的事例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体  相似文献   

2.
学生如同幼苗 ,在成长的过程中 ,由于风雨的侵袭 ,有的会斜着长 ,这就需要园丁的扶持。学生的优与差 ,除了先天的因素 ,大都是后天的影响教育所造成。学生的“差”往往表现为 :思想消极、习惯不良、基础知识差、思维不灵活这几个方面。对待这样的学生只能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一点一点地改变他们。如果用“刺激”的办法只能使他们更消极、更悲观 ,导致破罐子破摔。把学生划等级 ,有着鼓励和激将的正面作用 ,但也有着使“优生”妄自尊大和“差生”自卑自怨的负面影响。什么叫“差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往往成绩差就叫“差生” ,实际上一些“差…  相似文献   

3.
在班级管理中,班任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两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优生、差生”,中间自然就是“中等生”了。平时,班任接触最多的就是“优生”和“差生”了。“优生”是学习上的尖子,班级的佼佼者。所以,班任时时注意“优生”的一举一动,为他们提供一切优越的条件。“差生”是让班任最费神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差,纪律也不好,常惹是生非,给班任找麻烦。班任要想管好班级,首先要管住他们。因此,“差生”也成了班任经常关注的对象。而且有的差生并不什么都差,他们往往在文体活动中表现很优秀,为班级争得荣…  相似文献   

4.
许多老师怕当差班的班主任,就是因为差生难管,差班工作难搞。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和特点,只要抓住差班的规律和特点,选择科学的工作方法,差班工作还是可以做好的。下面谈谈自己多年在差班工作中常见的几种有效方法:“保持沉默”法所谓“保持沉默”法,就是在差班工作中尽量少说话,有些事上甚至不说话,保持相对意义上的沉默。差班的特点是学生性情浮躁、缺乏良好的习惯,纪律性差,不爱学习。究其根源,是长期缺乏良好的环境或由于不良教育而形成的。这类学生自制力较差,因而导致了品德差和学习差,并受种种不良影响而养成了种种劣习。差生的不良习气表现在其行动上,影响和干扰正常的班级秩序,这就是差班的“差”处所在。因此,做差班工作必须从转化“双差生”入手。转化差生,必须弄清谁是差生,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细致观察、掌握。新生入校后,差生一般比其他学生表现得“兴奋“”活跃”“大胆”,他们大有一种脱离藩篱获得自由的感觉。原来的学校和班级已经对他们失去了约束力,新的学校和班级一时间还不了解他们,他们在忍受短暂的寂寞后,便开始充分“表现”他们的能力:主动联络旧朋友、结交新朋友,很快形成一股小有势力的“哥儿们”小集团,并努力用种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去“展示”他...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转化“差生”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去转化他们,引导其迷途知返,由“差”转优,是老师工作的重点,也是一个永久的课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转化“差生”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去转化他们,引导其迷途知返,由“差”转优,是教师工作的重点,也是一个永久的课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人上一百,各形各色”。在班级学生中,有好差之分。我们这里所说的差生,又称后进生.他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品行差;二是学习成绩差。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而向全体学生,当然也包括这些差生在内,他们毕竟是班级中的一员。要想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这是一项比较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是必须有一段时问的过程。现在,不少的学校都建立了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对遵纪和违纪的学生实施赏罚.然而,实施这样的手段对差生来说,“罚”往往不起作用.他们需要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其中教师与之谈话、沟通是改变差生的重要渠道.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就此问题现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是学习上较差,一种表现是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那么,中差生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班集体,他们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师生间的冷落,甚至歧视,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将会导致差生更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柳文茂 《河北教育》2002,(12):11-11
后进生即通常所说的“差生”,一般是指在某方面或某些方面表现不好或不够好,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品德行为、学习成绩或心理倾向差的学生。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差生”这个词并不可取。把这个词强加于某些学生身上,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差生”的行为,只是程度不同。有的多些,有的少些。例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可能思想品德好,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关心班集体,乐于助人;有些学习成绩优秀的“优生”,学习成绩好,但可能不关心集体、不爱劳动。这就是说,表现较好的学生也有“差生”行为。前苏联的布隆斯基指…  相似文献   

10.
一、转化“差生”,应以心换心,“差生”思想活跃,反应很快,如果教师方法简单,他们不能接受,则会适得其反。对“差生”的转化教育,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去加以感化,切忌简单粗暴,具体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相信每一个“差生”都可以转化为优生;二是千方百计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加以点亮。  相似文献   

11.
“差生”是学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教育工作必须正视他们、了解他们,用无私的爱去关心他们,采取“刚柔相济”的方法,运用灵活的激励机制,持之以恒,导之以“形”,以感化促其转化,从而达到从差转优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上树木有高低。”这句极有人生哲理的话值得我们教师反复地思考和仔细地体会。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其中总有几名让老师“头痛”的差生。他们以各种原因形成了学习成绩差、思想行为表现差,或者个性养成的心理素质差。教师面对这些差生应不急不躁,不甩包袱,去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这是现代教育对我们的呼唤,是历史交给我们的一种责任。一个创新型的教师,一个能够与时俱进、称职的教师就应该研究和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 ,常把一些表现差、成绩差的学生称之为“双差生”。这些学生一旦打入“另册” ,就更加肆无忌惮 ,影响班级、集体、学校 ,成为众矢之的、害群之马。其实 ,双差生的产生 ,首先是教师失职 ,他们没有去承担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 ,有 1%的希望而没有作 10 0 %的努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歧视和排挤差生 ,最起码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双差生”的提法 ,就是我们教师歧视学生的表现。教师要端正对差生的态度 ,理应改变对“双差生”的称谓。很多有远见的学校明文规定 ,教师不准喊“双差生” ,应称他们为…  相似文献   

14.
感化差生     
周诚 《吉林教育》2007,(1):63-64
在班主任工作中,差生的教育引导是一个永恒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实际的教育生涯中。老师如能尊重每一位差生,让其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地改正错误;如能抓住差生的某一闪光点,用师爱去呵护他们,鼓励他们,催其奋进。使每一位差生都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下,吮吸着知识的甘露。使“差生”两字慢慢地消失在你的眼皮底下。这就是你“感染融化”了差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社会力量热办择差教育的现象对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警示:教育就该有教无类,教育的字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  相似文献   

16.
现在很多教师都注意做差生转化工作,这是好现象。其效果,有的好有的差,这也是事实。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教育方法简单。由此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老师教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和老师顶嘴,甚至“对着干”。 问题出在哪里呢?有些教师看人戴着有色眼镜,他们较多地注意差生的缺点和错误,把焦点聚在“差”上,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批评方法,这就叫做“同位补差”。那么教师为什么喜用同位补差的方法呢?原因有三:其一是跟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有关。责任心强的教师看到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教师对学生班集体作好、中、差分类,将思想道德品质差和学习差的学生均视为“差生”,但对“差生”的界定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此,有的教师把违法、犯罪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调皮、不听话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一贯差的学生看作“差生”。我们认为,“差生”标准模糊,不确切、不科学,只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8.
期待是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开了期待 ,教师的责任如何能体现呢 ?相信“差生”会变 ,所以才期待 ;相信“差生”能达到成功 ,所以才有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有了期待 ,才有追求 ,才有那种教育方法的创新 ,教育才不会是枯燥乏味的事。学生的期待少不了受成人的影响 ,一般说 ,有追求、有期待的去听 ,去理解、去接受 ,学生才能有对自己的期待 ,“差生”尤其是如此。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转化为学生对自己的期待。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成功教育所追求的过程。成功教育的最大成绩莫过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教师相信学生有潜能 ,相信自己有价值。当教师的本来就是要在转变“差生”…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差生转化工作是班主任最感困扰的问题。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对他们了如指掌,并且要有转变他们的信心、决心和方法。要力求让他们和集体齐头并进。让差生感受到班主任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知心的大朋友。大部分差生在学校有以下表现:一是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涣散,上课时有的“自得其乐”,有的与邻近同学说话、打  相似文献   

20.
我们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难免要遇到一些差生,要使差生转差为优是教师们常谈的话题和头痛的问题。我认为差生并不是天生就笨,他们只是暂时的.他们往往有许多优点和长处.只是被“差”掩盖。每个学生有差异,但那是个性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同。学校教育为啥给学生扣上“差生”这顶沉重的帽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